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国家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途径与方法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17个现役国家队共683名运动员和178名教练员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当前我国国家级运动队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并根据我国竞技备战发展需要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更好了解我国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情况,为篮球运动损伤的防治提供合理化理论依据。方法:以参加全国篮球比赛的144名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运动创伤发生的组织、性质、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运动损伤总人数的43%为前锋位置运动员,113人次受伤案例中部位发生情况有所不同,60名受伤运动员中29名运动员发生于专项训练、26名运动员发生于比赛,60名受伤运动员中28名运动员表现出明显好转的特点,104名运动员在训练时佩戴运动护具(佩戴护具比例达到72.22%)。结论:运动损伤防护应特别注意专项训练和比赛时期,并要求运动员佩戴运动护具是防治运动损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对50名散手运动员和42名拳击运动员的损伤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头面部损伤是散手和自由搏击运动员的主要损伤,而自由搏击运动员的头部损伤发生率高于散手运动员,散手运动员下肢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由搏击运动员;扭伤、擦伤、挫伤是散手和自由搏击运动员发生的主要损伤类型,严重损伤如骨折、脱位、严重颅脑损伤较为少见;散手运动员中扭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拳击运动员,而自由搏击运动员手部挫伤、脑震荡的发生率高于散手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张东军  王斌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2):127-132+144
摘要:目的:编制1份能够反映我国当代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实际的运动员核心价值观问卷。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及先后对15名教练员、7名运动队管理人员、10名运动员和12名体育学者进行的运动员核心价值观评价的开放式调查,编写105个条目的初测问卷。利用初测问卷对302名运动员进行测试,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问卷进行项目筛选。利用正式问卷对523名运动员进行测试,检验问卷的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结果: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由28个条目组成,包括荣耀祖国、拼搏超越、崇尚公平、团队协作、善待身心和回报社会等6个因子。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此外,研究发现性别和技术等级对运动员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因子存在显著影响。结论:编制的运动员核心价值观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我国运动员核心价值观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5.
以2008年男子排球世界排名前六名运动队的87名运动员、2008-2009年度男子排球联赛中国队283名运动员和中国男子国家队1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探讨中外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扣球高度、拦网高度存在的差异,旨在从非技术因素上揭示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编制适用于评估足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量表。通过文献分析及先后对119名,84名足球运动员进行比赛应激源和应对方式的开放式调查,将足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量表确定为注重问题的应对和注重情绪的应对两个维度,并编写36个项目的初始量表。利用初始量表对214和221名足球运动员进行两次预测,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了项目的筛选,最终确定12个项目的正式量表。通过对508,43及198名足球运动员进行实测,检验了量表的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结果表明,足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也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结论:足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量表具有可靠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可以作为评估我国足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比赛期间运动损伤特点的调查,分析该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运动损伤发生的机制、原因,运用KazemiM的损伤调查问卷,对123名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男运动员70名,女运动员53名)进行问卷调查为青少年业余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比赛过程中预防损伤发生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青春期后少年力量型运动员体内雄激素水平及项目特征,同时探讨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指标,作者对47名广东省举重、柔道,摔跤专项的少年运动员和20名广东省普通少年学生进行了血清睾酮安静值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血清睾酮是力量型项目运动员选材的有实际和理论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心理技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名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和30名健全人大学生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ACSI-28问卷对心理技能进行了测试,比较了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和健全人大学生运动员在心理技能上的差异,不同性别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心理技能上的差异,以及不同运动水平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技能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接受教练指导的能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运动等级的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承受压力和集中注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残疾大学生运动员与健全人大学生运动员在承受压力、自信心和成就动机、目标设置和集中注意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伦敦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运动员的战术节奏分析,对运动成绩的影响采用观看录像、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伦敦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的个人最好成绩在1∶20∶00之内,或本次比赛前8名的共计17名运动员的战术节奏系统分析发现:17名运动员表现出的战术节奏与专项需要的匀速节奏不完全一致;前8名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都以变换节奏为主,但他们途中变换节奏的距离、方式和速度存在差异性,运动员最后速度大幅度下滑的距离也不同;17名运动员的位置节奏表现为交替型.