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壶简介     
投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游戏活动,流行于士大夫阶层,常在诸侯相会或宾客宴饮中举行。投壶起源于射礼,有人认为,实际是“射”的退化。《礼记·投壶》说:“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进行时,与射礼  相似文献   

2.
韦力 《收藏》2014,(7):152-154
今人日"礼"多指礼貌或者礼节,古人日"礼"则不止于此。唐初大儒孔颖达认为"礼"起于天地未分之前,于《礼记正义序》篇中云:"是天地未分之前已有礼也。礼者,理也。其用于治则与天地俱兴。"儒家不仅将"礼"看作是天地人之间的自然法则,还将之与政治相联系,认为如若掌握并充分运用"礼",政权即可长治久安。春秋时期孔子以诗、书、礼、乐、易、春秋教授学生,此六艺后被奉为"六经"。  相似文献   

3.
武术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已经提出了和的问题。和,是社会政治的理念,也是哲学与审美的范畴,是哲学与审美的一种境界。《国语》中有八九十处提到和字。惠和、慈和、协和辑睦。声和而有七律,和五味。《礼记》中有八十处提到和字。讲乐者天地之和气也。《礼记》还提出了政和、和气、和天地、和四时的概念。《礼记》并提出致中和。《论语》中提出和为贵,和而不同。《孟子》中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是一种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4.
《格萨尔》与藏族传统体育丁玲辉在藏族、蒙古等民族中世代口头传唱的,全世界最长的史诗《格萨尔》,诞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阶级社会早期(约公元1至7世纪),系统反映了古代藏族部落社会面貌,也反映出西藏原始部落藏族传统体育的丰富内涵。格萨尔是藏族历史上一个了不...  相似文献   

5.
“人格模式”是指一定的社会群体对其社会行为的理想选择与规范。“人格模式”的变异,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阶级或不同民族对自身社会行为方式的不同要求。居于统治地位阶级的人格模式的选择,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官方教育的培养目  相似文献   

6.
以<仪礼·乡射礼>和<礼记·射义>为依据,探讨了礼射的由来、主要设施与过程及其体育文化价值与影响.认为"礼射"是射箭"饰之以礼乐"的全面升华,它的规模、形式与组织不逊于任何形式的体育竞赛,在指导思想上与奥林匹克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运动方式上遵循人体生理运动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育教学程序,具有很高的体育文化价值,并对各民族体育文化和周边国家文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全面了解奥林匹克运行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有必要对它的社会功能进行探讨,本章谈谈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一、奥林匹克运动能脱离政治吗 历来国际奥林匹克领导人都十分强调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的关系,说什么“我们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体育完全脱离政治。”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誓词中也说:“我决不接受任何政治的或商业的影响和掺杂任何种族的或宗教的考虑,……”这些说法和规定也许是出于一种美好的愿望,但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社会文化运动,也是一种教育运动。在阶级社会里,文化和教育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诗经》中记载与射礼活动相关的诗句进行研究,透过这些诗句所表达的内涵,可以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下开展射箭活动基本情况。射礼文化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以射箭技能为主的竞射,主要以五射为代表;二是以整个射箭过程中贯穿的礼仪为始终,主要以射手身体姿态、射箭过程伴舞、以及对失败者的罚酒等礼节为依托。射礼文化展现了当时背景下尚武崇礼的社会之风。  相似文献   

9.
盘为古代承水器,用于盥洗,商周时代宴飨用之,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礼记·内则》曾记载“进盥,少者奉槃,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沃盥之时盘匜(或盉)相需为用,即用匜(或盉)浇水在手上,以盘承接弃水。西周中期前段流行盉盘相配,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则多流行匜盘相配。  相似文献   

