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体育与科学》2021,(1):34-39
体育学以人的运动行为为研究对象,目前所借助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都无法真正回归运动行为的本体,研究人的运动行为唯有放弃因素论,回到行为叙事,才能揭示本真。为实现这一目标,程志理在体认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运动行为志"和"运动行为意象分析"两种研究方法,并运用此研究方法对多个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进行研究,以"事实—现实—切实"三元互证证据链结构分析确保运动行为研究的真实性。这篇口述史文本引入体育学两种研究方法运用于——短距离跑成绩与步幅、步频之间关系、起跑反应时训练的"听枪"身体感、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中技术稳定表达实现条件——三个学术实践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体育学未能升级为学科门类的原因,本研究借助相关文献采用理论分析方法,从形式与实质的视角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1)体育学研究所涉及领域的规模虽然相当壮观,但是这只是表面形式,体育学未能升级为学科门类的根本原因在于,由核心研究对象与核心研究方法构成的内在实质方面的薄弱;2)体育学领域核心的研究对象,一直以来只是外在的机械运动意义上的物理模型,具有生命气息的人类的身体运动却被拒之门外;3)体育学领域采用的核心研究方法论,源自以精确性、客观性为原则的机械论的近代自然科学,研究者只能以旁观者的身份研究他人的身体运动。建议:体育学要升级为学科门类,应把具有生命气息的、以运动感觉为支撑的身体运动作为核心研究对象,采用与其对应的核心研究方法论——现象学及人类学意义上身体运动学。  相似文献   

3.
有待拓展的体育学方法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学的学科分类是个问题,很长时间体育学是不独立的,一直置于教育学门下,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体育学才从教育学中独立出来,作为一级学科,归于人文社会科学.为此,旧有的体育方法论有必要拓展,本文提出,作为研究人的运动行为的体育学应确立“质“的研究方法,建立新的体育学方法论的科学“范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体育学学科体系结构的剖析与审视,提出体育学学科体系的结构构建在方法论上应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辩证逻辑思维法则,以及逻辑思维进程与历史进程相统一的法则。根据体育学学科体系涵盖内容的复杂性、多样性及交叉性特征,分别以逻辑起点、历史演进和社会建制为视角构建了新时期我国体育学学科体系的完整结构。  相似文献   

5.
个体运动行为叙事的本体论考察在体育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文化语境中"个体经验问题化"构成了个体运动行为志研究的核心。从范式与内涵、叙事文本与书写以及镜像与本质3个角度阐释个体运动行为志研究范式的生成与书写。1)从范式与内涵上来看,个体运动行为志是对研究者"在场"的强调,是我看"我"的内在自省,也是他看"我"本体经验系统叙事,作为本体认知转向的个体运动行为志试图在"他群"与"自我"之间建立关联;2)从叙事文本建构和书写上来看,个体运动行为志文本呈现的关键是突出作者的"主体性","个体经验问题化"及其反思是个体运动行为志文本书写和理论呈现的核心,个体运动行为志是发展体育学想象力的重要线索和实践空间;3)从镜像与问题的本质上来看,个体的"心灵考古"与"行为反思"有助于接近问题的本质,"我"成为研究对象是基于"我"对运动参与的具身体验,公共性、建构性与纪律性是"将自己作为方法"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体育方法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方法论如何建立这是体育学的基本问题。本文从体育学的学科特性出发,以体育学研究对象——身体运动——分析体育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相似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对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基本问题进行思考。研究结果和结论:(1)体育学学术批评是活跃学术气氛,开展学术交流,提高体育学学术实践和理论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体育学研究具有导向、舆论监督意义;(2)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基本形态(按批评主体)可分为大众批评、专家批评、行家批评,批评的基本形式包括专著、论文(包括综述)、述评、鉴定书(意见或报告)、会议交流、网络沟通等,所有对体育学学术实践主体和体育学学术实践物化成果所进行的评判构成了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基本内容;(3)导向性原则和唯物辨证原则是开展体育学学术批评必须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4)呼吁重视和开展体育学学术批评,加强体育学学术批评队伍建设,逐步构建体育批评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8.
(1)体育学领域的相似现象无处不在,体育学领域的活动与创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相似原理的发现与运用:(2)在其它学科纷纷采用相似论这一科学的思维方法武装自己头脑,并进行开创性科学研究的时候。体育学科对相似论认识上的冷淡与实践上的漠视令人匪夷所思;(3)对体育学领域相似问题的研究,为认识、把握体育学领域相似现象背后的本质与规律提供了帮助,为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开辟了蹊径,为体育学新观点、新成果、新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4)相似论作为研究体育学相似现象的一种理论工具,会很快成为体育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并将极大地推动体育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9.
程志理2010年提出"体认"范式后,建立了"体认论纲"以及针对运动行为研究的"运动行为口述史与互证链结构"的三角论证的方法学,并且用于具体的项目研究。近几年他研究了短距离跑训练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与苏炳添的多次学术对话的口述史材料,验证了学理假设与已有的学术成果的结论,构成了互证链三角论证。程志理在此篇学术对话中讨论了短距离跑训练中体能与技术的关系,起跑反应时训练的"听枪身体感",以及"单步学的空间利用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40名青年体育学者以本土情怀和全球视野对我国运动训练学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思考,达成共识。在梳理“运动训练学”在不同语种中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学科内涵、研究范式、研究问题和面临挑战4个方面介绍世界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现状,从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践应用和国际交流等5个方面分析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现状。认为,未来我国运动训练学发展应拓展学科国际视野,调整学科人才培养方式,完善学科研究范式,加强学科成果转化,强化学科价值应用。提出:“运动训练学”可对应国外的“Sports Science”和“Trainingswissenschaft”,是以提升运动员竞技表现为目的、整合运用竞技体育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体育科学下属学科门类;“科学化”是我国运动训练学未来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必然趋势,我国运动训练学将从学科诞生5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开启科学化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体育学的逻辑起点及其学科体系重建:体育行为观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辩证逻辑方法,依据黑格尔和马克思关于确定逻辑起点的基本要求,对“体育行为”作为体育学科体系逻辑起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认为“体育行为”是体育现象中最简单、最直接、最抽象的起始范畴,是构成体育学科体系的“细胞”和“元素”,是逻辑起点也是终点,且与历史起点相一致.从研究视角和研究目的出发,按照体育学门类的层次划分,建构以“体育行为”为逻辑起点的体育学科体系,为体育学科体系研究和建构提供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2.