所以说变换节奏对竞走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有重要影响,而中国竞走队更依赖于团队协作.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国家运动队的思想文化建设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分析了当前运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文化教育以及竞技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实施运动队思想文化建设工程,创新运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科学文化教育体系,繁荣竞技体育文化,提高竞技体育的软实力,不仅是完成2008年奥运备战任务的需要,也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解决了“体育事业为谁服务”的理论问题,并在体育实践中融入了爱国主义精神,进而结合中国国情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发展之路,使中国发展成为令世界瞩目的体育大国。从中国共产党的体育思想区别于“他者”的独特标志出发,通过历史文献梳理和史实回顾,找寻中国共产党的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文化根源。经过分析发现,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性人物的体育思想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尚武”思想、“爱国主义精神”等思想精髓;二是借鉴了中国近代建构起来的现代体育理论和体育实践体系;三是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创新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思想基础。在这一思想演化进程中包括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逻辑,也在总体逻辑上体现了中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3次阶段性转折:从中国古代体育向中国近代传入的现代体育的转换,再从中国近代初步形成的“国民体育”体系之中“脱胎”转向“群众体育”,以及由此发展至今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以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所历经的时期,分析和阐述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成长过程中存在困境,并对该专业发展提出了改革的新路径。研究认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面临的困境是旧体制是学科组织建制的桎梏,在内涵建设上存在着学科理论知识体系的匮乏,在专业的生存之本上是办学特色的迷失,在专业的根本任务上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在专业的支撑条件上是课程内容的陈旧。改革路径为:理念路径是从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入手,破"旧"立"新";内容路径是从专业自身的逻辑和功能出发,构建多元化的办学特色体系;"进出口"路径是从资源优势和学生就业着眼,增强生源质量,把握出口关;评价路径是从分类综合和评价考虑,改革评价机制;制度路径是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和引导专业建设。以期为更好地促进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是承载与传播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载体,是整合各民族优秀体育文化的纽带,是弘扬民族体育精神与文化特色的必然路径。基于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研究中偏重于关注课程外在形式的划分与科目的编排,忽视课程内部各要素之本质联系与整体结构之研究的不足,以客观制约性原理和内部构成原理为理论依据,尝试构建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强势体育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形成新的冲击,使民族传统体育处于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境地.但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民族文化复兴和世界体育文化生态体系的构建,因此提出了提高生源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小学单列武术课等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中国体育外交是中国外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中国外交贡献着卓越的理念与实践,也有力地推动着体育强国建设。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分析了我国体育对外交往工作无论是在思想认识、战略谋划、体制机制准备、决策应对,还是在外交资源整合、国际话语权的把控以及体育文化传播方面,均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实现全面转型,从体育外事到体育外交,从部门战略到国家战略,从单一平面到立体格局,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塑造,从盲目输出到自信展示,全面融入国家总体外交战略,以更好应对日益复杂的体育全球化现象,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17.
体育强国就是能够提供另一体育文化选择,并且拥有国际话语权的国家。体育文化崛起是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体育强国需要并且能够创造出一个不同于西方的体育文化。但是,中国没有自己的体育文化,中国的体育文化依然是一种依附性文化。体育强国的国际话语权实际上就是一国的体育文化被"他者"自愿接受而产生影响的权力,但是,中国尚不具有国际体育话语权。要强调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普世性和互补性,文化创新,加强中国体育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以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举国体制是中国体育的发展模式,是最具中国元素的体育文化。举国体制的创新最根本的是价值创新。通过意识形态价值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价值创新以及民间性价值创新等实现举国体制的价值创新。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际性与民族性视角审视我国体育课程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国际化导致了体育课程文化的趋同,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体育课程文化体系中如何保持自身民族体育文化的独特性,成为各国体育课程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课程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就我国体育课程文化建设的民族性与国际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当前,我国体育课程文化建设存在国际性倾向突出而民族性传承不足的现实。分析认为:我国体育课程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加强民族性体育课程文化建设,而其最终目的是追求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和谐融通。最后,就如何加强民族性体育课程文化的建设提出了6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红色资源是优质的教育资源;户外运动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二者不仅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和身体教育的互补之处还有培养大学生优良品质的相通之处;我国红色资源丰富,许多红色资源聚集地具备开展户外运动的优越自然条件,而且红色资源蕴含大量户外运动的史实可供借鉴。因此,运用红色资源开展户外运动切实可行。通过对红色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考察和筛选、设计和论证教学活动方案、精心组织教学使大学生在红色资源的熏陶下自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在激烈的身体和心理刺激下锻炼大学生身体,磨砺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