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小学水平三阶段实施体育选项教学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实验尝试。结果表明:这一新颖的教学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丰富了小学高年级(水平三)体育教学内容。为新课程在小学高段的顺利实施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2001年制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里明确表明: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文件也指出: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意识和终身体育的培养与提高。由此可见,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基础。培养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以及提高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落实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重要目标的今天,如何在学校体育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与潜能,培养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是我国学校体育今后发展的趋势所在。华姿中等专业学校在2000年就提出了“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而锻炼身体”的口号,同时提出了学校体育的教学宗旨“健康第一、全员参与、创有特色、终身体育”。中职类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类学校体育工作者应该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和学校体育新发展的趋势,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因此,如何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锻炼兴趣,使中职学生能积极快乐地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终身体育意识,是所有中职体育教师努力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激发引导兴趣教学法"对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动机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探索"激发引导兴趣教学法"和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法对我国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强度和动机上的困扰的不同影响.通过实验表明,和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相比,"激发引导兴趣教学法"能使中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当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从而增加他们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的强度;和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相比,"激发引导兴趣教学法"能使中学生降低参与体育锻炼动机方面的困扰,这将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在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兴趣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本文从兴趣本身具有的层次性探讨培养体育兴趣的方法,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下,如何提高和培养女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兴趣、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提高健康水平已成为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促进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快乐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乐于学,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以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文章阐述了快乐体育教学与多元智能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就是在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自学、自练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最终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阶段对参加体育活动感兴趣,对运动技术、技能及体育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并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有快乐情感体验的人。有可能成为终身体育。由此可见要提高全民体质,培养终身体育,小学阶段就应开始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于庆洋  贺伟 《体育世界》2007,(10):89-90
在科学高速发展快、社会竞争压力大的今天,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之下,身体健康状况日益下降。培养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思想有着其深远的意义,这种思想的贯穿需要一个良好的桥梁。但是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产生了很大的束缚,不能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以其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细想的形成。体育俱乐部近几年在我国高校逐渐发展开来,在"体育俱乐部"宽松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是培养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细想的有效桥梁。  相似文献   

10.
高校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快乐体育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 ,它寓素质教育的内涵于其中 ,又同时保持了传统教学的精华 ,并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 ,实施快乐体育教学 ,要求采用更多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 ,培养体育兴趣 ,养成体育习惯和坚持终身体育锻炼。以适应并达到塑造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的素质教育的目的与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初中低年级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提升学生体育教学质量,需要迎合新时期学生教学工作实施中的要求,对学生教学理念分析。快乐体育理念是一种建立在轻松学习,愉快玩耍基础之上的学习方式,能够在教学理念实施中,帮助学生梳理学习难点,提升了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鉴于此,本文就初中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导入分析进行了探索,主要阐述了快乐体育理念、对初中低年级现有体育教学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快乐体育理念融入的方法和取得的效果进行探索,以期更好地为初中低年级体育教学活动实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孙玉林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29-129,13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身体特别向往。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上好高中体育课,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关心的首要问题。首先让学生对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要理解,其次教师通过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设计科学的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高中体育教师应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上课,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并引领学生将这种体育观念应用到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访谈法,对中小学体育课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为人师表,提高教师感召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及中小学阳光体育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综合罗杰斯教育理论前期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提出了罗杰斯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1)真正理解与落实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2)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自主能力的作用与局限;3)形成积极互动的师生关系;4)培养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比较法,以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在日常课外活动中,体育锻炼的参与性较强,锻炼的频率较高、时间较充分,且小学生略好于初中生;日常体育锻炼的项目比较丰富、多样,参与意识以健康和快乐为主,趋向于多元化;且在体育锻炼的身心体验上表现出明显的集体快乐需求,但锻炼的意志力非常薄弱、易受外界干扰而间断;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较高,能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比率较高;对身心锻炼体验能够做出较正确自我判断。  相似文献   

16.
贺青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1):111-1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溺爱问题也愈加突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这与我国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战略目标是极其不相符的,基于此,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加强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是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中学时期是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一个最佳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最佳阶段,优化中学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对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以体育教育为基础,对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实践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采取测试、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将体适能教育理念引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结果表明,"体适能"教育理念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在提高身体机能的同时,能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自我主动锻炼意识,提高自我科学锻炼程度,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终身体育锻炼的价值、意义并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8.
篮球是一项深受小学生喜爱的运动,也是小学体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生经常参与篮球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但因小学生年纪小、活泼好动、理解能力还较差,体育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会受到一些阻碍。如今,游戏被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引入到篮球教学当中,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该文将对游戏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其他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阳光工程,学校的体育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断改革、创新中求发展。而在学校建立体育健身俱乐部是个必然趋势。针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个创新,也是学生进行课外活动重要的补充,通过俱乐部的学习和锻炼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及终身体育观念;学校建立体育健身俱乐部为体育教师提供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能大大地提高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素质;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并对外开放公共设施也为全民健身计划中让体育走进社区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于向 《精武》2012,(24):3-5
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对高校体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创新,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为拓展和延伸"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淡化竞技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注重体育课程的实效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习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终身体育健身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教育质量之目的,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落实与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