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整合分期是近年来国际运动训练科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方向,是推动当代运动训练模式变革的新思维,契合了当前运动训练融合创新和精准个性化调控的时代趋势。学习、借鉴和研究整合分期模式,对改变我国训练科学理论研究思维进而指导训练实践,提升科学训练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整合分期主要源自国外对零散训练实践成果的总结归纳,处于"实践到理论"的发现阶段。研究首次从"理论到理论、理论到指导实践启示"层面对整合分期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训练分期理论元理论最新进展的"体系[系统的系统(System of Systems,SoS)]"和"反应域应激模型(reactive scope model)"是整合分期提出的重要理论基石。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基于数据科学的数字化信息整合,可以助力整合分期中多源、异构、多模态复杂训练要素的高维数据挖掘,再以算法自动化生成个性化训练指导方案。整合分期模式与方法"新范式"已成形,匹配"数据石油"与"算法引擎",其或是点燃提升世界各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创新动能的导火索,也将会成为一种统领运动训练模式重大变革的全新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水平女子撑竿跳运动员的大周期力量训练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山  谢慧松  周铁民 《体育学刊》2006,13(6):107-110
对我国2名国家队高水平女子撑竿跳运动员一个参赛周期的力量训练分期进行研究。结果认为:(1)根据撑竿跳运动专项力量构成特点,一个参赛周期的力量训练可沿基础性全身力量训练、原动肌肉体积适度增加训练、原动肌肉最大力量提高训练、专项爆发力提高训练、最大力量与专项爆发力保持训练途径进行阶段性复合训练;(2)分期式力量训练不仅有助于专项力量的转化与提高,而且可以保证竞赛期专项力量在比赛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个案研究发现,2名国家队高水平女子撑竿跳运动员经过系统性力量分期训练,在各项最大力量(负重半蹲、上斜卧推、肩上推举、硬拉、腿弯举、提踵)与专项力量指标(下肢无氧功率自行车测试、助跑5级跨跳远、跳远)上较上一训练周期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并促进了专项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分期训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探索短跑专项力量阶段性训练方法,主要通过实验法,对15名男子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进行力量分期训练研究。实验表明,经过力量分期训练的短跑运动员在专项力量指标上较非分期组运动员提高幅度明显。结论:在短跑的专项力量训练过程中,准备期应该着重发展力量耐力和最大力量,竞赛前期重点发展爆发力和快速力量耐力,竞赛期应注重专项力量训练与专项速度及专项技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了解运动训练发展重点,运用文献资料法、文献统计分析等方法,以近十年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等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运动训练领域文献为研究对象,从研究成果的年代分布、发表源分布、核心作者、高被引4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重点对核心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分期训练、心理训练、专项训练、竞技能力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总结了当下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研究方向,为我国运动训练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指出了现代篮球运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系统中,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对其他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整个体能训练过程中,以力量分期训练为主线进行阶段划分,对专项耐力和灵敏等素质也进行相应的分期训练对提高整个体能训练的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整个体能分期训练过程中,要遵循供能形式、练习手段、负荷强度相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外竞技游泳训练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武山  甘清瑛 《体育学刊》2005,12(2):111-114
通过对目前我国游泳技术训练、力量训练、训练平衡、训练监控和训练分期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训练和水上力量训练是我国游泳训练的薄弱环节,这一情况实质上反映了我们认识落后;我国对训练平衡问题重视不够,导致训练结构欠合理,影响训练的整体效果;我国游泳训练监控系统比较薄弱,应着重改革训练体制和机制,提高训练监控的科学化程度;能量模式和机能模式是游泳训练小周期划分的两种主要模式,应从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遵循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规律,科学地选择和运用两种模式,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7.
二、对训练分期问题的几点认识竞技体育的商业化趋势促使比赛次数增多是对训练分期理论争论和质疑的外部客观条件,但对传统分期理论予以否定的原因,是在于比赛次数增多后增加了训练操作的难度,以及如何使训练过程各个环节与各种内容有机结合以适应比赛而造成的困惑。我们认为有关训练周期划分的争论和操作中困惑的原因是因为:(一)对原有理论内涵的认识存在着偏颇分期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学者奥卓林认为:“对划分周期问题展开的讨论,仅仅是有些人对它的理解变化无常。”列·巴·马特维耶夫在第十一届亚运会科学大会所作报告中,对有关“竞技…  相似文献   

