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甘油喷雾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诸多应用.利用压缩空气辅助甘油喷雾可获得雾化性能良好的甘油液滴,提高甘油的利用率.本文采用双流体喷嘴在不同喷雾压力下进行甘油/压缩空气两相喷雾,使用高速摄像仪拍摄稳态喷雾形态,利用PDPA测量喷雾液滴的直径与速度的空间分布,对两相喷雾动力学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压力条件下,甘油经压缩空气混合及二次雾化后,雾化状况良好.实验获得了液滴直径与速度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喷雾压力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燃油在真空条件下的强化汽化过程开展实验研究。在可视化的真空容器内,测试燃料经喷嘴喷出后液滴破碎与汽化特性参数,得到不同喷油压力下的液滴粒径分布、汽液相发展形态变化、燃料汽化速度变化等规律。结果表明,真空下经喷嘴喷出后燃油的破碎和汽化是一个相互强化的过程,喷射压力越高,强化汽化的效果越显著。在喷射压力为5 MPa时,液滴粒径分布集中于5 μm范围内,在2 ms以内燃油汽化率达到平衡汽化率的85%,燃油快速接近汽液平衡。将强化汽化技术应用到常减压蒸馏工艺,可有效提高轻质油收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煤炭装卸环境中的煤粉尘污染状况,运用喷雾降尘方法,使煤炭装卸环境得以根本的改善。通过在试验台上对液体雾化装置的关键部件——喷嘴的一系列喷雾性能测试,得出了一些具体的结果,这些结果是选用喷嘴和设计喷雾降尘装置的依据。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喷嘴的适用场合、装置的最佳耗水量、雾滴参数与粉尘粒径的相互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作了探讨,并就如何在煤炭装卸环境中实现液体雾化技术的自动控制等问题谈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4.
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现象常见于动力机械、喷雾冷却和薄膜材料沉积制备等工业生产中。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作为分散颗粒,应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制备均匀性与稳定性良好的树脂基纳米流体。利用高速摄像技术,研究纳米流体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的动力学行为。基于有限元法,通过修正的幂律黏度模型耦合纳米流体的剪切变稀特性,采用水平集方法捕捉相界面的移动,建立纳米流体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的数值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好一致,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与准确性。研究发现实验配制的纳米流体表现出非牛顿剪切变稀特性,纳米颗粒的加入抑制了液滴撞击固体壁面过程中的铺展和回缩行为。随着幂律指数m的减小,液滴撞击固体壁面后的铺展范围变大。随着表面张力的增大,液滴的无量纲直径在铺展阶段无明显变化,但在回缩阶段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液滴喷射过程中液滴断裂不均匀现象,通过建立压电-流固耦合模型,采用改良的水平集法定义气体和液体的交界面,对喷腔内部流场进行求解,得到喷嘴出口流速随压电振动周期性高频波动的规律。以此为边界条件对层流气液两相流射流形态进行数值模拟,证明喷嘴流速的波动是致使均匀液滴形成的直接因素,与在连续喷墨打印机中进行的连续液滴喷射实验结果相符。同时,喷嘴流速波动与液体粘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液滴形成及射流断裂。该研究结果可为喷射均匀液滴流提供理论基础,为液滴喷射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显微高速数码摄像技术对不相溶醇油体系中醇相荷电液滴的破碎行为演变过程进行可视化研究。精确捕捉不同场强下荷电液滴在油相中的显微形貌特征,得到荷电液滴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形破碎过程和演变细节,探究荷电液滴在不同破碎模式下的形成机理。定量分析荷电液滴尺寸与电压和流量的关系,得到液滴粒径累计分布规律和液滴粒径分布的Rosin-Rammler函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电场强度增加,液滴尺寸迅速下降,粒径分布均匀性提高。电场使相间作用效果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研究不凝结气体(空气)对蒸汽浸没射流压力振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凝结气体存在时压力振荡强度比纯蒸汽浸没射流时明显减小。随空气质量分数的增加,压力振荡峰值的位置沿轴向后移。过冷水温低于45℃时,峰值随空气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高于50℃时,随空气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水温在45~50℃之间时,峰值大致相同。压力振荡主频随空气质量分数、蒸汽质量流率和过冷水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了解大气压气液纳秒脉冲放电的电气特性,自行研制喷嘴 板 筒式反应器,研究纳秒负脉冲气液两相放电中喷嘴电极与接地板 筒电极间距、鼓气流量、喷嘴直径、脉冲重复频率和放电时间等对起始放电电压、电流波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始放电电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两极间距;不同鼓气流量对起始放电发生的影响可能表现为抑制或促进;起始放电电压、电流绝对值随着脉冲重复频率的增加而略有上升。实验中水溶液电导率随放电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大,表明活性粒子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研究磁场环境中金属液滴撞击电解质液池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实验装置包括恒定磁场系统、金属液滴发生系统、具有氩气保护的液滴撞击实验容器、高速摄影系统4个部分。本实验可以实现高速精细地观察无氧环境中不同水平磁场强度、液滴直径、初速度条件下金属液滴撞击液池的物理过程。实验中液面上方现象可以归纳为3种:伴随二次液滴的细射流、伴随即时飞溅的粗射流,以及伴随二次液滴的粗射流。其中,伴随即时飞溅的粗射流为施加水平磁场后特有的现象。并且,外部水平磁场会抑制中心射流的高度和二次液滴的产生,且磁场强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同时,在液面下方观测到5种现象(椭球震荡、扁平震荡、碗状形变、解体破碎、第2次碗状形变)。外部水平磁场可以改变这些现象发生的临界We以及液滴在运动过程中的演化形态。此外,通过对比液面上方和液池内部金属液滴所产生的现象,获得2种不同区域液滴运动特性的关联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外部磁场环境下,金属液滴撞击电解质液池会产生复杂的物理现象,需要后期开展更为详细的实验和数值模拟工作。  相似文献   

