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核心"社会性别"的角度来分析男画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此反映出艺术中存在的男性话语霸权思想.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内容上分析男画家作品中常见的几种女性形象.第二部分从社会文化层面追溯男权话语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唐代传奇《河间传》中塑造了荡妇河间妇。本文通过对其形象特征和作者创作意图的分析发现,其中的男性中心意识表现得非常明显;以男性中心话语为视角,从社会风气和伦理道德两方面反观唐代社会对于女性的规范,从而探究当时的社会性别关系及体现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3.
在早期三部剧作中,奥尼尔刻画了四位女性形象。受占统治地位的男性话语所决定,奥尼尔将剧中的理想女性都叙事为自我牺牲、无偿做家庭劳动、绝对忠于丈夫和家庭的女人;同时把坏女人描绘为挑战男人权威、诅咒男人的撒旦女巫。论文从女性身份视角对奥尼尔戏剧进行研究,强调在男性话语的社会环境下女性话语权力及社会地位的缺失,旨在说明奥尼尔通过权力话语的解构和构建来重新叙事和定义女性身份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话语分析无处不在,有代表性的就是广告语言。而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的话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与男性截然不同的。本文从话语分析这门学科理论出发,通过广告语言这个媒体来分析探讨研究女性形象的定位以及原因追溯。  相似文献   

5.
大众媒介传播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多少会受到一些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影响.从社会性别和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对传媒中一些表象的分析,挖掘出现代传媒中依然存在的男性话语霸权和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分析了大众媒介中的性别意识偏差给女性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并探讨了将性别意识进一步纳入媒体主流意识、促进两性和谐发展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两次女性主义浪潮与女性报刊话语策略的转变进行归纳分析,据此得出:当女性主义浪潮冲击传统社会性别秩序,女性报刊的话语策略开始变迁;女性报刊以形塑“准男性”“女性主义者”来解构男性权威,但这些反男权话语并不是文本的终极意义,实际上女性报刊以更隐蔽的性别话语形式传播着父权制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男性华裔作家致力于打破种族歧视性的定型化形象,重塑具有阳刚之气的新型华裔男性形象。而女性华裔作家站在多元文化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立场上,聚焦于女性主体地位的建构。然而,男性阳刚形象的树立往往是以牺牲女性形象为代价的,女性主体地位的构建又是以"男性中心主义"为批判对象的,结果出现了男性主体意识与女性主体意识的二元对立,以致这些作家之间产生摩擦。本文对华裔男女作家在建构主体意识过程中所分别采用的言说策略进行了对比和辨析,笔者认为华裔男女作家应携起手来,自觉抵制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偏见,以对性别、种族、文化的共同关注为己任,张扬族裔文化特性,丰富族裔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对于海明威的硬汉神话与死亡情结,已从众多读者与研究者的共识,但对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却众说纷纭.本文从文本入手,以历史观点剖析海明威主要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指出海明威在其男性主体意识的观照下,既塑造了父权文化中完美的女性形象,也创造了现代文明社会中一些逾越了父权文化的道德规范,有自我意识的新女性形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认识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漫长的文学史中,男性文学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女性文学被定义为"边缘"文学。女人在社会中被看做男人的附属和随从,无论在文学界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处在"他者"的位置上。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完全是按照男权思想定义的"天使"女性形象,而女性作家在作品中展现了女性生存的现实,表达了渴求男女平等与独立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荒原蚁丘》女主人公比阿特丽丝的形象进行深入探讨,以她的童年经历作为切入点分析其成长背后的隐痛,展示她对本土文化中各种形式的男性中心主义的警惕与批判;同时揭示出非洲女性在后殖民时代所面临的种种话语诱惑与陷阱,并挖掘比阿特丽丝在复杂语境下突围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赵妍 《职大学报》2012,(5):35-38
以现代性的维度审视台湾女诗人席慕蓉的诗歌,会发现在其诗歌意象的背后隐藏的仍是根深蒂固的男性中心主义和男权话语。女性书写的追求,并没有逃脱男性话语的樊篱。女性主体的完全建构,仍有待深刻变革的时代去揭橥。  相似文献   

