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世界体育强国的竞争格局与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及综合分析法,针对第27届奥运会获金牌前8名国家所获金牌项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各个国家竞技体育强项的分布,旨在为加强我国奥运项目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再度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基础大项和水上项目仍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历届奥运会及各国或地区所获奖牌的结构数量、项目分布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整体呈现“一超两强多弱”的格局,随奥运会影响力的扩大,金牌分布出现分散,获金牌国家数量增多;奖牌第1和前3国家在项目分布上田径、游泳实力雄厚,夺金优势明显;中国在难关性和对抗性项目实力明显,但在夺金大项上存在弱势,国家应大力支持发展我国潜优势项目和夺金大项目,扩大夺金实力.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调研、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中国金牌项目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牌项目分布上存在明显的项群特征,金牌总数呈上升趋势;金牌项目主要集中在举重、跳水、乒乓球、射击、体操;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和技能主导类难美性是我国金牌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达52.6%;金牌项目与区域经济特征呈现出“马太效应”,东西部竞技实力差距明显;女子获金牌数虽多于男子,但男女获金牌数与人数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董倪 《湖北体育科技》2017,36(4):307-309
目的旨在探讨历届奥运会中国队所获金牌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在历届奥运会中所获金牌的分布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在历届奥运会中,我国所获的金牌存在一定的男女差异;奥运金牌获得者的分布有地域差异;夺金项目相对集中,缺乏同场对抗性项目的夺金能力。  相似文献   

5.
第十届世界青年跳水锦标赛8月9日-13日在我国的广州市天河游泳馆举行。来自五大洲27个国家的132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A、B组共12个项目的比赛,中国、美国、俄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瑞典等都派出了较强的阵容。经过四天的紧张角逐,12项金牌均有得主——中国获金牌7枚并囊括了女子全部六项冠军,俄罗斯获金牌3枚、美国获  相似文献   

6.
在历经连续两届奥运会美、苏之间相互抵制之后,由前苏联倡议并得到美国和前民主德国的积极响应,第一届国际友好运动会于1986年7月5~20日在莫斯科举行。来自世界各大洲50多个国家的3000多名选手,参加了18个项目175枚金牌的角逐。这是自1976年梦特利尔奥运会后十年来苏、美、民主德国之间的首次交手。东道主前苏联共获118枚金牌,美国以金牌42枚列第二,前民主德国与罗马尼亚各获金牌7枚,我国获4银4铜牌。这届运动会共创6项世界纪录。从此又一世界大赛诞生  相似文献   

7.
谭祝平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2):20-23,4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第25~29届奥运会各国和地区所获奖牌的结构数量、项目分布等指标进行分析,以期为下一届奥运会定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金牌的分布已经分散,获金牌国家数量增多;目前中国奖牌数处于第1集团,仅位于美国之后,但金牌数已超过美国,位于第1位;奖牌榜前3强的奖牌项目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游泳、田径等大项上;中国部分优势项目金牌饱和度较高,夺金增长空间不大,国家应重点支持潜优势项目,以扩大夺金点。  相似文献   

8.
81年我国在第三届世界杯赛中,共获4块金牌,首次打破苏联8年来的垄断局面,男四在我国是发展比较快的一个项目,也是水平比较高的一个项目,是第一个获金牌的项目,也是获金牌最多的项目(7块)。当然我国男四与苏联相比还存在差距,但根据目前发展的水平;通过努力是否可以赶超世界水平作如下分析: 一、我国男四的发展我国男四发展的过程从时间和技术的发展上分为三个阶段来剖析。1、组成和兴起,此阶段为76年以前,内容模仿苏等级大健将三套规定和三套自选编排要求,包括自由体操,技术特  相似文献   

9.
东道主西班牙超出人们赛前所料创造了奇迹,以13枚金牌、7枚银牌、2枚铜牌跃居团体第6。其获奖牌项目为12项,夺金牌项目为8项,绝大多数项目都超水平发挥,有一定金牌实力的项目拿到了超出预计的金牌,有奖牌实力的项目拿到了金  相似文献   