8.
线性传统训练分期模式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非传统波动训练分期模式一段时间以来在西方国家较为流行。通过对两种训练分期模式进行回顾与分析后认为,非传统波动训练分期模式的引入,是对传统训练分期模式的有益补充和丰富。两种训练分期模式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训练过程都具有参考意义,并各有其适宜的范围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马特维耶夫训练分期理论自提出以来,不断引起人们对这一理论的质疑.为使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更好地为训练实践服务,有必要对传统分期训练理论进行深刻的剖析,并对其在现代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做一认真的重新审视.通过研究大量的训练学原著和研究论文认为,传统的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并没有过时,它具有强大的理论支撑,是建立在一定实践基础上的,是对部分训练实践的经验总结,反映了运动训练实践中的某些客观本质,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  相似文献   

10.
运动训练的安排问题一直是分期理论与板块理论争论的焦点。分期理论的支持者认为,此理论具有广泛的经验性、科学—实验性和理论—方法性基础,当今的运动训练仍要坚持分期理论的训练原则与原理;板块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在高级运动员全年要参加多次比赛的背景下,应在短时间内通过集中负荷效应发展专项能力。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从生理学与方法学层面对分期理论与板块理论进行探讨。认为:分期训练理论符合人体超量恢复原理,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系统论的方法学基础上;板块训练理论与集中负荷长期延迟效应存在矛盾,运动训练安排存在片面性与孤立性。  相似文献   

11.
对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的审视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和调研的方法 ,结合训练理论的发展和我国训练的实践 ,对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的建立、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马特维耶夫的周期训练“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竞技体育比赛量大幅度增加的发展趋势 ,不利于高水平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目前体能类项目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 ,不仅在于具体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落后 ,更在于缺乏对一些占主导地位的训练理念和思路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本质、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颂平 《体育科学》2012,32(5):3-11,33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由Л.П.马特维也夫为代表的前苏联学者们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是通过训练大周期的分期形成竞技状态,以便使运动员能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以最大概率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阐述了形成竞技状态的客观规律性作为训练分期的自然依据;训练大周期作为形成竞技状态的完整结构单位;"波浪型"负荷动态是形成竞技状态的必要条件;"延缓传导"现象反映了负荷量动态与竞技状态之间的联系;竞技状态在全年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次数;分析了近年来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出现某些不同的看法;同时分析了全年多周期方案的特点,阐述了现代阶段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周期训练理论主要目的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基本指南.由于竞技项目不断演变,传统周期训练理论已满足不了时代发展需要.当前,运动项目发展趋势强烈影响日常训练过程,在运动实践中,不断克服传统周期训练的局限性,探索新的周期训练理论是社会发展趋势,非传统周期训练理论-模块周期训练采用高度集中训练模式,目标训练功能具有针对性,极大的推动周期训练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力量训练分期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山 《安徽体育科技》2007,28(4):15-17,35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法,围绕力量训练分期理论的发展、意义、基本类型及应用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基础力量向专项力量转化及专项力量在比赛中的良好发挥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的“无氧战场”,作战人员的力量训练面临过去训练哲学上的挑战.力量和其它身体的能力训练方法的整合,需要一个可变的周期训练模式.可变的非线性周期训练计划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训练的质量.过量耐力训练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在军事身体准备训练中,训练计划应该革新,满足现代战争功能上的需要.应用当前训练技术和方法设计一个增强力量、爆发和功能能力的训练计划,能够满足作战环境的需要.力量和爆发力项目优秀运动员的周期性训练计划和先进的设备,适合现代作战人员的需要.现代作战人员的身体训练应能够切实反应不同军事专业任务上的需要,维持适应能力和长期健康.  相似文献   

16.
传统周期理论与板块周期理论是目前运动训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两种训练理论对于训练实践的效果仍然饱受较大的争议。回顾了运动训练理论的历史发展并将其划分为最初萌芽阶段、单一发展阶段、多元深化阶段。为了比较传统周期与板块周期的训练效果,检索了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传统周期与板块周期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检索期限从该库开始收录文献至2016年4月,利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了评估,采用Review Manger 5.3软件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13项研究,在最大卧推、最大半蹲、最大纵跳功率指标上,板块周期明显大于传统周期的训练效果,但各研究间的异质性较为显著。选择运动水平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采用两种训练模式对于最大卧推的训练效果不显著,但在最大半蹲与最大纵跳功率指标上,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员采用两种训练模式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由于不同水平研究对象进行两种模式的训练对于最大卧推产生的影响不显著,所以不确定最大卧推采用哪种训练模式效果会更好;但是在最大半蹲、最大功率纵跳训练方面,高水平运动员应采用板块周期模式进行训练,而在低到中高水平的运动员中应采用传统的周期模式进行训练;两种模式对于耐力素质的影响方面还缺少必要的数据来进行Meta分析,但从当前的研究来看,短期的板块周期模式较传统周期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