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是一项涉及多主体、多环节的系统工程。有机协调相关利益主体,系统整合社区体育资源要素是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现代化发展的核心要义。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进行理论阐释,构建了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多元主体互动的治理框架,并以实践问题提出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整体治理的发展之策。研究表明,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整体治理的困境表现在公共价值离散叠加自利主义的集体行动困境、主体权责交织和合作机制缺失的层层羁绊、行政管理惯性和社会力量不强的双重掣肘。推进路径主要包括加强治理文化宣传,形成共同体意识;治理结构网络化,提高治理协同能力;激励与约束互适,提高资源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社区体育整体性治理是我国社区体育治理上的模式选择,旨在通过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同共治来消解社区体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社区体育整体性治理与社会资本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契合性和逻辑上的关联,在分析我国社区体育整体性治理中存在着普遍信任缺失、互利规范匮乏、社会参与网络不健全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社区体育整体性治理的社会资本培育路径:增进社会信任,构筑社区体育多元利益主体的诚信体系;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健全社区体育规范体系;积极完善社区体育主体构成,健全社区体育参与网络,旨在推进社区体育整体性治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是立足我国体育治理本土实践的重大创新,是新时代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的现实动因、掣肘因素与行动路径进行探究。研究认为,加快构建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是治理形态向“强国家-强社会”转型的实践要求,是治理结构从“机械联合体”迈向“有机共同体”的现实诉求,是治理动力由“外部推动”向“内生自发”转变的内在要求。目前,治理重心下移不足的“悬浮化”、治理主体共治不彰的“碎片化”、公私治理价值不容的“公共性”等困境是制约构建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的主要掣肘因素。基于此,提出清责赋权增能,增强治理网络向心力;完善共治机制,提升多元主体整合力;推进利益共容,激发共同体发展内驱力等三方面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4.
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微治理,推动体育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更快更精准回应社区居民体育服务诉求,是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的关键抓手。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系统阐释城市社区体育微治理的理论内涵基础上,针对城市社区体育微治理的多维特征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并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和治理实践变化针对性地提出城市社区体育微治理的突破路向,即搭建城市社区体育微治理运行新机制;延伸城市社区体育微治理制度新层级;优化城市社区体育微治理转型新思路;塑造城市社区体育微治理主体新关系,旨在为丰富城市社区体育基层治理体系和提升城市社区体育微治理精细化水平提供理论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探究国外城市体育治理模式及经验,提出对我国的借鉴。国外城市体育治理模式主要包括管理型模式、统合主义型模式、支持增长型模式、福利型模式,提炼出在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社团、体育赛事、体育公益发展等方面的治理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推进治理权限下放,完善“服务外包”管理模式;构建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增强城市资源统合能力;政商联合打造品牌赛事,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性增长;关注社区边缘群体,提高城市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要求、现状及阻滞壁垒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路径。结果显示: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要求包括推动体育治理数据资源共享,促进多元治理主体协同互动,提高社区基层整体治理效能。现状为基础设施智慧化,需求识别精准化,体育服务便捷化。阻滞壁垒体现在体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结构失衡,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数字标准化建设体系滞后,个人隐私风险阻碍数字化转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优化路径:提升社区体育服务、管理能力、加强基础设施、数字平台建设、加快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智慧体育空间助推城市建设的逻辑动因、实践探索与推进思路。逻辑动因:空间实践推进城市更新长效机制建立,消费升级转型撬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赋能焕发城市文化新活力,“体育+社群”提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体育“新场景”重构绿色城市“新生态”。以成都为例开展实践探索:“以人为本、与城共生”推动城市制度创新,体育消费新空间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体育+空间+文化”重塑城市文化氛围,社区体育新样板加强城市社区治理,绿地体育空间践行城市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思路:完善政策指引,引入资本力量;加强技术创新,数据驱动发展;强化社区治理,创新实践活动;激活闲置空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体育治理是新时代我国体育治理体系和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城市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将韧性治理引入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特定场域,对消解传统城市社区体育治理机制的粗糙性、脆弱性及碎片化特征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韧性治理理论指导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适用性,界定了“城市社区韧性治理”的内涵,认为我国城市社区韧性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治理主体缺乏连接性、服务供给粗糙、治理风险趋于复杂化及治理保障缺乏抗逆性等。研究探讨了城市社区体育韧性治理机制,设计了推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实现社区体育服务靶向供给、建立健全监督评价体系、高效整合各方保障资源的城市社区体育韧性治理路径,以期提升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灵活性及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推进体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创新青少年体育治理模式成为必然。采用文献综述法与逻辑分析法展开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家庭、学校、社区整体性治理研究。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家庭、学校、社区治理面临着身体活动时空分割化与政府垂直型管理体系之间的错位,身体活动社会组织多元化与管理机制不完善之间的矛盾,身体活动需求多样化与运行机制滞后化并存的困境。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在"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阐述青少年身体活动整体性治理内涵,厘清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和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共治的关系,并从治理理念、治理结构、运行机制、治理手段等方面探讨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家庭、学校、社区整体性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我国城市体育数字治理的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推动体育资源要素的重新整合,提高治理效率;推动体育服务水平的跨越发展,提升服务供给质量;营造体育数字化赋能的全覆盖,促进资源共享。