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高校体育教育是学生在校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也是接受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具有与社会体育相衔接的特点。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全民健身应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是关系到学生未来体育生活化和体育终身化实现的关键。为了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各高等学校对体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并取得了显的成绩,充分推动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因此,为了高等学校体育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高等学校体育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深入的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教育的基础,搞好学校体育工作是学生科学、持久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作者通过对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影响分析,指出存在的隐患,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职工参与全民健身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省9所高校851名教职工的健身活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职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达到体育人口的比例,远低于中国体育人口的比例,65.9%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影响其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指导、对体育无兴趣、工作忙没时间、场地不足等,说明其健身意识不强是主要原因。对高校教职工参与全民健身计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中阶段的体育学习对于农村普高的大部分学生来讲,基本上是在校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时期。这期间学生是否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是否具备自我锻炼身体的能力,对于他们毕业后回到农村走上社会,能否继续参加身体锻炼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将对农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农村普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兴趣不高,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5.
自1995年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大大提高了全民健身意识,推动了亿万人民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学校体育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首先必须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的跨世纪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随着在中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学校体育教育的地位将更加重要。本文谈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从传授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培养和激发体育锻炼兴趣,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来提高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以及对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有所稗益。随着体育的不断社会化、娱乐化和终身化,现代学校体育既要注重增强体质的近期效益,更要着眼于将来对“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教学主要目的是塑造每一个学生具有强健体魄,使每一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壮成长。但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很好的身体状况,身为体育教师必须使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福建建专大学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与体育消费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肯定体育健身对身心的积极作用,多选择符合个人兴趣的项目进行健身;而缺乏场地器材、缺乏组织指导是影响他们参加体育健身的主要原因。限于个人经济能力,大学生体育消费尚不能满足体育健身的需要,但体育消费观念已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8.
影响普通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从心理因素、健康因素和教学因素对体育弱势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体育弱势大学生普遍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锻炼行为受健康因素的影响较大;教学内容枯燥、难度大和教师不了解学生心理等主要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校大学生体育健身活动进行调研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是赞成或非常赞成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他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是多层次的,活动的时间多选择在下午,体育消费意识在大部分大学生中初步形成,运动场地不足和运动器材的短缺,后勤条件差是影响和制约他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全民健身计划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高校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并没有给在校的大学生养成终生进行锻炼的习惯。在实施全民健身的时刻,一方面应大力宣传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要彻底改革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努力培养大学生们的锻炼习惯,因人制宜地教给他们锻炼身体的方法,使所有学生都能养成自觉地进行终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校的体育教学重心也随之变化,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为学生永久的身体健康服务。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四所“211”工程重点学校的进行调查,探究四所重点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否能够满足新一代大学生的兴趣要求;并根据学生对当代体育课程的喜欢程度,及其爱好和建议,寻找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程,为重点高校的体育课程教育改革提高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面对大学生体质下滑的不争事实,普通高校都在积极思考和实践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和方法。笔者阐述了南京工业大学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所采取的有效途径: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高校体育教育与教学模式;实施阳光长跑制度,加强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的培养;借助体质测试平台,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有效监测;发挥学生体育俱乐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热情;积极承办赛事,精心组织开幕式表演,营造学校特色体育文化氛围。并对今后高校体育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西安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西安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质总体水平男生比女生要低,而且缺少优秀以上水平等级的学生。主要因素是男生的肥胖指数、台阶指数不及格人数较多。身体素质立定跳远成绩男女不及格率过高,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缺少优秀等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育评价改革是高校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根据社会发展对学校、教师、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关键是如何使这些新要求变为现实。从而提高我国整体教育质量,促进大学生的发展,提高我国人才的质量。因此,高校体育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就在于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切入点,促进高校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与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实施“高校体育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工程”。  相似文献   

15.
摘要:2006年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提出了阳光体育,希望通过阳光体育能够增强学生体质.而普通高校体育课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能够使高校体育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和影响学生体育意识,通过对文献和文件地深入阅读和理解,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与阳光体育的思想相结合,找出课程体系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阳光体育思想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够给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提供相应的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基于“项群训练理论”的体育课程教学是按照体育的项目特点进行分类组合而设计的一组课程内容体系。文章采用心理测试、比较实验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项群训练理论”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多重性。本研究提出的基于“项群训练理论”的体育课程教学是在“完全学分制”下结合项群理论的一种尝试,目的在于探索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成功模式,不断丰富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7.
以近十年农村城镇化推进间两次甘肃省农村学生体质调研数据,环比分析了7~18岁的农村学生身体形态的变化趋势及问题。结果发现:学生身体形态有了长足的进步,体型由"豆芽型"向"鸭梨型"转变,男生肥胖趋势更加明显,小学阶段营养不良的趋势依旧延续。根据结果对身体形态现状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学生身体形态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建立农村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完善体育立法与制度、加强政策干预力度、变革现行教育体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也很关键,而运动素养的培养则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因此,研究高校学生运动素养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就从目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出发,探究运动素养培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黑龙江省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校体育仍然存在着一些片面强调增强学生体质的观念,忽视了高校体育的心理功能因此走入“体育即育体”的狭路;城市来源的大学生对体育课态度、认知、情感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而行为意向却低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影响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课态度的主要教学因素是:学生体育基础差,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健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师生之间交流不足、尚未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气氛。旨在探索其影响因素以期对未来大学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内容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徐大成 《精武》2013,(23):106-108,110
有人认为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下降的祸根在于运动技术的学习,认为体育课现状与饭炼身体目的形成落差,学生厌恶体育课、教师无心体育课溥学效果不佳、在物质条件上脱离学校实际、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化等都是“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遣成的。本文对这一问题重新解读,从“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的定义,内涵,地位、方法,现实意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便对此理论有客观,公正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