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唐晓义  戎晶晶  甄志平 《体育科学》2011,31(7):79-84,97
乳腺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较高的癌症类型,直接关系到众多女性的健康.科学预防乳腺癌的发生是控制乳腺癌发病率的重要途径.已有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明,身体活动可以显著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通过综合近年来国际主流文献对身体活动干预乳腺癌发生的机制研究,阐述身体活动干预乳腺癌的可能的生物学途径,尤其是对乳腺癌生物标记物的干预效果,这些生物指标主要包括身体质量指数、雌/雄激素、胰岛素耐受、脂肪因子以及TNF-a、Ⅱ-6等炎症因子.女性长期进行中等强度以上的锻炼,可以通过控制体重、减少脂肪、降低循环雌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耐受、调控脂肪因子以及拮抗炎症因子等生物学途径预防乳腺癌的发生.由于雌激素代谢、胰岛素敏感性、脂肪因子合成等均与脂肪组织有关,因此,通过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是预防乳腺癌的核心.建议重视长期跟踪实验及对多种人群的干预研究;在实验中需对身体活动的类型及运动强度、持续时间等进行详细阐述,进一步改进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miRNA能作为抑癌因子调控癌细胞的有丝分裂期,阻断其增殖和扩散。运动锻炼通过调节miRNA的表达,明显降低癌症风险和减缓癌症进程,但其改善的癌症类型及其背后机制尚不明晰。方法:在中国知网、PubMed、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以“exercise”“miRNA”“cancer”“mechanism”为关键词检索并分析相关文献,对运动锻炼调节miRNA改善的癌症类型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综述。结果:运动锻炼能够调节血浆中运动敏感型miRNA的含量;运动锻炼诱导的miRNA可能对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肺癌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运动锻炼诱导的miRNA主要通过与促癌因子的3’-UTR结合,阻滞癌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和间期,从根源上切断癌细胞新蛋白质形成和DNA复制。结论:运动锻炼诱导的miRNA与促癌因子的3’-UTR结合阻断癌细胞进程,调节多种癌症类型;建议将运动锻炼作为辅疗手段用于癌症临床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3.
锻炼促进心理健康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大众参与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锻炼能够降低罹患心理疾病的风险,减少抑郁、焦虑症状,缓解认知功能衰退,提高生活质量。对心理障碍患者的运动干预不仅能直接减少抑郁、焦虑、恐怖等症状,促进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还能作为在常规疗法无效时减少症状的选择。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机制主要有3种途径:锻炼中的社会支持,锻炼中的积极体验以及锻炼导致的生理变化。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既对锻炼行为的坚持有促进作用,也能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支持,辅助个体解决心理与行为问题;锻炼中产生的积极体验如效能感、身体自我与自尊等能有效地帮助个体对抗抑郁、焦虑症状,促进心理健康;锻炼导致的生理变化与抗抑郁药效果类似。锻炼体验概念的整合、锻炼的作用、身心研究的交叉融合以及锻炼方案制定中的群体差异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理论问题。若在实践中将运动干预作为心理疗法,则还需要对运动干预的作用范围(心理障碍类型)、效果(对患者有哪些方面的改善)及机制(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改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150名听力残疾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阶段变化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准实验不等同比较组前后测设计,使用散页印刷品为主要干预方式,对其进行了12周针对性的干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对实验组听力残疾学生的锻炼行为水平未产生影响;接受干预前后,实验组学生在不同锻炼阶段的人数分布发生了改变,且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χ2=4.048,P=0.044<0.05),这一结果部分证明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接受干预后,仅实验组学生的意识提高(t=-3.35,P=0.001<0.01)和刺激控制(t=-6.94,P=0.000<0.01)因素的均值相对于对照组学生出现了非常显著的提高,以阶段变化模型为理论基础的此干预实验并未有效地影响实验组听力残疾学生锻炼行为各心理决定因素的变化;锻炼收益、锻炼弊端和变化过程因素成功地预测了实验组听力残疾学生锻炼行为从预期阶段向准备阶段的转换.通过12周基于TTM模型的干预研究,部分证明了以阶段变化模型为理论基础的干预措施有效影响了听力残疾学生锻炼阶段变化的准备水平及心理决定因素,但完全没有影响到其锻炼行为水平.