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兵角抵"始见于<魏书·乐志>,因为现代人对原文理解不一,而出现两种断句.有的认为当断为"五兵、角抵",表现为两个不同的内容,有的则认为不当断开,而是一个体育运动项目.两种不同断句,使人在对此理解和认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影响了对古代体育文化的研究.笔者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通过考证,也提出自己对"五兵角抵"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体育博览》2008,(7):52-55
相扑最早的名字叫做"角抵",由古代冀州地区的"蚩尤戏"演变而来。"蚩尤戏"曾广泛流行于我国古代的北方农村,带有纪念与皇帝逐鹿中原失败的蚩尤氏的意义。晋代之后,"角抵"有了新的名字"相扑",《晋书》中便有相关记载,由此可见,无论是名称还是运动本身,相扑都是起源于中国。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角抵”和“手搏”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在部分文献资料中还存在有相关“角力”、“角抵”、“角抵戏”、“手搏”等词语混用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对古代武术典籍的研究。对此,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古代的竞技活动“角抵”和“手搏”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论述。认为“角抵”与“手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且对研究古代武艺至关重要,不能将其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4.
"角抵"经历了汉代的盛衰后,进入到隋、唐时期,仍然得到皇帝的喜好而盛行于世。不少在位天子和官宦、将帅,都是它的沉迷者。尽管"角抵"因"讲武"而设,盛唐时期仍是儒生心目中礼仪的一部分,可是由于朝廷目的导向的失误,这项体育活动所具有的娱乐和礼仪倾向也就偏离了最初的本旨,甚至走向反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摔跤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是中华几千年文化历程不断衍变而成,融合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各民族有关摔跤的精华,传说起源于"蚩尤的角抵",角抵在不同的时间与历史背景的前提下,为满足不同时期的需要,在漫长的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技术、规则及评判标准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充分阐述"角抵"的由来到中国式摔跤的发展过程与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6.
杭东 《武当》2011,(9):37-38
据文史记载,我国早期的摔跤属于"角抵"类的运动,它的本意是徒手互相角力,即用自己的力量(当然又包括机智)来压倒对方,战胜对方。摔跤在古代有多种称呼,如角觗、觳抵、角力、角抵、手搏、争跤、掼跤等等,这还仅限于以汉族为主的中原地区;在少数民族中,又有许多别名,如清代满族叫"布库",蒙古族叫"布克"。  相似文献   

7.
敦煌莫高石窟与角抵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体育形成和衍演的历史长河中,角抵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赛"事竞技活动.角抵勃发于秦,而盛于汉,其远源又可上溯到商周时代民间的兽角文化.当时在人们心目中,兽角是勇敢、力量的象征,在礼仪、民俗、艺术、体育各个领域,都不乏它的形象.角抵传承至唐宋明清一直活跃于国家的盛典和民间的赛会之中,发展至近代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竞技体育比赛项目.但是,目前的体育史著作中,角抵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敦煌所遗存的史料仍是空缺.因此,对角抵进行全面的考证,可以推出角抵衍演的轨迹和它所迁移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袁博昊 《收藏》2020,(5):54-69
太平有象,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词语与形象,在艺术中表现为一只驮花瓶的白象,体现着皇室成员的统治理想,也象征着普通百姓的生活盼望。大象的吉祥寓意来自西汉,"太平有象"一词则源于南宋,其形象又脱胎于藏传佛教七政宝中的白象宝,于明代产生、清代流行。清朝皇帝崇信藏传佛教,加之造办处的成立发展,使得宫廷艺术中的太平有象形象十分多样。  相似文献   

9.
一、汉代角抵戏的大发展班固在《汉书·刑法志》中说:“春秋之后,火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先王之礼没于谣乐中矣”。东汉人文颖的《汉书注》说:“名此乐为角抵者,两两相当,角技艺射御,故名角抵,盖杂技乐也”。梁朝任昉在《述异记》中,叙述了角抵戏源出于民间的游戏:“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其后传入宫廷,并有了专业的艺人。“(秦)二世在甘泉,方作角抵优徘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体育形成和衍演的历史长河中,角抵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赛”事竞技活动。角抵勃发于秦,而盛于汉,其远源又可上溯到商周时代民间的兽角文化。当时在人们心目中,兽角是勇敢、力量的象征,在礼仪、民俗、艺术、体育各个领域,都不乏它的形象。角抵传承至唐宋明清一直活跃于国家的盛典和民间的赛会之中,发展至近代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竞技体育比赛项目。但是,目前的体育史著作中,角抵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敦煌所遗存的史料仍是空缺。因此,对角抵进行全面的考证,可以推出角抵衍演的轨迹和它所迁移变化的情况。一、兽角与角…  相似文献   

11.
位于豫鲁冀三省交界处的濮阳市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特别是杂技艺术源远流长。杂技起源于春秋,兴盛于汉唐及近现代。《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皆观"。  相似文献   

