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动性胃肠综合征是运动员在长时间高强度、大运动量运动训练和比赛中造成的机体胃肠功能紊乱,它不同程度地妨碍了运动员正常的运动训练和比赛。 作者认为,目前由于受到研究手段的限制,对运动性胃肠综合征产生的机制仍无定论。然而,在众多的研究中,学者们都忽略了定植在胃肠道内对人体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微生物区系,即胃肠道菌群结构。 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研究中长跑运动员胃肠菌群区系结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综述已有的研究显示:运动性胃肠综合征的发病范围广,频率高,已经成为影响运动员正常训练和比赛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从胃肠的化学屏障,免疫学屏障和生物学屏障上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结合中国传统中医药理论,从多个方面了解运动性胃肠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其可能的机制,为早日认清和治疗运动性胃肠综合征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种以慢性肝脏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全球最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NAFLD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为6%~3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我国医药卫生系统及居民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担。NAFLD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中肠道菌群失调就是诱导NAFLD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运动作为治疗NAFLD的非药物手段,可能通过介导胆汁酸、丁酸盐和乙醇等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起到防治NAFLD的作用,但其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本文通过查询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和WHO等官网与数据库的文献,对肠道菌群与NAFLD的关系、运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肠道菌群在运动防治NAFLD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梳理,以期为NAFL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其结构的紊乱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运动作为一种内稳态刺激因素,可以通过改变宿主肠道菌群的结构多样性,影响物质能量代谢、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功能,从而达到防治2型糖尿病的作用。因此本文从肠道菌群的角度出发,对运动改善2型糖尿病的实验性研究及潜在机制进行总结归纳,为基于运动干预调控肠道菌群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胃肠综合征是指由运动引起的胃肠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种病症,出现在高强度和高压力的超极限训练中。多见于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运动项目,并以女性及训练年限低的运动员多见。它主要分上消化道综合征和下消化道综合征。上消化道综合征表现为恶心、呕吐、反胃、烧心等症状;下消化道综合征表现为痉挛性腹痛、腹泻、便意等,严重可出现溃疡和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长期从事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和比赛,机体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会反复出现腹痛、腹泻、便意等症状,运动医学称之为运动性胃肠功能紊乱(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此病由于具有发病率高、症状各异的临床特点,已成为制约运动员特别是耐力项目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时运动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该病的致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分子生态学的技术初步分析运动负荷对运动员肠道菌群区系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营养干预对运动性贫血铁人三项女性运动员铁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人三项运动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以有氧为基础。因此,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有氧能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微量元素,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与运动能力特别是有氧能力关系密切。以运动性贫血女性铁人三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为贫血组,对照组为正常运动员。训练期间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贫血组给予铁复合制剂而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观察营养补剂对运动员红细胞相关指标、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以及血清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性贫血运动员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显著低于正常水平,机体铁代谢紊乱;营养干预后的贫血组运动员的红细胞相关指标、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浓度上升,并显著降低了运动员的血清转铁蛋白浓度,表明铁复合制剂可有效改善贫血运动员铁代谢紊乱状况,对运动性贫血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田径运动员运动性晕厥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对田径运动员运动性晕厥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提出预防和监测的措施。结果显示:大脑一过性的脑缺血是发生晕厥的主要原因;超负荷运动及剧烈运动后突然中止运动者发生率较高;建议:坚持科学系统的训练原则,避免因过度疲劳引起的运动性晕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抗运动性贫血剂对运动员和大鼠红细胞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动性贫血时运动员和大鼠红细胞代谢酶的变化,并通过抗运动性贫血荆的营养干预观察对红细胞代谢酶的影响,以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观察大鼠和运动员的醛缩酶(A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Na^+-K^+-ATP酶、Ca^2+-Mg^2+-ATP酶的变化来探讨红细胞代谢酶的变化。结果;运动性贫血时大鼠和运动员的红细胞醛缩酶(A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抗运动性贫血剂使用后能不同程度地增加6一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Na^+-K^+-ATP酶、Ca^2+-Mg^2+-ATP酶的活性,但对醛缩酶(AD)活性的改善作用不明显。结论:大鼠以及运动性贫血运动员红细胞Na^+-K^+-ATP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降低,红细胞内离子平衡失调,从而影响红细胞膜的渗透性。使用抗运动性贫血剂能改善红细胞膜的渗透性和变形性,对磷酸旁路代谢途径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红细胞糖酵解能力则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贫血产生机理及其低氧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贫血不仅严重影响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发挥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且对身体十分有害。高血容量反应是运动训练适应性表现,不会造成真正意义的贫血,而运动训练中红细胞溶血、铁储备状况和造血因子的监测则是预防运动性贫血的重点。