针对听力残疾学生这类特殊人群,有必要进行促进其锻炼行为水平的后续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网络成瘾机制、原因及其运动干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当前对网络成瘾的概念界定还不成熟;对成瘾机制的研究还处在一般的描述水平;运动干预网络成瘾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人群;理论与实证研究都证明了运动干预网络成瘾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究网络成瘾产生机制及其原因;运动干预对象应扩展到青少年儿童及成人网络成瘾群体中;实证研究方向将趋向于针对网络成瘾原因选取运动干预方案.本文意在锻炼心理学领域为网络成瘾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试论健身锻炼的主要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身是指通过自身的运动达到增强体质的运动行为。通过4轮学校体育改革实验,总结健身原理有:依据能量代谢规律,区分两类运动的锻炼功能;依据体质的范畴,锻炼身体要全面;依据人们体质发展与需求之差异,身体锻炼宜个体化;依据心脏搏血规律,要控制生理负荷;依据超量恢复的机制,确定锻炼的频度;依据机体的适应状态,增减运动量;依据生物学“用进废退”规律,身体锻炼应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锻炼行为阶段变化与变化过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基础,探究锻炼阶段变化和变化过程的特点和关系,为青少年锻炼促进干预提供手段和思路。按人口统计学抽样要求,采用锻炼阶段变化和锻炼变化过程量表对899名中学生进行测查。多元方差分析、判别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锻炼水平有着明显的阶段特点,多数学生锻炼不足;变化过程因素存在显著的锻炼阶段特征;相邻锻炼阶段转变过程中,不同的变化过程因素预测不同锻炼阶段的转变。研究建议应根据青少年锻炼阶段采用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运动锻炼成为民众促进和维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方法。与此同时,运动锻炼的生物学机制和生理效应等也在当前的科学研究中获得了新认识和新解释。文章基于最新研究成果,从生物学影响、抗病防病机制、锻炼方式与效果等三方面,对运动锻炼与健康的关系给予梳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9.
关于锻炼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认知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但是,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锻炼行为的解释率都不理想.研究显示,锻炼中体验到的情绪对锻炼行为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对锻炼情境中情绪测量方法和实验设计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锻炼情境中,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情绪的测量法,考查锻炼前后情绪整体的变化,选用多维研究法;考查锻炼中某种特定情绪状态的变化,选用类别研究法;2)锻炼情境情绪的研究中,应重视锻炼过程中情绪的变化;3)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更多的利用生态瞬时评估法收集锻炼或身体活动数据,以提高研究的生态学效度;4)锻炼情绪效益的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如用乳酸阈或通气阈来定义锻炼的强度;5)检验锻炼情绪的变化不仅在群体水平上,如平均数,也要考虑个体和亚群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探讨体育锻炼干预对老年人幸福感的改善作用,是我国锻炼心理学研究及大众体育改革与发展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对老年人幸福感与体育锻炼领域的研究方法、体育锻炼干预效应以及心生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发现已有的研究结果尚未清楚揭示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1)积极深入地探索两者关系的"剂量效应";(2)开发提高老年人幸福感水平的体育锻炼干预方案;(3)加强生理心理机制的分析与探讨。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体育锻炼干预改善老年人幸福感水平提供科学的参考和采用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干预方案提供可操作性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运动疗法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运动疗法的生物学机制、运动疗法的疗效及运动处方三个方面。其中对运动处方的研究是薄弱环节;目前对运动疗法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缺乏对影响运动疗法疗效因素的研究。希冀本次的综述能对以后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动诱导的血小板活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刘群  雷文斌  汪鸽 《浙江体育科学》2000,22(6):38-41,46
血小板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运动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是双向的。短时间剧烈运动活化血小板,而规则有氧运动抑制血小板。运动诱导血小板活化的机制有多种,其中主要可能是运动诱导产生的儿茶酚胺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α2-AR)发挥生物学效应。运动抑制血小板功能极有可能是通过内源性一氧化氮(NO)的释放增多。引起血小板内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升高所致。  相似文献   

13.
