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诱发性注意偏向对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运动领域中注意偏向与焦虑易感性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即如果改变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注意偏向是否能改变其焦虑易感性.方法:根据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运动竞赛焦虑测验问卷调查的得分筛选出26名焦虑易感性运动员并随机分成两组作为被试,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在注意训练阶段进行不同的训练:一组探测点总是出现在之前负性词所处位置(负训组),一组探测点总是出现在之前中性词所处位置(中训组).比较两组注意训练前、后阶段对不同极性情绪词语的反应时有无差异.此外还对点探测实验前、后心境量表报告的焦虑水平及完成压力任务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注意训练前,两组均对负性情绪刺激的反应更快.训练后,负训组与训练前相同;而中训组对中性情绪刺激的反应更快,与训练前相反;2)注意训练前,两组完成压力任务的成绩及压力下焦虑得分的升幅均无差异.训练后,负训组与训练前无显著差异;而中训组答题数量明显增多,压力下焦虑得分的升幅明显下降,与训练前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1)焦虑易感性运动员的注意偏向可以通过点探测训练方法诱发产生而改变;2)诱发性注意偏向能够改变焦虑易感性运动员在面对应激事件时的焦虑水平及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2.
运动技能的内隐学习与分心练习——对应激的抵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抵御应激对运动技能水平发挥的影响 ,研究以轨迹追踪任务为实验范式 ,将 32名被试分 4组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为期 12 d的练习 ,并比较了各组在两种应激条件下的测试结果。结果显示 :对于复杂的操作任务 ,内隐学习比外显学习更有效。分心练习所获得运动技能较少受高应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翟一飞  颜军 《体育科学》2005,25(5):50-54
方法:将5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电击组、心理应激组、30min运动组、应激 30min运动组、60min运动组、应激 60min运动组。进行8周游泳运动,并在后2个星期施加心理应激。结果:1)心理应激对大鼠免疫功能的抑制有十分显著的作用。血清IL-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皮质酮、pEP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运动作为一种降低心理应激的手段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十分明显。与应激组相比,运动 应激组IL-1水平升高,且β—EP和皮质酮含量均有所下降。结论:心理应激作为一种应激源,引起大鼠较强的心理反应,从而使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并抑制了免疫功能。中等负荷运动在应激状态下对大鼠机体功能的保护非常显著,比小负荷运动更能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急性心理应激对不同神经类型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用808神经类型评定量表测定神经类型,以心算为急性心理应激,用免疫组化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急性心理应激后,不同神经类型的运动员细胞免疫反应有差异,强型组的TCD4 百分比、TCD4 /TCD8 比值高于弱型组,差异显著;急性心理应激后,不同神经类型运动员体液免疫反应有差异,强型组的IgA浓度显著性高于弱型组。结论:急性心理应激能引起免疫抑制;在急性心理应激情景下,不同神经类型运动员免疫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空间物理秩序是否影响羽毛球运动员运动道德判断时的认知加工过程。方法:采用双因素被试内设计的方式,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记录15名羽毛球运动员在有序、无序两种实验环境下完成相同运动道德判断任务时的脑电数据。结果:(1)从赞同率指标来看,空间物理秩序和运动道德判断情境类型主效应均不显著。(2)在反应时指标上,羽毛球运动员面对不同运动道德判断情境类型的反应时存在差异,并且在无序环境下完成运动道德判断任务花费的时间更长。(3)从ERP指标来看,羽毛球运动员在无序环境下诱发了更高幅值的与认知资源有关的P3成分。同时发现,相较于无序环境,有序环境诱发出更大幅值的与认知加工冲突有关的N2成分。结论:空间物理秩序影响着羽毛球运动员运动道德判断的认知加工过程,表现为羽毛球运动员在无序环境下消耗更多的认知资源,采取直觉启发式的判断模式;面对运动情境下的道德两难困境时,认知加工冲突性减少。  相似文献   

6.
乒乓球运动员空间注意特征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国内外关于视觉空间注意特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具有高时间同步性特征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对一般大学生和二级乒乓球运动员视觉空间注意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乒乓球运动员视觉空间注意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1)所有提示条件下乒乓球运动员的反应时显著快于一般大学生,两组被试有效提示条件下的反应时快于无效提示和中性提示条件下的反应时,乒乓球运动员比一般大学生的大脑加工视觉信息的速度快;2)P1、N1都有对侧脑区效应,对侧脑区波幅更大,潜伏期更短,两组被试P1、N1成分波幅大小的显著区别表现在左侧视野;3)一般大学生更容易受提示线索的影响,P1波幅出现了线索的逆转效应,有效提示下的P1波幅小于无效提示下的P1波幅,N1成分则是有效提示条件下的N1波幅大于无效提示条件下的波幅,而乒乓球运动员没有表现出这种效应;4)P2成分体现出了显著的提示效应,两组被试在有效提示条件下的波幅小于无效提示条件下的波幅;5)从2D脑地形图可以看到,两组被试在大脑的正向激活范围和强度上有很大区别,乒乓球运动员对视觉刺激的反应更敏感,正向活化的波幅更大、范围更广,负向活化波幅更小、范围更窄.由此得出,乒乓球运动员对视觉刺激的加工比一般大学生迅速,并且,在早期阶段,大脑对视觉刺激的加工与普通大学生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运动训练和应激对大鼠HPA轴的影响,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电击组、60min运动训练组、急性心理应激组、慢性心理应激组、急性心理应激+运动组、慢性心理应激+运动组。进行10周游泳运动训练,同时分别施加急、慢性心理应激,然后检测大鼠下丘脑CRHmRNA。结果:1)心理应激可激活HPA轴,下丘脑CRHmRNA显著高于对照组。2)与应激组相比,运动+应激组CRHmRNA增加不明显。结论:心理应激作为一种应激源,会引起大鼠较强的心理反应,从而激活HPA轴;中等负荷运动可有效地降低心理应激,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8.
