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和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本文作者就如何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的教学要改革以往那种只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教育的弊端,着重应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运动能力、社会交往以及健全人格教育上下功夫。合理调整现行教材,进一步加快改革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使之与终身体育、社会体育衔接,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论普通高校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体育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部分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的状况进行了解,发现大多数的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偏低,提出了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措施,以便为其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的最后阶段,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及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关键时期。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在校的必修课。因此对学生既要注意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打破“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建立终身体育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定向运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定向运动教学试验,总结了定向运动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拓展课程空间、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并对定向运动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建议,旨为在各院校开展定向运动项目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教学中 ,应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观察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竞争意识。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如何改进教学模式 ,转变教学观念 ,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培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篮球课通过有意识培养能力与无意识培养能力的双向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使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增强终身体育意识,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学习型社会,满足21世纪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和符合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的特点要求,结合教学实践,就体育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终身体育能力培养作为突破口,对普通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构成的要素和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培养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针对学校体育网球课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当加强对学生控球能力的培养,并对培养控球能力的定义、意义、方法作以阐述。说明网球教学中加强学生控球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掌握网球技术,使其对网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树立终身体育锻炼观念。  相似文献   

10.
依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应打破以竞技运动技术为主的“传习式”教学模式 ,建立以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方法为主、理论与实战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校形成终身从事体育健身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创新能力的分析,提出了在高等教育中应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在小康社会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重要课题,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情况,分析在教学中影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和因素,阐述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创造性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更有力的提高学生们的个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对学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下,学校体育课程结构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能力和情意目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现代课程论的研究提出了学校的课程应包括两大类,即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它也应该分为两大类:学校体育显性课程、学校体育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14.
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论述了体育教学的灵魂的时代意义。提出在实施“健康第一”的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归宿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竞技状态是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本文基于竞技状态的功能属性,从哲学、系统科学和医学生命科学的视野与层面,界定并论述了竞技状态的属性指向、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特征。并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提出了揭示竞技状态的质的规定性、量的规定性和"系统质"的方法论与方法学。试给竞技状态下了一个新的定义:"运动员在一定的参赛准备过程后竞技能力与竞技表现相统一存在的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身心的日渐成熟以及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的显著变化对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行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生体育运动特征,对有效实现科学健康、个性发展的高校体育教育目标,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行为呈现出鲜明的阶段特征。大学生的运动认知趋于人文理性,运动素质出现发展的高峰期,但运动能力走低,运动行为女生较男生表现为热情高而行动少,社会对角色的期待影响运动项目的选择,运动审美感受则表现为浪漫、易变、强烈和独特。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体育兴趣、体育认知与其体育行为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大学生体育兴趣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及如何提高大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及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竞技空间结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空间学理论为研究主线,尝试对现代运动训练中关于竞技能力、竞技表现等热点问题进行新的定位与分析,引入“竞技行为”空间理念,通过假设,结合模型的方法,探讨三者有机构成关系,确立了竞技空间结构3G(globe)实体理论,与热衷于该领域的广大研究者商榷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举国体制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暴露出指导思想的落后、竞技人才培养缺陷、资源的浪费等诸多问题。只有在"夺标育人"竞技思想指导下,走职业化、院校化道路,建立竞技与教育相结合的运动员培养新方式,才能真正实现运动员的欲望体、智力体和精神体的解放,作为竞技的主体的人,其尊严、价值、权利和地位才能得到尊重,制造出人性化的快乐和激情,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0.
人是生物体、智力体和精神体的结合。运动员作为竞技的主体,其尊严、价值、权利和地位应得到尊重,欲实现生物体、智力体和精神体相结合的"完人竞技",应建立竞技与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新方式,将人从极度的物质奴役中解放出来,最终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