Exercise can enhance motivation to change lifestyle behaviors, improve aerobic fitness, improve physical function, control fatigue, and enhance quality of life.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benefits to be gained from physical exercise,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popularizing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exercise for individuals and making professional exercise-treatment programs available to patients with cancer. Howev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carcinogenesis is easily overlooked,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s are not routinely provided to patients with cancer, especially those with advanced cancer.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cancer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and give recent evidence for the type of exercise best suite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ancer and in different disease stages. Moreo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about regulating metabolism and systemic immune function in cancer a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In conclusion, physical exercise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intervention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cancer and its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细胞自噬的分子学机制及运动训练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将细胞内变形、衰老或损伤的蛋白质和细胞器转运到溶酶体腔中消化降解的一种代谢过程。它的分子发生机制和信号调控机制非常复杂且高度保守,其中,mTOR和Beclin1作为各种调控通路的汇集点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形式与强度的运动训练对细胞自噬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一般来说,适宜强度的运动训练可通过上调细胞自噬水平,降解由于运动刺激所积累的损伤细胞器和代谢废物,为细胞再生提供一定的能量与合成底物,并在抑制自噬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具有建设性作用。但过度训练则会因为细胞自噬的过度激活从而过多降解胞浆中的蛋白质和细胞器,导致细胞损伤或疲劳,甚至可能诱发自噬性细胞死亡。另外,运动训练还能通过调节与细胞自噬相关的信号通路对骨骼肌质量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Exercise has long been known for its active role in improving physical fitness and sustaining health. Regular moderate-intensity exercise improves all aspects of human health and is widely accepted as a preventative and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various diseases. It is well-documented that exercise maintains and restores homeostasis at the organismal, tissu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evels to stimulate positive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s that consequently protect against various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Here we mainly summarize how moderate-intensity exercise affects the major hallmarks of health, including the integrity of barriers, containment of local perturbations, recycling and turnover, integration of circuitries, rhythmic oscillations, homeostatic resilience, hormetic regulation, as well as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Furthermore, we summarize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beneficial adaptations in response to exercise. This review aimed at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vital biological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moderate-intensity exercise maintains health and opens a window for its application in other health interventions. We hope that continuing investigation in this field will further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positive role of moderate-intensity exercise and thus get us closer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new therapeutics that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6.
采用献综述法,对近年来肌肉营养因子和运动对肌肉营养因子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发现研究运动与肌肉营养因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集中在运动与生长激素(GH)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的关系上,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人生长激素(hGH)等兴奋剂的检测水平,而且可进一步阐明运动导致骨骼肌、心肌肥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致病机制、有氧运动诸多雏持稳态机制与低温生物学综合效应研究概况.科学猜测与述评亚低温与有氧运动联合干预NAFLD的可能生物学机制是亚低温诱导机体生成应激蛋白发挥综合生物效应与有氧运动促机体抗氧化应激、抑制线粒体凋亡、改善内质网应激与胰岛素抵抗,抗炎症作用共同实现NAFLD病理性的可逆改善.  相似文献   

18.
BDNF介导运动对脑高级功能——学习记忆能力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BDNF在运动促进学习记忆能力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研究认为,体育运动有助于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其机制之一可能是运动加强海马等与学习记忆相关脑区BDNF mRNA表达,使BDNF含量增加。BDNF在学习记忆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BDNF主要作用于TrkB受体,可能经MAPK和IP3-K信号途径,易化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增强突触传递效能,从而对学习记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细胞(VEC)及其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在调节血管张力中起重要作用.它们与各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现已认为有规律的运动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是有效的。运动引起的心血管保护机制中内皮细胞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靶点。讨论了运动对VEC的形态,内分泌、黏附功能以及受体表征和凋亡的变化,了解运动对VEC的影响,有助于指导未来心血管疾病预防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