满足社会需要是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内生动力。相比较其它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学科概念上具有相对独立性。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概念、发展历程以及调适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是借鉴和整合相关学科尤其是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民族传统体育的创造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经历了形成发展、快速发展以及优化发展3个阶段。伴随着社会变迁,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学应该偏重"问题导向研究",解释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而开展文化变迁、文化产业、群体推广、健康中国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立足学科分化与交叉视域,从学校体育学生成与发展路径、学校体育学发展的现实困顿以及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构想3个维度审思学校体育学学科的发展。认为:学科分化是学校体育学形成的原动力,学科移植是学校体育学发展的生长力,学科交叉是学校体育学创新的生命力;学校体育学在与母学科以及其他外部学科交叉发展中凸显了学科属性迷失、嫁接移植错位、学术话语混乱、研究范式冲突、理论体系阙如等问题。基于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将会在理论统合、知识耦合、实践契合、资源聚合等方面释放出更大的学科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4.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体系,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三大体系”的核心。通过梳理我国体育学学术研究发展现状,发现当前存在学术研究创新性较弱,原创性体育理论成果不多;学术成果转化率较低,回应体育实践需求度不高;学术研究方法借鉴较多,特色研究方法不足;学术研究平台建设较慢,学术争鸣氛围不浓;学术研究主体多元协同不够,学术评价体系建设迟缓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要以“四个坚持”为根本遵循,从学术理论体系、学术研究组织体系、学术平台支撑体系、学术评价考核体系4个维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体系。认为应围绕学科发展建立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理论体系、围绕共同体宗旨建立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组织体系、围绕学术繁荣建立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平台支撑体系、围绕创新生态建立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体育学博士生教育的历史视野、研究方向、人才类型、培养制度、论文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创新的理念和设想。主要认为:传承自前苏联高教模式的现行体育研究生教育体系应该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学科本位”和“项目本位”并存的研究方向双轨制应该在博士生教育层次统合成按学科体系划分的单轨制,即以“学科领域”与“研究对象”的理解,代替过去“学科”和“术科”的思维模式;体育学博士生培养目标应该多样化,即学术型、应用型、学术应用融合型等并存;培养方式上应该是师徒式、专业式、协作式并存且提倡结合,学制要有弹性,4~5年毕业应视为正常;学位论文规范则不必单一与固化,尤其结构规范要充分考虑体育自然科学类、体育人文社科类论文的不同性质,作出灵活的、适合各自特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关于社会体育学取代群众体育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群众体育学概念的界定,群众体育学被社会体育学的替代问题,社会体育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及社会体育学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论述。指出:社会体育学取代群众体育学是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将有利于形成与社会需求的新的“契合点”,以进一步拓展完善社会体育学科体系,拓宽社会体育学研究内容与专业口径,从而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进程,实现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学学科要实现突破和超越,必须树立自身的学科意识.元体育学是以体育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对体育学的超越.分析了元体育学及与之相关的元体育理论、元体育学理论、体育学等概念,介绍了元体育学的研究范式与研究对象,认为元体育学不能拘泥于形式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元体育是对体育学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岩 《体育与科学》2004,25(6):36-39
元体育学是以体育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元体育学是对体育学的超越。文章探讨了元体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ChatGPT以其强大的信息整合与文本撰写能力引发热议,于学术研究者而言,面对人工智能不断向人类智力劳动进军的现实情景,反思自身学科的优势并应对机器对学术知识生产过程的入侵,成为当下必要的现实之问。通过对《体育与科学》举办的“ChatGPT时代的体育学术:以身体为方法”学术工作坊的叙事文本进行质性研究,本文认为:(1) ChatGPT取代学术知识生产中部分“平庸之辈”的同时,以其作为物的“能动者”角色影响知识生产空间中的个体行动边界,若机器继续取代人类劳动,劳动的生活意义、生产价值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或将面临深度异化;(2)人类独有的行动意向性是数字时代变动秩序中的恒常存在,体育因其身体性基础联结起社会秩序与自然秩序,从而避免人类的深度异化;(3)机器进步的现实与体育的上述价值共同倒逼体育学人进一步关注身体,以此呼唤体育学研究的体认范式转向,在此,对身体的体育经验发挥体育学学科想象力,是当下体育学研究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体育学学术批评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黎明 《体育学刊》2004,11(6):10-13
对13种体育期刊2001~2003年刊载学术批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我国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基本状况。结果为:(1)3年来13种体育期刊共刊载学术批评类论文98篇,占总发文量的1.29%,没有期刊开设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批评”栏目。核心期刊是我国体育学学术批评的主阵地,批评主体是具有高级职称的学者。(2)对体育学学术批评基本问题的研究与反恩严重不足,批评表现为散漫与朴素状态,没有形成体育学自身独特的批评体系,学术批评严重缺失而产生的学术萧条令人担忧。(3)学术批评的研究与发展在地域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学术批评的现状综合表现为“三少”、“四无”、“五误区”。建议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全面重视和开展体育学学术批评,营造批评氛围,加强体育学学术批评队伍建设,构建体育学学术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