注意分配是指被试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运动员的注意分配指向性特征,使研究更具有生态学效度,采用跨通道(视觉和本体感觉)的双任务研究范式,将被试视觉通道信息加工特征作为注意分配特征中的注意分配外指向,将被试本体感觉通道信息加工特征作为注意分配特征中的注意分配内指向,两者的结合可以更有效地开展运动员注意分配指向性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等级射箭运动员注意分配的指向性有不同倾向性;在诱发情境下射箭运动员更倾向于注意分配外指向;认知方式不能区别射箭运动员的注意分配指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选取40名运动员为被试,使用RSVP序列和CRT任务为研究范式,采用不同刺激目标延搁的试验设计,探讨运动员在内隐学习的不同阶段对 不同序列反应时和反应准确性的影响,从而揭示运动员在不同内隐学习过程中注意瞬脱的特征。结论:(1)运动员在进行RSVP序列学习过程中表 现出显著的内隐学习效应;(2)运动员对快速目标刺激表现出典型的注意瞬脱现象,当2个目标相隔212 ms左右最为严重,在424 ms左右逐渐恢复, 较普通人群轻;(3)内隐学习可以减缓注意瞬脱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在注意瞬脱最严重的情境下效果最显著;(4)内隐学习需要注意的参与,弱频的 白色分心物刺激很难对有规律的测验序列产生学习效应。  相似文献   

10.
张怡  周成林 《体育科学》2012,32(12):24-34,49
以网球比赛相持阶段为背景,将43名被试分为专家组、二级组、新手组,运用时间阻断技术记录被试在不同时机判断击球线路的行为特征及事件相关电位.结果显示:专家网球运动员在对手击球前80 ms表现出明显的反应速度优势,在各时间点预判准确率均明显高于新手;在实验材料呈现早期,顶枕区诱发出明显的P1成分,且专家组波幅最小;专家和二级运动员的N1波幅小于新手;专家组N200潜伏期最长;新手组P300潜伏期最长;各组被试大脑左半球800~1 900ms的晚期慢波的平均波幅均高于右半球;在500~700ms,800~1000ms,1 400~3 000ms时窗内,专家组和新手组在各脑区诱发LNC和LPP的平均波幅均有显著差异;在对方触球前80 ms做出预判时,专家组诱发的N250成分峰值最大,新手组N250潜伏期最长.这一结果说明,专家网球运动员能在信息量呈现尚不完整时把握有利时机,决策反应既快又准;专家运动员在对刺激任务的感知阶段投入的脑资源少,而将更多的认知资源分配于对刺激材料的类比、加工阶段,使之能够快速提取、整合信息,及时调整策略,做出决策,表现出明显的认知优势.  相似文献   

11.
孙倩云  郭芳  赵敬国 《精武》2013,(17):21-22
观察核心力量训练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NDI-200(海神号)神经电检诊仪记录并分析比较受试者训练前。训练4周后安静状态下的P300。结果:核心力量训练组4周后Pz点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传统力量训练组(Pz和Cz点)和对照组(Cz点)P300波幅显著性增加;对照组反应时(Pz和Cz点)显著性缩短。结论:核心力量训练中因加入了不稳定因素导致力量训练时注意力分散,进而降低受试者的认知加工速度和注意力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12.
分心作业对环境主导注意型运动员返回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分心作业对环境主导注意型运动员返回抑制时程的影响。采用线索—靶子范式,试验1和试验2分别以普通大学生、新手型运动员和专家型运动员各16名作为被试,包括3种SOA水平(200 ms,400 ms,700 ms)。在试验1和试验2的中央注视点分别安排无分心作业和有分心作业,对3组被试之间的返回抑制时程进行比较。试验1结果表明:无分心作业时,普通大学生在SOA为400 ms和700 ms出现返回抑制,新手型运动员和专家型运动员在SOA为200 ms、400 ms和700 ms均出现返回抑制;试验2结果表明:有分心作业时,普通大学生与新手型运动员的返回抑制消失,专家型运动员在SOA为400 ms和700 ms仍然保留返回抑制。环境主导注意型运动员具有更强的返回抑制能力,专家型运动员能够采取更为有效的注意加工策略,表现出较好的认知控制能力或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3.