以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就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从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为运动性贫血的研究和运动员合理防治运动性贫血提供参考,并对利用低氧防治运动性贫血的可行性提出理论性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国家赛艇队12名公开级女子双桨组运动员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前后功能动作筛查测试(FMS)成绩进行动作质量的比较,探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运动员身体功能动作质量的影响,以便为今后备战比赛过程中制定提高运动员动作质量和运动技巧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在云南会泽高原训练基地训练期间进行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干预,并在实验前后对运动员FMS 测试的7个评价身体功能动作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后,运动员各指标得分平均提高为深蹲0.7分、跨栏架步1.3分、直线弓箭步0.9分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1.1分,4个动作得分较实验前都显著提高(P<0.05),而肩关节灵活性、主动直膝抬腿、旋转稳定性3个动作的得分较实验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6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有效地改善了运动员做深蹲、跨栏架步、直线弓箭步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功能动作等的动作模式,表明采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科学合理,可为今后备战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加压运动法是限制静脉血流量,造成肢体远端出现静脉池效应,诱发肌细胞体积增大,以较小的运动强度促进蛋白质合成、刺激肌肉生长和提高肌肉适能的一种新方法,由于其训练方式的安全性及效果的优越性,已经成为国际上人们追捧的训练方法。加压运动是在肢体近端用加压带捆绑,加压后进行低强度、短时间运动,达到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肌肉功能的目的。这种新方法不仅应用于提高运动员竞赛成绩、预防老年人及术后患者肌肉萎缩、对抗宇航员在轨时失重生理效应导致的骨骼、肌肉等多方面的退行性变化,也为骨性疾病、心脑血管、肥胖、糖尿病和神经肌肉疾病患者提供新的康复治疗手段。本文从加压运动的方法、应用及原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加压运动的效果机制,为其推广做好科学基础及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孙有平  贺静 《体育科研》2016,(5):100-103
身体成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各组成成分的变化,是人体体质学、人类发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国内外对身体成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视,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身体成分各指标与青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各指标存在一定的关系,国内对运动员身体成分各指标与身体形态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相关方面的研究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培养优秀运动员队伍的主力军,教练员在体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中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与责任。以教练员服务行为为自变量,探究其对运动员训练投入的影响机理以及感恩的中介效应,通过问卷星线上对319名上海市业余体校运动员随机展开调查。发现:(1)教练员服务行为、感恩、运动员训练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教练员服务行为对运动员训练投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感恩在教练员服务行为和运动员训练投入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4)教练员服务行为4个维度(说服引导、利他主义、智慧启迪和民族责任感)对运动员训练投入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预测作用,且相比而言,利他主义更为重要。建议:塑造教练员服务型管理和执教风格,增强运动员训练投入积极性;建立完善的运动员资料档案,激发教练员利他主义行为倾向;加强运动员感恩素质教育,提升感恩认知和行为。  相似文献   

15.
睡眠对于运动员意义重大,然而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运动员正在遭受比普通人群更多也更为严重的睡眠困扰,但却只有少部分运动员会积极寻求外部帮助。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运动员的睡眠现状、睡眠质量的监控与评估,以及运动员睡眠干预方法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引起对运动员睡眠问题的重视,并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对运动员的睡眠质量进行测量和监控,进而进行有效的睡眠干预,提高运动员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寻红星 《体育科研》2022,(4):98-104
为了进一步明确国内外水球运动员肩关节损伤现状,为该项目肩关节损伤预防和康复提供理论参考,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在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围绕水球运动员肩关节损伤的发生率、特点、因素、康复方法进行归纳和评述。发现水球运动员肩关节要承受投掷、游泳、对抗带来的负荷,损伤高发;水球运动员肩关节主要的损伤部位为冈上肌肌腱、冈下肌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盂唇的损伤主要是后上部,不同水平的运动员损伤略有不同;对水球运动员肩关节训练负荷、肩胛骨功能、内外旋肌力比、活动度等参数进行监控,采取优化肩关节活动度与肩胛骨功能、强化肌力训练等主动康复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运动员肩关节的运动能力,助其重返赛场。  相似文献   

17.
边茜 《体育科研》2016,(6):79-82,92
通过对中国美术学院吴海燕教授的访谈,回顾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出场服装的设计过程,分析中国奥运服装的色彩选择和搭配,在与其他国家奥运服装设计的比较中探讨中国体育设计的现状与未来。吴海燕教授认为,在体育设计中需要注意运动员的功能需求,中国体育设计要建立有东方特色的系统观,“体育+设计”要加上“科技”与“时尚”;政府进行长远规划,牵头建立专门研究机构,联合社会与高校力量持续专注研发,这样将会对中国体育设计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市蹦床队5名一线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视频与足底压力同步测试的研究方法,对蹦床运动员的预跳和5个基本的技术动作进行测试,研究男子蹦床运动员在完成不同基本技术动作过程中足底压力的分布的特征及足底压力分布的一般规律。为蹦床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为蹦床运动员运动技术诊断提供客观指标。研究结论:运动员完成不同基本技术动作足底压力分布特征规律相同,足底压力合力变化、压强峰值分布和压力中心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触网起跳过程双足压力合力呈单峰曲线网面达最低点时双足压力合力最大,双足压力合力最大值可达体重的3.04倍。压强峰值表现为双足第五趾骨区较高。运动员在起网蹬伸阶段双足呈现出压力中心偏移现象,与运动员起跳过程中双足用力不均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运动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会对身体机能与运动能力产生明显的影响。在新毒株仍然流行于世界范围内的背景下,如何帮助运动员安全、快速地恢复训练是当前竞技体育面临的实践需求。通过总结新冠病毒感染对运动能力、心理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归纳恢复训练的原则和如何分期训练,首次提出针对我国运动员在康复后进行评估、科学监控及心理和营养干预的措施,为体育工作者制定与实施恢复训练计划提供参考,力图以此为起点推进我国运动员感染新冠病毒后恢复训练的进一步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tudies on athletes' career transition out of sport from 1968 until the end of 2010. A total of 126 studies were evaluated and reported in three sections: sample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designs and correlates of athletes' career transition adjustment. Samples ranged from 1 to 1617. Investigators examined a wide range of competitive levels, both genders and various sports. Researchers have used qualitative (44%), quantitative (44%), and mixed-model (12%) designs. Variables correlated to athletes' career transition adjustment were categorized into factors related to career transition (e.g., self-identity) and available resources during the career transition process (e.g., social support). 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study area, limitations in its knowledge, suggeste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e.g., providing proactive support)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e.g., examining athletes' retirement decision-mak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