12.
李功发 《武当》2011,(3):42
一种类似近代摔跤的体育运动在宋代称为相扑,也叫作角抵、角力。传说相扑的起源很早,可以上溯先秦。唐、宋之际,城市经济和商品交换有长足的进步,民间文体活动也随之广泛地开展起来。其中,相扑运动日益受到宋人的重视和喜爱。宋代的相扑已经形成一套规则,与近代的相扑大不相同。比赛时,两人对抗,可以穿着衣服,也可  相似文献   

13.
在创作思想上,"三吏"、"三别"都是围绕兵役问题进行构思的;在表现手法上,"三吏"、"三别"都寓主观感情于客观的叙述描写;在文学渊源上,"三吏"、"三别"都有继承与创新,都是新乐府诗.  相似文献   

14.
饶晓晴 《收藏》2012,(1):177
珐琅彩瓷,宫廷风韵,万分彰显皇族气派此套"君子碗"纹饰取材于花中"四君子"之纹饰,并有皇家宫廷画风的神韵,使其具备了典雅高贵的气质。梅兰竹菊是中国传统的寓意纹样,以其自身清雅淡泊、幽芳逸致的品质,被赋予一种人格的力量,显现出清高拔俗的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君子碗"分别以红、黄、监、绿四色作为绘画底巴,选用上等珐琅彩料纯手工绘画完成,釉上珐琅彩与工笔宫廷画风格相结合。精湛的工艺和细腻的绘画完美再现了雍正珐踉彩瓷的风貌,在灯下一照,整个器体宛如一颗颗彩色的夜明珠般透亮,给人以清新高稚的艺术美感。著名瓷器专家曹新民表示,"君子碗"使得君子之风淋漓尽致地体现于皇家御用之物上,  相似文献   

15.
中国摔跤文化的历史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摔跤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起始于古代军事化训练,中国摔跤强烈的对抗健身性使其一直受到历代兵家重视.而后中国摔跤文化又转向表演化.秦朝首开摔跤表演先河,唐朝表演达到极致,秦朝出现摔跤表演艺人"角抵俳优",而到唐朝出现摔跤表演专业训练组织和专职表演人员.皇族的追捧和宋代瓦舍的发现促进摔跤的表演娱乐化,宋代打擂比赛形式促进摔跤竞技娱乐化,中国摔跤文化的娱乐化兴盛起来.最后是中国摔跤文化的民间化开展,可以说从军队走向舞台是摔跤表演的娱乐化,而从擂台走到跤场是摔跤竞技的民间化.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历史上,雅好丹青的皇室贵族不计其数,其中有的皇帝还亲临墨池,身体力行,组织和领导宫廷绘画,使宫廷绘画成了帝王皇冠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一部中国绘画史因此留下了一长串帝王画家的名字。关于西汉以前王族与绘画的记载已很难  相似文献   

17.
<正>两千多年前,华夏大地出现了一种竞技性、游戏性的表演,名叫“角抵”,民间也叫“角抵戏”。一般认为,“角抵”或“角抵戏”即为杂技艺术之滥觞。关于“角抵”的来源,一种说法认为与蚩尤有关。据《乐书》(宋·陈旸)记载:“或曰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斗,以角抵人。”又说:“角抵戏本六国时所造,秦因而广之……角者,角其伎也,两两相当,角及伎艺射御也,盖杂伎之总称云。”  相似文献   

18.
旅游时,我们经常会到当地的寺庙拜一拜。不过,寺、庙、祠、观、庵这些听起来差不多的地方,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寺《说文》云"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则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2,(15):184
立体呈现中国宫廷艺术之大美作品铜胎珐琅庄重华贵,顶部雕龙衔宝石.整器9条金龙攀腾跃起,鎏金莲花与百合熠熠生辉,完美烘托瓷胎珐琅,并辅以如意纹精心装饰,开光部分串联56个民族花卉,寓意繁花似锦,吉祥中国;瓷胎以宫廷"锦鸡花石"为主体,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极致典雅、美意盎然整件作品生动诠释千年吉祥文化.铸就当代工艺美术的巅峰巨作中国珐琅艺术大师张同禄、熊建军联袂巨作2012年中国龙年,以北京荣会艺术中心为桥梁,"中国景泰蓝第一人"张同禄、中国景德镇珐琅彩瓷传承人熊建军首次合作,崭新艺术成就产生轰动。600余年沉浮,依旧是顶级工艺珍品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我曾写过《汉代的角抵(戏)和捽胡》一文(刊登在《体育史料》第五期上),中心的意思是说明汉代的角抵不是摔跤,捽胡才是摔跤。这是从文字史料上研究的结果。汉代的角抵戏是一个大概念,包括了杂技、歌舞、武打戏。从体育的角度来说,角抵戏和中国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