Electrocortical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low, moderate, and high physically active older adults were compared with a younger control group on neutral and incompatible conditions of a flankers task. Compared to younger adults, high and moderate active older adults exhibited increased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component P3 amplitude for the incompatible condition at the frontal electrode site. For the neutral condition, only low active older adults exhibited decreased amplitude at the central-parietal site, compared to younger adults. P3 latency revealed the longest latencies for low active older adults, followed by moderate active, high active, and younger adults, respectively. Reaction time (RT) data revealed that younger adults exhibited faster RT compared to all three older groups. Results suggest that physical activity may improve executive control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by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3 amplitude, which has been related to memory and attentional processes, and by decreasing P3 latency, which relates to the speed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4.
采用心理测量法,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2010—2011年陆上训练和雪上训练(冬训前后)的注意力、应激、训练状态、赛前情绪4项心理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了解运动员的训练特征及心理状态。结果发现:运动员陆上训练和雪上训练心理状态是有差异的,不同性别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心理状态呈现出不同特征;运动员的注意力处在一般水平,经过冬训注意力有所提高;经过冬训运动员的应激状态均有所改善,男队员改善明显,冬训后困扰男队员的主要为比赛所带来的压力,而女队员则主要为生活遭遇和运动损伤的压力。大部分运动员的赛前状态良好,一部分运动员存在轻、中和重度的心理疲劳。结论:对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进行心理状态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对运动员采取的心理调节策略、方法应具有鲜明的个体性。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冰壶运动员心理特征及调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为  赵金平 《冰雪运动》2010,32(3):64-66,85
以国家冰壶队和二线队伍的比赛表现为切入点,指出目前我国青少年冰壶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具有自我意识与社会角色的矛盾、要求他人尊重与不能充分尊重他人的矛盾以及性发育迅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等方面矛盾;提出冰壶运动员应具备稳定的心理定向能力、优秀的运动知觉能力和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总结出放松和暗示训练、表象训练、注意集中训练和模拟训练等心理训练手段,旨在引起教练员和青少年冰壶运动员对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投壶的成功率和战术的实施效果,发挥其应有水平,与国家一线队伍形成良好衔接和良性循环,缩小与国家队的差距,有效提高我国冰壶运动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our understanding of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 in talent development continues to expand, knowledge of the broader system that underpins the entire talent pathways is relatively limited. Indeed, little work has moved beyond the recognition that coherence in this system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how this may be achieved;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coherent coaching. As such,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was to address gaps in talent development and coaching literature and explore principle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coherent coaching in sport organisations’ talent pathways. After defining and contextualising coherence in whole talent pathways, including barriers to attainment, we discuss how an understanding of coach epistemology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integrating personal and collective coach coherence and therefore a coherent performer experience. With epistemology as our focal point, we then consider how coherent coaching may be supported through the strategic recruitment and placement of coaches, complimentary coach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use of change agents who can set and shape the coaching milieu, facilitate cross-level communication and enable epistemology-focused reflection and evaluation. Finally, we conclude with some brief recommendations for advancing practically-meaningful knowledge in this important area.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样本培育法,通过对大学生的渐进式突破疲劳墙实验得出:身体疲劳与心理疲劳阈值直接关联,负重后以极限状态完成12 min跑,所产生的身体疲劳与心理疲劳,经过自我设计和激励,在身体逐步适应后心理耐受力逐步提高;经过连续测试,负重12 min跑测试成绩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心理"疲劳墙"得到不断超越,从而提高了受试者的心理耐受力阈;进行负重12 min跑与"自设目标距离"测试方法,不仅可作为心肺耐力测试方法,同时也是心理耐受力与疲劳感知测量与生理机能综合评定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8.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当前运动着的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位移过程的反映。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形态知觉、运动幅度知觉以及本体感觉,贯穿到乒、羽、网击球四个环节的全过程,它们是构成三拍技术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对击球四个环节中的运动知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意识、时空、力的分化、运动表象等方面对提高三拍技术的作用,进而提出了运动知觉教育和运动感知的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d attentional processes underlying skilled motor performance in threatening situations. Twenty-four trained participants performed a simulated rally driving task under conditions designed either to direct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oward the explicit monitoring of driving or a distracting secondary task. Performance (lap time) was compared with a "driving only" control condition. Each condition was completed under nonevaluative and evaluative instructional sets designed to manipulate anxiety. Mental effort was indexed by self-report and dual-task performance measures. The results showed little change in performance in the high-threat explicit monitoring task condition, compared with either the low-threat or the high-threat distraction conditions. Mental effort increased, however, in all high- as opposed to low-threat conditions. Performance effectiveness was therefore maintained under threat although this was at the expense of reduced processing efficiency. The results provide stronger support for the predictions of processing efficiency theory than self-focus theories of cho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