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共生理论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为解决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模式。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从共生理论的角度,对陕北传统体育发展的依存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陕北传统体育与岁时节日、宗教、宗族、健身娱乐等多元共生,是陕北传统体育共生关系的基本特征,社会变迁冲击着传统体育共生关系的主体构成、资源相对优势以及共生约束条件。旨在为陕北传统体育发展提出可供借鉴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仫佬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仫佬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农业民族,其聚族而居,保持着浓厚的宗族血缘关系。仫佬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仫佬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不仅与民族的心理、气质、经济、文化道德和社会发展有关,也与仫佬族的生存环境、节日庆典、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结合在一起,鲜明地显示了宗族血缘关系的特点和农业民族文化的特色。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对仫佬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和系统的研究,保持仫佬族的传统体育文化特色,传承其优秀文化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农村宗族与农村体育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许毓成 《体育学刊》2003,10(4):40-41
在当今农村中,宗族组织的一些活动有利于农村体育的发展,并且有利于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体育化。而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丰富农民的业余化生活,促进农村的精神明建设,积极地推进农村宗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是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不能只停留在体育的表面上,应有其丰富且成体系的体育文化内涵。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分析了现阶段发展农村体育文化的可行性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制约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因素,从管理机制运行体系、经济与基础设施物质体系、农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精神需求和发展农村体育文化的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构建农村体育文化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综述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农村体育概念界定,建国以来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历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农村体育人口,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农村体育文化,小城镇体育在农村体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体育研究8个方面,对近30年我国农村体育研究进行综述,提出新时期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梅州地区客家体育文化的变迁从历史渊源,现实状况,未来发展趋势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了客家体育文化在变迁中的面临的现实问题,有针对地提出成立实体和虚拟博物馆,加强客家宗族联盟建设,客家体育进课堂,成立世界客家体育分会等建议以实现客家体育文化传承的延续性,利于构建客家体育文化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法、走访调查法,对菏泽市农村体育进行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鲁西南偏远地区农村体育发展对策。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的同时,旨在通过进一步研究农村体育,可以把握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脉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我国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农村体育人口的规模和质量、挖掘开发农村特色体育项目、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是内生动力机制表现的主要方面。在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内生动力机制的路径选择上,提高农民体育参与意识、健全农村体育组织机构、加快农村体育产业发展、构筑农村体育工作评价体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村体育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民身体的健康,而且可以丰富当地文化生活,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缺乏,而导致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还相对滞后,严重制约农村体育的发展,延缓了农村体育现代化的进程。采用文献法,结合实地调查法,对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农村体育经济的发展、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打下体育人力资源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对我国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在物质文化范畴、制度文化范畴的两个方面上进行观察评价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思路、应找准农村体育与农村文化的契舍点、实施以农村学校体育为主导的区域体育协调战略等措施,可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和两个文明建设发展,也可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乃至对于促进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尚武崇德蕴涵的东方体育文化进行研究,旨在弘扬东方体育文化,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东方文化,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代刚 《体育科学》2012,32(4):3-10,28
处于消费社会之中,受到消费社会逻辑的影响,众多体育消费文化产品都统一筹划地创造着一种新的生产模式,从而不断地生产出各式各样的时尚与品味。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归纳与演绎、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这一生产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逻辑分析。研究发现:1)整个体育消费文化生产过程是由运动的身体、运动的空间、运动的时间以及运动的符号共4个要素构成;2)在这些要素的作用下,体育消费文化生产得以继续,推动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从而使得体育消费文化正逐步成为区分和建构社会阶层地位的符号与象征;3)建构的模型显示,这一生产过程可以建构与解释社会阶层地位的20%,第1建构因素运动符号对阶层地位总效应达到了0.41;第2建构因素是基于年龄的运动身体对阶层地位的总效应为0.26;第3建构因素是运动空间对阶层地位的总效应为0.08;第4建构因素是基于性别的运动身体对于阶层地位的总效应为0.06;第5建构因素运动时间则是通过运动空间这一中介变量对于阶层地位的间接效应为-0.07。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视野中的农民工体育权利缺失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农民工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制度、文化、社会、经济的原因,农民工体育权利呈缺失状态,研究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自生性因素、制度缺陷性因索、文化龚断性因素;提出农民工体育权利同归策略有:自我回归策略、制度干预策略、话语转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是近一个时段,社会、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以此为视点,针对2005年浙江省首批51个体育强镇创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体育社会现象,从开展农村体育的政府行为、体育组织建设、体育设施建设、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认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达地区富裕起来的农村、农民对体育的需求,已经开始呈现出依靠自身优势,建设施、创组织、搞活动,主动追求体育文化生活的态势,体育正以其不同于以往的文化性品格走入农村,贴近农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乡村节庆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节庆体育文化具有丰富多元的社会功能。为了对乡村节庆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利用结构功能主义大师帕森斯的AGIL模式建构乡村节庆体育文化社会功能的AGIL模型,认为乡村节庆体育文化具有个体适应、情感目标、社会整合和文化维模4个基本功能取向。运用这一模型对乡村节庆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乡村节庆体育文化社会功能的宏观图景。当然,它并不能涵盖乡村节庆体育文化的所有功能,模型本身的主观建构性和抽象性使其与乡村节庆体育的现实功能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化学的知识,通过文献、逻辑等方法分析武术在当代乡村建设中面临的机遇与威胁,认为:乡村武术文化建设在文化寻根热潮、文化多样化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文化强国建设方面具有一定机遇;在多种文化形态进入、多种娱乐方式兴起、标准化与差异化的矛盾、物欲横流的享乐社会等方面具有威胁。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非常丰富的概念,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体育文化。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哲学基础、体育语言符号、体育思维方式、宗法制度、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等方面。中西体育文化之间不具有好坏优劣的本质差异,而是表现为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的消除在于中西体育文化的交流与共融。  相似文献   

18.
以《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为指导,结合国家体育总局发展农村体育的指导思想,以“体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为思路,从该地区具有的地理地貌、民俗风情、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等资源优势出发,提出西北边远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并为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奥林匹克精神与体育文化》一文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认为,“言必称希腊”对于研究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言必否定其他”的做法却是偏激的。此外,还探讨了研究职业运动员体育道德和兴奋剂问题的必要性、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冲突和交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amines Movement Culture as an approach to support teachers in exploring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 as a medium for learning within Physical Education. By avoiding the need to draw clearly defined lines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Movement Culture embraces both. It acknowledges the need for subject matter in Physical Education to reflect societal shifts towards greater individualisation and means of seeking self-realisation, through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movement practices. Movement Culture maintains the educational purpose of Physical Education by developing meaningful subject matter and contextualised learning that reflect contemporary and evolving participation in Sport. Structural components for two frameworks are developed from an analysis of learning within Movement Culture. The frameworks are then employed to explore potential subject matter drawn from Sport. It is argued the structure of these frameworks retain sufficient portability to different Sports or groups of Sports and thus track developments in Movement Culture. Such structures also have the potential to support a more coherent rationale for pedagogical practice acros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