困境:多元共治格局尚未形成,简约高效务实管用的治理机制亟待健全,数据壁垒制约体育治理资源的整合共享。路径: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整体联动多元共治治理格局;加强综合治理,构建简约高效务实管用的治理机制;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城市体育数据要素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阐述体育公园建设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并提出推进路径。体育公园具有全民参与性、运动休闲性、绿色生态性的特征。体育公园建设时代价值:通过多样化体育场地设置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质量,通过生活情景渗透叠加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通过绿色价值转化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推进路径:推动建设模式创新,增强要素资源配置,优化自然生态环境,提升多元融合共生,深化各方普惠共赢。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现阶段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较快,锻炼者自主管理体育活动点与自发组成体育活动点的自主程度都较高,反映了人们的体育自主意识、体育消费意识和基层社区的体育组织管理职能得到增强。调查发现,社区体育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经费匮乏;场地拥挤,得不到保证;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对较少。提出进一步发展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探析“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背景、价值和路径,旨在为“双减”背景下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的联动发展有利于延伸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功能;有利于实现三位一体的全视域体育教育。为了最大限度挖掘体育联动发展的核心价值,提出了提升生命健康认知,树立正确的家校社共育意识观念;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体育资源优化配置;依托“双减”大背景,搭建家校社体育联动平台;构建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运用案例分析方法,以Y基金乡村体育帮扶项目为例,探析体育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并提出启示。经验:促进体教融合,助力人才振兴;增强软硬实力,提升体教水平;塑造体育文化,实现文化振兴;整合多方力量,提高治理水平;链接城市资源,促进城乡融合。启示:推动人才培育,保障高质量发展;激发产业潜能,奠定稳定基础;促进文化提升,丰富灵魂内涵;构建治理新格局,推进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基于多案例比较分析探骊青少年体质健康三社联动治理实践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认为:社区青少年体质健康三社联动治理典型实践模式有内生型、嵌入型、联动型3种治理模式,通过对典型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不同类型社区在推广性、治理路径、实施条件、联动效果方面存在治理差异。基于治理实践模式困境,提出靶向路径:基于社区条件选择治理模式,提高联动治理效能;立足“自治+共治”,明确治理主体角色;增强协同治理能力,完善主体自身建设;健全法治体系,为三社联动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20字总要求为切入点,在解析乡村振兴与体育发展内在关联后,提出新时代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基本方向与路径。研究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加快乡村体育的现代化、生活化与产业化节奏,提升乡村体育参与人口增量式发展步伐,实现城乡体育设施一体化布局;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刺激乡村经济增长,影响居民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指数,促进社会群体交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居民综合素养。建议: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走产业发展方向与产业化路径;生态环保方向走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乡土民俗方向走文体融合发展路径;社会治理方向走公共服务治理路径;体娱生活方向走健身康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建设战略的提出,促进了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城市社区作为我国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在促进大众体育发展、提升民众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三社联动"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目前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治理主体的"责大权小"矛盾叠加体育认知观念偏差制约了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城市社区体育供需失衡及由供需失衡导致的失范现象增加了治理难度,城市社区专业体育人才的缺位降低了治理效能;"三社联动"作为我国社区治理的本土创新,其与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结合促进了社区体育治理主体的理念、逻辑、机制的互联,同时也增进了城市社区体育治理资源、信息、人才的互动。城市社区体育在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中,探索网络化治理嵌入下智慧城市社区体育治理水平的提升、情感治理融入下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多元主体功能耦合,对克服现存困境、实现城市社区体育治理超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式城市现代化建设在进入新发展阶段时明确了历史方位,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时明确了指导原则,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时明确了路径选择。体育城市是我国城市现代化的高阶形态,体育已然成为提升城市能级与位阶的重要衡量标准。然,我国体育城市整体比例不足,体育城市融合亟需升级,体育城市建设亟待优化,体育城市治理亟望规制,体育城市增值亟务提升,体育城市生命亟盼培育。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与个案梳理法对我国体育城市进行探赜,运用逻辑分析法对其建设维度与规治策略进行明晰,运用模型建构法对其增值流变予以解析,综合其要素特征予以共生耦合,深化培育路径。研究得出:在体育城市内生性要素群与外化性要素群均较薄弱的区域,应深化链节耦合,孵化培育要素链节的比较优势;在两者一强一弱的区域,应深化链接耦合与联结耦合,优化要素群结构,发挥共生效应,加快联结进程,构建价值增值平台;在两者均坚实的区域,应深化共生耦合,增强整体联动效应,营建共生共享的生态网络。  相似文献   

19.
多主体协同参与社区体育治理对于实现城市社区公共利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提高城市社区体育治理水平为目的,基于多主体协同治理理论,运用问卷调查、熵权法、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城市社区体育治理评价体系;运用聚类分析将济南市社区体育治理分为均衡治理型、主导薄弱型、纽带松弛型和自治不足型四个类型;运用S-W检验法对治理评价结果的正态性进行检验,验证了所构建的社区体育治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最终,依据研究结果明确各利益相关主体在治理实践中的职责:行政部门落实主导作用实现治理点对点支持,体育组织体现桥接作用实现宏观指导落地,社区居民夯实自治职责达到人人共治。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困境及其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研究认为城市社区体育治理中面临着多维困境:协商共治的治理理念缺位,治理主体行动认知偏差;主体权责不清与结构失衡,协同治理模式尚未建立;配套保障机制缺失,服务内容治理效能低下。鉴于此,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根植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实践,借鉴“五治融合”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明晰了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并从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等5个方面梳理了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最终提出了3条实践进路:坚持“以人为本”“党建引领”与“整体智治”理念,创新治理行为;推进社区体育治理机制完善与体育社会组织自治能力提升,实现多主体协同共治;加强法治建设、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