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对新时期我国职业体育发展面临的社会、体制、产业三大新背景变化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拟订出新时期促进我国职业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宏观对策.一是借力我国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发挥职业体育“中枢纽带”作用,有效拓展其功能领域并加大功能开发力度;二是依托我国体育体制转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管办分离”,逐步建立“小政府、大社会、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及“政府拉动、市场驱动、社会互动”的发展模式;三是夯实产业发展资金基础、人才基础、市场基础和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2.
摘要: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以来,对“治理”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理论学术界的重视。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体育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不仅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要求,顺应国际体育治理理论与治理实践所提出的时代要求,更是我国推进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从治理及体育治理的概念着手,探讨了体育治理对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现实意义,系统梳理了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体育治理体系,推进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1)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全局高度统筹体育治理体系建设;2)坚定依法治体,扎实推进体育法治建设;3)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发挥其在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4)坚定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5)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全球眼光吸收借鉴国外体育治理有益经验。以利于不断完善我国体育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体育领域的善治。  相似文献   

3.
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是党和政府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蓝图绘制,“新型举国体制”是推进这一进程的有力方略。体育强国建设的多维赶超性需要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保障,任务复合性需要新型举国体制的主体协同,功能多元性需要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演进。新型举国体制在领导核心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并日益体现出“元主体”的治理特征,在价值取向上由为国争光的体育转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在资源配置上由人、财、物等硬资源的计划配置向人、财、物、文化、精神等软、硬资源市场化主导配置转变;在参与力量上由政府单一主体向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等多元力量协同增效转变;在发展环境上由原有的融入全球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双循环格局构建;在作用领域上由重点服务竞技体育到更加关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新型举国体制拥有适用于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社会动员”模式,适用于竞技体育关键环节的“政产学研会”深度融合模式,适用于产业链升级和职业体育的“龙头企业”整合带动发展模式。提出了以“新型举国体制”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路径:包括发挥元主体价值,选定战略力量,设定重要项目,完善评估激励等。  相似文献   