12.
徐訏的成名作《风萧萧》集“浪漫与现实”于一身,描写了上海在沦为“孤岛”时期的一场波涛暗涌的谍报之战。对小说中塑造的三位女性形象以及作者在细节描写处的用笔聚散细作研究,可以发现遮蔽在宏大的民族叙事中的女性困境问题。这一方面关涉到作者的文学思想和性别话语的表述问题,另一方面又与男性想象、民族国家想象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很有必要从性别视域出发探究民族话语与男权话语是如何对女性困境进行遮蔽的,进而可以为女性主体身份的建构提出一些合理设想。  相似文献   

13.
在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分析了大众传媒在消费社会对女子体育的影响。认为大众传媒促进了女子大众体育的传播,并促进了女子竞技体育的发展,但同时大众传媒对女子体育运动的负面影响也愈加突出:"花瓶"定位,女性形象被"物化";宣扬传统的性别角色,女性形象作为"软新闻"的主角;过度强调女人的外在形象,误导大众审美标准。在进一步对女子体育受困于大众传媒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认为应打破男性中心文化桎梏,正确社会舆论引导;加强传媒人员自省自律,重构女性媒介形象;增加女性传媒人员数量,改变男性话语权主导。旨在构建大众传媒与女子体育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女运动员赛场内外的辉煌成就为提升国家形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她们不仅创造了赛场上的辉煌,还铸就了新女性性别角色,为世界女性的发展提供了参考的依据。而女运动员媒介形象的积极呈现,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女性身体和精神的解放,还可以强化国家身份的认同,对内增强国家凝聚力,对外提升国家形象。中国女运动员健康的媒介呈现,有利于彰显中国社会的文明发展,展示中国人的新形象,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蒋励 《美育学刊》2020,11(2):81-86
荻上直子的治愈系电影既是作者电影的一种表征,又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展现出女性书写的意图。她的作品通过设计和塑造精神领袖式的女性形象,不仅赋予东方女性一种独特的治愈系审美特征,且重构了女性权威主体,并通过对另类的、超越日常经验的新型社会关系的想象性描绘,探索着某种精神上的族群建构的可能性。她的一系列作品呈现出的鲜明的视觉主题和影像风格对阴性审美意识给予肯定与升华,这一系列女性话语的编织与呈现,可以看作是这位日本女导演为现代人情绪与生命的顽疾开出的疗愈处方。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作为运动主体的女性并没有掌握运动领导权,她们的话语和身体始终在民族大义、家国兴盛的宏大叙事宰制下奄奄一息。而要寻找女性身体在现代民族国家中得以安放的合适位置,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坎途要走。  相似文献   

17.
人道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主张 ,充分体现出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关怀。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在人道主义精神的烛照下 ,经历了从“人”的发现到“女人”的发现 ,从关注女性整体命运到关注女性个体生存 ,从男性话语下的自我言说到对父权制文化的彻底解构 ,从强调男女两性的差异对立到眺望两性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防御方式是否存在性别差异。采用元分析的方法,对4篇研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体育专业大学生在3种防御方式和掩饰因子得分上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不成熟防御方式d-value为-0.15,95%CI为-0.25~-0.04;成熟防御方式d-value为-0.11,95%CI为-0.23~0.01;中间型防御方式d-value为-0.25,95%CI为-0.38~-0.13;掩饰因子d-value为0.10,95%CI为-0.03~0.22。最后得出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不成熟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方式,女生略高于男生;成熟防御方式和掩饰因子,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体育人口生命质量相关因素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大学生体育人口生命质量的特点和规律.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有关量表,自制符合大学生的生命质量问卷,对1260名大学生体育人口进行生命质量的无记名问卷调查.通过男女大学生体育人口的生命质量比较得出:1)男生在心理维度和社会纬度和环境纬度以及综合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2)女大学生体育人口对自己外形满意度较低;2)男性大学生体育人口的性问题满意度较低;4)男性大学体育人口在心理维度的生活乐趣方面满意度较低.结论:应针对男女大学生体育人口的生命质量存在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