10.
当今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正向着一切领域冲击。随着各项改革的迅速发展,我国曾提出经济超阶段发展的构想,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要使我国在本世纪末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其重要标志是多获金牌,而田径、游泳是金牌最多的两个项目,在这两个项  相似文献   

11.
第十一届全运会各省市田径综合实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归纳法,对第11届全运会奖牌和积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说,奖牌分布相对分散,各省市综合实力重新洗牌;速度项群中鲁、苏、粤、沪、川实力显著,耐力性项群中鲁、苏、黑优势明显,快速力量项群中翼、鲁前列,综合项目中辽独领风骚;我国田径总体水平不高,但男子110m栏、20km竞走、女子马拉松、铅球、铁饼、链球、20km竞走达到世界水平,有冲击伦敦奥运会奖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实证分析、数理统计和帕雷托截集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山东省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的现状,认为山东省应在稳定优势项目的前提下,着力发展潜优势项目,使潜优势转变成优势,要跟国家竞技体育的步伐一致;运用"点对点"策略,加强潜优势小项目的发展;投入倾斜、潜优势项目的"小灶策略";确定山东省潜优势项目发展理念。这样才能实现山东省"体育强省"的宏伟目标和推动整个体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录像统计法、访问法和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了中国男子体操的优势与不足:中国体操总体实力下滑,难度编排与日、美相当,但缺乏新意;而优势项目失误、弱项扣分太多、强项积分不够高及小将心理素质不过硬等因素,是中国男团雅典失利的主要原因;强化强项技术细节、完善弱项难度及技术完成规格等,是中国男子体操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近三十年我国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情况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1975~2004年间我国运动员所获世界冠军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呈现出一种锯齿形上升态势;近10年是我国竞技体育迅速发展阶段;女子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获取冠军的主力军;技能、技巧类项目是我国的优势项目。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在保持我国优势项目群的同时,大力发展潜优势项目及金牌数多的项目群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对第31届奥运会游泳比赛奖牌分布特征及实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在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耐力性项群实力雄厚,其他国家难以超越;中国在技能主导类项群中保持较高的竞技实力,其他项目竞技实力存在一定差距;澳大利亚、日本、匈牙利、英国、俄罗斯、意大利奖牌呈现多项目化,在不同项目上各自具有一定的夺金、夺奖实力,整体竞技实力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6.
世锦赛实力格局演变与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方向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第1-9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前八名运动员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世界田坛实力格局的演变进行客观的描述,分析出各洲的优势项目和潜在的发展项目,归纳出当今世界田径发展变化的特点,并重点分析了今后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吴建喜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6):682-684,687
通过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分析在2004年的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夺金点变化的特征以及给备战北京奥运会带来的启示,建议大力培养年轻选手、发展女子项目、保持传统优势项目、挖掘落后项目和潜优势项目的突破,继续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焦建军 《安徽体育科技》2009,30(1):56-58,62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咨询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程度较高,参与意识较强;学生上体育课的目的呈多元化趋势;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较多;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三大球和小球、武术为主;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并存。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陕西高校快速、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世界优秀女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雷 《体育学刊》2006,13(1):105-107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优秀女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特征进行分析,探索女子十项全能运动项目的发展规律。结果显示:女子十项全能尚在起步阶段,运动员的强弱项目分布各自不同,水平差距较大,造成各项目成绩和得分差并较大。短跑、跨栏、跳高和跳远项目得分比例较大,而投掷、1500m跑和撑竿跳高等项目相对较弱,反映出项目间发展的不平衡。各类项得分的比例为短跨类〉跳类〉投类〉耐力类。第2天的得分率比第1天要高。  相似文献   

20.
体育赛事本身所具有的外部性以及公共产品的性质,直接影响了体育赛事统计中增加值核算方法的选择。根据该性质对体育赛事的统计单位进行归类,并提出增加值核算的两种方案以及对体育赛事统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