10.
论述全向外辐射源雷达空中目标探测系统的主要问题及系统体制损失。针对单源单站(SISO)和单源三站(SITO)两种工作方式,在接收天线阵元数相同的情况下分析探测距离和定位精度。在单源三站条件下推导直角坐标系中的目标速度矢量表达式,并分析速度测量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单源三站组网方式的空间覆盖范围与单源单站相当,且具有平面定位精度较高,可获得目标速度矢量和技术实现难度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横向气流中环状流射流液膜的破碎与雾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环状流射流液膜在横流中破碎与雾化过程开展实验研究。研究发现,从宏观雾化形态看,环状流射流在横流中可以实现稳定的雾化;实验给出横流作用下环状流射流轨迹无量纲关联式。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横流中环状流射流液膜破碎与雾化瞬态过程进行捕捉,发现环状流射流液膜雾化过程具有周期性和不连续性;不同环状流状态下液膜在横流中雾化机制有较大差异;增大射流表观气速能有效提升雾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理论推导得出电毛细运动的公式,并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研究金属液滴在重力作用下,在NaOH-淀粉混合液中的电毛细运动规律。在上述模拟体系中施加电场,拍摄金属液滴的运动轨迹并进行图像处理,获得液滴的瞬时运动规律。研究发现施加电场后液滴的水平速度分量经历迅速增加到极大值、缓慢减小到稳定值以及维持稳定速度3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液黏度在853~1 760 mPa·s,电场强度在90~135 V/m或液滴半径在0.91~1.31 mm时液滴运动速度满足电毛细运动公式,即电毛细运动速度与电场强度和液滴半径成正比,与混合液黏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13.
利用设计的实验装置研究了颗粒和颗粒微团受静电力牵引撞击荷电液滴过程。研究发现:部分颗粒到达荷电液滴表面后出现撞击反弹现象,当撞击角小于85°时,接近50% 的颗粒发生反弹;颗粒微团由于结构松散在撞击荷电液滴后发生解体,大部分子颗粒被排斥反弹。部分体积较大的颗粒微团由于吸收过量空间电荷导致极性与荷电液滴一致,受库仑斥力作用在接触液滴表面以前发生逃逸。细颗粒物出现反弹、解体以及逃逸等二次飞散现象明显降低荷电液滴对细颗粒物的捕集效率。  相似文献   

14.
气溶胶云下清除理论及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气溶胶云下清除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雨滴与气溶胶碰并机制理论,详细探讨碰并系数与雨滴和气溶胶直径的关系,并针对雷暴天与非雷暴天,从理论上对比这2种天气条件下雨滴碰并不同尺度气溶胶的清除系数.利用2011年6—8月黄山光明顶与汤口寨西气溶胶浓度观测数据,对比黄山地区雷暴与非雷暴天气条件下的清除系数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并讨论黄山地区清除系数与雨强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气溶胶粒径为0.01~0.1 μm时,清除系数实测值与理论值变化趋势一致,实测值高出理论值5~6倍;在0.1~1 μm粒径段,清除系数的实测值雷暴天高于非雷暴天;且清除系数与雨强呈正指数关系,相关系数为0.81.  相似文献   

15.
设计一种新型的送粉喷嘴结构,适用于宽带激光熔覆和增材制造。该结构使用多通道出口有效降低粉末流在扫描方向的发散角,通过添加内部整流圆柱调整粉末流在垂直扫描方向上的浓度分布。采用离散相模型,研究该喷嘴结构输出的粉末流场。优化分流圆柱的尺寸,使该送粉喷嘴能够输出浓度分布均匀的宽带粉末流,并沉积出厚度均匀的宽带涂层。  相似文献   

16.
应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对MgO颗粒CO2吸附过程流动与传输特性进行模拟。基于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孔隙率和粒径对颗粒内渗流速度、CO2浓度、CO2吸附速率和MgO颗粒固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流动方向颗粒内CO2浓度与颗粒转化率逐渐递减;在相同时间下,颗粒粒径越大,颗粒内渗流速度和CO2浓度越低,转化率和吸附速率越低;相同粒径和相同时间下,孔隙率越大,CO2浓度和MgO固体转化率越高,平均吸附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