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炳芹 《体育世界》2013,(10):107-108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天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以下简称体院)的课程安排、培养目标及具体的授课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天水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以下简称体院体教)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与授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提高体教学生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2.
崔峰 《体育世界》2014,(9):89-90
体教专业是高校教育中的必修课程,也是学校德智体全面教育的重要的环节。所以,高校除了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之外,还应该根据学校的实力,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制定科学的体教专业培训方案。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体教专业培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以高校体教专业的培训模式作为切入点,简要阐述高校体教专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改革方案,希望为高校体教专业培训方案的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和访问调查法,从陕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分析出发,对高水平运动人才的培养目标、运动人才纵向衔接,以及相应的专业文化学习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有效实施“体教结合”来提高运动队质量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教育改革不断要求高校在教学中运用创新发展模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培养综合素质人才。而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创造更多可能。体育是大学生培养身心健康的重要课程,高校在体育管理模式上需要寻求创新,迎合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的需求。本文立足于信息化时代,认识高校体育管理模式创新中的不足,探析高校体育管理模式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衡量一个高校办学质量、专业发展以及学科的完善程度,本科人才培养状况是一个重要指标。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00年以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就业前景和社会需求以及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认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要与社会需求对接,课程设置既要体现学校特色又要兼顾就业需要。  相似文献   

6.
汤际澜  郭权 《体育学刊》2024,(2):134-141
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中外高校体教融合模式对我国高校体教融合发展困境和路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在高校体教融合倡导方式和责任主体维度组成的高校体教融合模式比较框架之下,美国是体育经济产业驱动高校体教融合模式,欧洲高校体教融合模式有政府集中规制模式、政府辅助资助模式、体育联盟居中协调模式和自主协调模式,中国是政府规制多方协同的高校体教融合模式。当前我国高校体教融合模式存在强政府集中规制,弱社会促进环境;多职能部门行政管理,少利益相关者参与;高教育资源投入,低体育氛围建设;重学生准入资格,轻运动员个人成长等困境。我国高校体教融合应从发展中国体育事业和产业,引领中国高校体教融合的社会需求;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提升中国高校体教融合的竞技水平;涵养高校体育文化,推动建设中国高校体教融合的友好环境;夯实高水平运动员全面成长理念,实现中国高校体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等方面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咨询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在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及实际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现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情况。结果显示: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具有多元化、多层次且数量可观的现实需求,但是,目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只有1/3的毕业生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和相应的课程设置尚不完善。由此,研究提出: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应更新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细化专业方向、优化课程设置等具体建议,以适应我国社会进步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南省19所具有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招生资质的体育院系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校体教专业"学科"课程建设现状,研究显示: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全,但运动训练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滞后;体育教育专业高精尖人才缺乏;专业主要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专业人才";部分院校存在设置总学时偏低,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门类设置少、精品课程建设理论学科发展滞后于技术学科建设以及学生教学实践时间短等问题。提出在学科建设上应夯实学科基础,在坚持建设区域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向着学科综合全面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温阳  ;余方亮 《精武》2014,(36):5-7
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南京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依据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具体情况,分别从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环节、学生就业与所学专业的相关程度、学生在就业和专业实习过程中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情况、实践课的作用、实践教学基地的情况及学生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满意度等方面做了分析与研究,指出教学中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为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开展和课程设置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就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体教专业学生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1.
郭凌云 《体育科技》2014,(1):134-13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2010-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高考体育加试成绩进行分析,探讨加试成绩分布的一般规律,同时对学生身体素质、高中毕业学校训练等状况等进行调研,为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提供帮助,同时为安徽省大运会训练选拔更加优秀的人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实验法为主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对高校公共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高校公共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从学生的职业前景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发体育课程,从而使学生在体育课中既能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又可以促进专业学习,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对山东省普通高校在校的449名学生进行了体育课心理障碍调查研究,后发现,学生在体育课中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特别是一年级中的普修课显高于专项课,并就产生原因归纳出十方面主要因素。针对其心理障碍,提出了缓解与消除心理障碍的措施与方法,以使广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体育课身体素质、技术、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高校还未形成促使学生广泛参加体育锻炼的激励机制。本文阐述了激励与激励机制的涵义、激励的层次与形式,对专业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激励机制和城市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激励机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因素的特点进行比较。针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不足,提出了加强体育工作领导、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激励能力、增进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完善体育场馆设施、改进奖励制度等构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激励机制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省属地方高校由于办学规模、教育观念、人才储备等方面的原因,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教学、科研、进修以及职称等方面更高的要求。调查研究表明,地方高校应采取增加对体育教师的社会支持、改革落后的管理制度、提升体育教师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力度等措施。促进体育教师更新观念,提高适应能力,才能消除或减轻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16.
刘振忠  周静 《精武》2012,(21):55-56
本文采取访谈法、调查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创新创业教育在体育院校开展的即不普及,也不均衡,存在着观念认识不清、培训体系不健全和实践活动形式化等问题,制约与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结合体育院校实际,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技能为教育目标,研究设计了"创业模拟课堂、实践教学培养、社团活动磨练和社会岗位实战"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提出了具体的实训内容与操作模式,以期为体育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省5所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择业取向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择业取向呈多元化趋势,专业对口观念逐渐淡化,更注重个人未来发展,但对工资待遇期望值过高。提出了增强自身素质、贴近就业现状、走近就业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中学体育衔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美两国大、中学体育衔接以及我国竞技体育各训练层次的衔接作了分析比较,发现大学生体育表现差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中学体育出现了间断,提出了解决我国大、中学体育衔接问题,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黑龙江省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校体育仍然存在着一些片面强调增强学生体质的观念,忽视了高校体育的心理功能因此走入“体育即育体”的狭路;城市来源的大学生对体育课态度、认知、情感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而行为意向却低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影响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课态度的主要教学因素是:学生体育基础差,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健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师生之间交流不足、尚未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气氛。旨在探索其影响因素以期对未来大学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内容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戴俭慧 《浙江体育科学》2000,22(4):25-27,30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严重滞后于全民健身的需要。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是为社会培养专门性服务的体育人才的.我们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优势.顺应全民健身的需求,并对体育专业的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把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引进高等学府.尽快培养出高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