10.
作为炊器的鼎,统治者给予它神圣的意义,成为贵重的礼器,变成了权利的象征。举鼎是现代举重运动的雏形,盛行于汉代。儒家身体观语境下的举鼎文化承载了社会道德伦理价值,强调举鼎文化的社会作用,同时展现了身体阶级差等性的社会伦理色彩,更加关注身体的"仁"、"乐"、礼"的社会道德伦理和人在社会秩序中的和谐、平衡、安处,举鼎文化活动淡化现代体育的竞技性,向大众娱乐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宋史》为蓝本,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对宋朝礼射的多种文化意味有所了解。礼射作为古代社会的重要礼仪活动,经过数千年的演变,至宋代已然具有多样功能和多重性质。通过对宋朝礼射文化的研究发现:宋朝宴射活动尤为凸显,此时的宴射特色鲜明,具有联系两国情感、加强彼此交流的重要外交作用,同时宋朝的宴射活动娱乐味道浓厚,是古代帝王进行游玩的重要项目之一。这不仅使我们对宋朝礼射文化的发展情况有所了解,而且对现代社会射箭活动的开展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马克思社会冲突论原理,从社会学角度对体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体育与社会分层相互作用的媒介是体育与经济的关系,该媒介一方面赋予了社会分层促进体育多样性的工具角色,另一方面也让体育参与了社会分层的再生产过程,并充当掩盖社会分层真相的烟雾弹。而在两者交互作用的整个历程中,无不渗透着各阶级间冲突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1 体育与人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 ,体育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与每一个社会生活主体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体育在人对自身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 ,充分反映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体育反映了人的自然属性 ,是因为体育促使人体健康发展 ,有利于人体结构的改善 ,这就是强身健体的过程 ;体育反映了人的社会属性 ,是因为体育是对人的一种特殊教育过程 ,体育使人得以全面发展 ,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加深了彼此的友谊 ,有利于社会整合。  体育反映了人作为社会主体的追求和创造。人生活在社会中 ,既要与自然发生联系 ,又要处理社…  相似文献   

14.
苏建波 《体育科技》2010,31(4):26-30
采用文献资料、访问、逻辑分析,对武术爱好者和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从跆拳道礼仪和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之间的道德礼仪动作、宣传力度、场地设施等方面。跆拳道推崇"礼始礼终"的尚武精神。其宗旨是"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跆拳道给人们留下的较深印象是,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是在的场合行礼鞠躬,这是因为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把"礼"作为训练内容,强调"礼始礼终"。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学习武术过程中及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为目的。在当今的武术训练中,武术只留下一抱拳礼仪。中华武术先要有武德才能让武术立于不败之地,发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意识,构成了中华武术尚武崇德的民族精神。通过对跆拳道礼仪和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的对比揭示了学习武术武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更好的发扬中华武术武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乐明 《上海集邮》2000,(10):6-7
11月11日《古代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铁制生产工具被广泛使用,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急剧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出现了群星璀灿的诸子百家和错综复杂的百家争呜。在诸子百家中,尤以孔、孟、老、庄、墨、荀子6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武术长期发展在阶级社会里,虽有竞赛事迹,但却谈不到竞赛意义。如班史刑法志:“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列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而秦更曰角觝,先王之礼没于淫乐中也。”汉书武帝本记:“元封三年春,作角觝戏。”又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觝戏于上林平乐观。”隋书:“大业六年丁丑角觝匠大戏了端门街,天下奇技异艺毕集,终月而罢,帝数微服往观。”新唐书宦官列传:“敬宗赏阅角觝三殿。”所谓角觝,即相当角力,角量技艺。也就是武术徒手和持械的各种竞赛。以上所述都是粉饰太平和供少数人欣赏的玩艺儿,对于广大人民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社会控制理论的方法探析先秦射礼的社会治理行为,认为:基于权威关系、核心利益以及情感号召基础上的强制、交换、动员等社会控制要素,在从大射仪到乡射礼的社会治理路径上存在着不同的分配与行使机制。"君与"的大射仪通过意识形态的施压、推行"知识体系"和树立"模范"标杆为强制手段,以"身份"和"资本"交换贵族的"中"与"忠",结合内在动机的激励式动员,达成了表彰"国家意志"的准集权式强制型治理形态;而"君不与"后的乡射礼则是立足政策规范,以"兴贤能"的号召、塑造"社会背景"以及引导自我操控等动员形式为举措,辅之以"禄仕"和"射义"作为民众"道德"与"君子"的回馈而实现的体现"地方行动"的分权式动员型治理风格。从"国家意志"到"地方行动",先秦射礼践行了一种准集权式的强制型与分权式的动员型治理共生共存的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的教育任务是要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有体力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门人才,因此,管理工作是不可忽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自有人类以来,任何社会都需要一定的管理来维持。在阶级社会,管理是阶级意志的体现,对于出现了机器大工业的资本主义社会来说,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没有权威就不能组织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八卷《论权威》)社会主义生产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管理  相似文献   

19.
《体育法》对体育外部与内部的各方面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调整和明确的规范,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全民健身在整个体育工作中的基础地位。这反映了在当代社会发展背景下体育发展的总体趋势,通过该法整个结构与内容的安排以及对体育工作方针和国家与社会责任的规定等方面突出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高校健康教育的回顾中国是人类文化最早的摇篮之一,从远古时期起的中国传统养生学中就孕育着健康教育的萌芽,注重向人们传授医药、防病和养生的知识,促进了社会健康教育。到了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中出现了健康教育萌芽,西汉哉德所编的《大戴礼记》中记载:“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