4.
"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一方面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垄断地位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改革。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必会成为利率市场化的最重要、最有力的推手,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群众体育由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2部分组成,前者由政府保障,后者由市场满足。研究认为,群众体育作为全民体育、生涯体育,它覆盖面最广、占用资源最多,激励约束关系也最为复杂,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效能来推动群众体育发展是必然选择。从为什么要发挥市场作用、如何发挥市场作用以及发挥市场作用应该处理好的几对关系3个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市场在促进群众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类有序推进群众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化体制内改革、放手体制外发展,准确剥离公共体育服务中的非基本部分,是当前加快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出发,运用文献研读、访谈等方法对体育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约束瓶颈、协同推进机制以及实现路径进行剖析。研究发现:要消解市场要素禀赋结构失衡,供给质量和效率待提升;企业自生能力偏弱,有效市场机制尚未建立;有为政府角色作用缺位,软硬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等问题,需要构建涵盖健全体育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与提升体育企业自生能力,因势利导发挥政府动态优化软硬基础设施的职能作用,强化社会主体的辅助“市场监管”与“氛围营造”作用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机社会”协同推进机制。并提出完善体育要素市场体制机制与提升企业比较竞争优势;夯实政府在有效市场机制发挥中的引导、保障和监管职能作用;激发居民体育消费潜力与发挥社会主体的辅助增补功能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国家战略背景,当代中国社会民主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呼唤从“体育管理”到“体育治理”的观念转变与实践落实。就内涵本质而言,体育治理是一种由国家、社会与公民个体构建网格结构、在成熟的制度保障下,通过多元共治和协商民主实现体育善治的国家体育事业运作模式,它是对传统的体育管理模式的合理扬弃与时代超越。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在江苏新世纪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苏省竞技体育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前号十分广泛,利用省内高等院校数量众多、专业人才密集、科研力量强和体育设施完善等优势,积极走“体教结合”的道路,对提高江苏的竞技水平和体育科研水平,拓展竞技体育市场,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分析了体育与娱乐融合发展的理论依据、现实需要与价值逻辑,探讨了体育与娱乐融合发展的现存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现存问题是:资源配置市场化水平不高;相关工作机制和支持平台缺失;专业化人才支撑不足;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发展对策是:以改革释放体育资源活力;建立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和支持平台;积极培养体育娱乐融合的专业化人才;出台促进体育娱乐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0.
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促使中国社会阶层发生了分化,体育作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它在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育职业化改革和市场化的推进使得在体育从业群体中形成了不同的获益群体,体育不仅为职业体育从业者创造了向更高社会阶层流动的机会,而且使得益于职业体育发展的体育明星能够迅速步入社会上层。对于广大体育参与者而言,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增进健康,体育成为了诸多社会阶层维持现有阶层状况的重要保障。而逐年不断递增的退役待安置运动员则是体育改革过程中利益相对受损群体,竞技体育的高淘汰率和高风险性成为体育专业运动员步入社会贫困阶层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1.
我国竞技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法律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俱乐部是竞技体育向市场转型的产物,其发展必然会产生制度诉求。而我国竞技体育在转型过程中,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法律观念难免保守,法律制度设计也出现滞后和陷入多难境地,这些因素正成为我国竞技体育俱乐部发展所不容忽视的障碍。竞技体育俱乐部发展要走出法律困境,首先有赖于政府更新观念和准确定位,并真正发挥好单项体育协会的自治作用;其次要在完善竞技体育俱乐部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有序的竞争与合作制度;最后还必须建立以体育仲裁为主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2.
摘要:面向2016年、2020年和2024年奥运会,2012—2020年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期,必须科学规划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组织实施“明日新星工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在对辽宁、山东、浙江、湖南、河南、江苏等省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部分省市座谈会研讨内容,以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为主线,设计提出“明日新星工程”,包括新苗工程、竞赛制度改革工程、青少年选材示范工程、青少年业余训练科学推进工程、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程、教练员队伍建设工程、质量提升工程、组织开展改革试点工程等。为此,要重点改革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管理体制,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机制上完善依托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业余训练配套奖励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保障机制,并建立青少年体育发展基本标准、统计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3.
摘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是阻碍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政府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要改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必要进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以钱养事”机制改革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以钱养事”新机制可以有效的规避以往机制的不足,可以实现对体育行政服务人员的精简、可以提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可以转变体育公共服务人员的观念。目前,农村体育市场未发育、旧势力的阻扰、基层政府理性、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不完善、农村体育事业性经费不足等影响到“以钱养事”新机制的实施。上下联动,推进体育行政服务体制综合改革、增加农村体育事业性经费投入、完善农民体育需求表达机制、不断拓展农村体育供给市场、激励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人才是保障新机制改革顺利实施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目标、主体、机制、手段、评价等方面对体育发展方式进行解释与分析。指出,体育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要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是必由之路。当前,体育发展的理论设计、机制体系、政策制度等仍是转变体育发展方式亟待解决的问题。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应处理好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要延伸体育的教育功能,大力推行并完善“体教结合”的育人模式;积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大主体作用,整合体育资源并促进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进程中,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而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破解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具有现实意义。采用供给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剖析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表现形式,解构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形成原因,探寻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供给侧破解路径。研究表明:1)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表现在:体育产业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供给结构等方面。2)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形成原因有:经济体制决定体育产业结构、体育发展战略固化体育产业结构、大众需求结构钢化体育产业结构。3)体育产业结构性失衡的供给侧破解路径为: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体育产业结构政策,发挥体育产业在体育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推进体育供需平衡,发挥体育产业在促进体育消费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竞技体育的发展是一种生产与供给竞技体育产品的实践活动,基于供需关系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竞技体育产品生产与供给的发展历程,及在此基础上梳理其在生产与供给方面的结构性调整思路与策略,能够就研究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问题,找寻到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为此,通过文献资料法从生产与供给对象、内容、主体、方式、资源配置5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产品生产与供给的阶段划分及发展特征,立足于这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供需环境与条件的特点,提出了结构性调整的思路,规划了推进供给方面改革的路径,即以发展定位的调整服务于核心主体、以制度创新推进供给产品结构的调整、以政府职能改革促进民间力量的参与、以推进多元治理机制改革供给方式、以技术创新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水平。  相似文献   

17.
第三次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市场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我国已确立了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为此,对“体育产业化”这一命题的讨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产业化也就是要市场化,使体育产品成为一种可以在市场上被购买的消费品。于是,体育市场的作用便凸现出来。采用文献法与逻辑分析的方法,以我国第三次社会转型期“工业化”和“市场化”过程为背景,从体育市场现代梗概入手,探讨了我国体育市场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果:①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体育市场发展带来了契机;②观念理性化趋势促动了人们增加体育人力资本的投资;③体育市场异常复杂,体育市场细分难度大;④体育中介组织的发展急待成熟;⑤由体制支撑的行业垄断对体育体制改革波及的影响将成为体育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阻力。  相似文献   

18.
职业化是我国“三大球”项目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系统梳理了我国“三大球”职业体育发展的历史脉络,总结了发展的实然困境,提出了我国“三大球”职业体育发展的应然路向。研究认为,我国“三大球”职业体育发展经历了初创起步、探索发展、深化改革3个阶段,同时面临着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不清、管理体系与产权关系不当、自我造血与自律意识不够、后备人才与管理人才不足、法律法规与监督体系不全等困境。研究提出,要从零和博弈到公私两济:优化发展定位,协调多方利益;从集中管理到协同治理:加大制度创新,明确产权结构;从显性价值到隐性价值:履行社会责任,丰富价值体系;从西方引介到本土发展:培育文化体系,激发消费市场;从人才短缺到综合育才:拓宽培养渠道,构建人才体系;从缺规少法到依法治体: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发展,本文以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发达国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认为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经验,对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提出以下建议:加强相关理论研究明确参与的边界与限度,不断丰富市场化手段;加快发展和培育体育非营利组织,不断丰富融资渠道;加强监管与利益协调,化解利益冲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为背景,从宏观上揭示排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和新世纪排球运动在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中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作用。在“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使排球运动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