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研究采用2008年中国城市综合调查的数据,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家庭层面的角度研究其对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使用分层线性模型技术对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个体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行为是否受到家庭层次变量的影响,研究论证了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是受到个体层次的变量和高层次自变量的共同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层次自变量个人每周工作时间、受教育年限、个人年收入与高层次自变量家庭月支出共同影响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发生;家庭年收入、每年医疗费、每年教育费用、性别等变量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使用CGSS2006城市问卷部分数据,采用分层线性模型对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个体体育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个体层自变量个人每周工作时间、受教育年限、个人年收入与高层自变量家庭月收入共同作用影响个体体育锻炼行为的发生;此外在排除个体层自变量的影响,家庭层的家庭月支出对个体体育锻炼行为的发生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双重过程模型对3896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从锻炼情绪角度探讨社区邻里社会环境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过程机制。结果表明:社区邻里社会环境显著正向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调和式热情部分中介社区邻里社会环境与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而强迫式热情的中介效应不显著;锻炼认同正向调节社区邻里社会环境与居民调和式热情、强迫式热情的关系;锻炼认同调节社区邻里社会环境通过调和式热情对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中介过程,从而起着有中介的调节效应,而在强迫式热情中介社区邻里社会环境与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中,锻炼认同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研究拓展了社区邻里社会环境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中介机制与边界条件,提示社区在提升整体邻里社会环境时需要营造积极活跃的锻炼氛围来强化居民锻炼认同感,从而提升调和式热情体验,以便能更好地促进其参与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4.
采用行为转变理论的体育锻炼阶段量表和健康信念模型的锻炼益处及障碍量表(EBBS)对320名城镇社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的相关方法,分析了城镇居民的锻炼益处及障碍认知,以及与不同锻炼阶段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居民在不同阶段的分布较为合理,锻炼行为阶段理论能够较为精确地对居民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解释;居民个体对于体育锻炼的多数益处项目表示"同意"或者"非常同意",说明居民虽然还没有完全形成有规律体育锻炼的习惯,但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有较为充分的认知;居民对于锻炼的障碍项目同意程度稍低,对于个体不参加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来说,运动障碍的作用比运动益处的作用更强烈;"锻炼环境"等外部因素只能够在短期改变个体的行为,并不能在行为的长期维持上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个体的内部因素或者锻炼动机是其锻炼行为改变和维持的主要因素,这为早期的运动干预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中关于城镇社区和成人的调查数据,揭示邻里效应与体育锻炼关系的内在机制,以期为中国城市社区健康促进提供参考。方法运用HLM 6.08软件对数据进行分层分析,脉络关系采用脉络模型处理。结果居民年龄(p<0.001)和自评健康(p<0.01)经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优势邻里指数的参数估为正值,表示控制个体层次的解释变量对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后,优势邻里指数对社区平均体育锻炼时间有正向影响效果。优势邻里指数增加一个单位,各社区居民平均体育锻炼时间可提高0.29。结论邻里效应是影响居民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排除外生效应、相关效应和羊群效应后,对我国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同群效应及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居民的体育锻炼存在同群效应,社区中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居民的比例越高,个体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可能性越大;2)老年人、教育程度较低者以及农村居民对同群者的反应更为敏感;3)同群效应主要通过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完善、社区居民的交往以及交往过程中熟悉程度的增加发挥作用。提示,相关部门制定体育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同群效应的影响及年龄、教育程度和城乡差异,以充分利用同群效应,扩大体育锻炼的“社会乘数”作用,促进全民健身战略的推进落实。  相似文献   

7.
李晴云  熊云刚  马俊 《精武》2012,(29):65-66,68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遵义市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遵义市社区居民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适中,但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方式比较单一,项目不够丰富,且因阴天多雨的气候、缺乏时间、场地设施不完善、活动经费不足和缺少专业的指导员等因素的制约,使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受到一定影响。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明确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而有效地动员更多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战略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基于多个城市的调查数据,运用广义多层线性模型探究集体社会资本对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发现: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参与率在不同社区间存在显著差异,集体社会资本大约能解释这种差异的38.01%;在集体社会资本的众多维度中,社区的人际互惠、制度信任和普遍信任水平均能显著影响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参与率,而公共参与在社区层次上的提高对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行为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北京市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组织与体育消费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从整体上看北京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作用的认知程度以及体育锻炼意识整体较高,但是居民对社区体育锻炼场地设施和社区体育组织的满意度较低,居民的年人均体育消费水平较低。针对上述情况提出:加强政府和社区的公共服务职能以加强居民的体育锻炼的意识;加大对社区体育锻炼场地的开发,增加配套的体育健身锻炼器材设备;大规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张冬 《体育科研》2017,(4):37-4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长白社区与上海理工大学通过“区校共建”模式来推动市民“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建设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主要结论:“区校共建”模式符合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时空要求;可以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来满足社区居民的体育场馆要求和体育锻炼活动多样化的需求;对市民体育锻炼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对社区体育的健身指导和组织功能。实践证明,通过此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社区所辖高校的辐射功能,建立起以高校为核心的社区健身圈,从而促进市民体育生活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交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健康信念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采用锻炼行为交互作用、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业余时间体育锻炼5个量表对878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试图构建青少年锻炼行为促进模型,并给出科学的干预策略。结果表明:(1)青少年锻炼行为受到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3个外因潜在变量和体育教学、学校保障、制度安排、运动认知、家长影响、家庭支持、生活方式、社区体育、体育文化和社会舆论10个内因潜在变量的影响;(2)学校体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自我效能、体质健康信念均对青少年锻炼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进一步比较得知,学校体育的预测能力最强;(3)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作用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可以通过体质健康信念和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产生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量大于直接效应量;(4)对青少年锻炼行为进行干预,从宏观角度,应以社会环境为基础层,家庭教育为发展层,学校体育为创新层进行系统干预;从微观角度,应重视和强化青少年体质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教育。  相似文献   

12.
高徐  张龙  么广会  田广 《体育科技》2013,(5):75-78,94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六盘水不同社会阶层成年人体育健身行为进行研究,得出结果:不同阶层的成年人体育健身行为是不同的,健身场所方面,大多数人都是集中在社区公共健身场地、付费健身场所、单位健身场地、学校及家里锻炼场地进行健身活动;体育锻炼频率在每周5次以上、每周3-5次;体育健身形式主要是散步或跑步、乒乓球、羽毛球;体育健身目的主要是用于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愉悦心情、缓解压力,增加社交机会、交流;每月体育健身费用的情况上,主要是在不花钱、50元以下、50-100元;不同社会阶层的成年人体育健身习惯不同,主要是体育锻炼习惯不清楚占多数,为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六盘水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进一步提高六盘水人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行为提供实用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一般自我效能与冰雪运动参与行为的关系,揭示锻炼自我效能和锻炼效果认知在一般自我效能与冰雪运动参与行为间的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3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一般自我效能通过锻炼自我效能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冰雪运动参与行为;锻炼效果认知调节一般自我效能和冰雪运动参与行为的关系;整体模型检验发现,一般自我效能、锻炼自我效能、锻炼效果认知、冰雪运动参与行为构成了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2)一般自我效能和锻炼自我效能是两个不同且有联系的层次。本研究结果扩展了锻炼行为的研究领域,有利于揭示冰雪运动参与的影响因素和内在作用机制,对促进大学生乃至全民冰雪运动参与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探讨社会化媒介对浙江高校大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以浙江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研究。发出531份的问卷,收到509份,剔除无效问卷以后,有效问卷为500份,利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定、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卡方检定及集群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资料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不同的“性别”、“家庭社经地位”、“运动性社团经验”以及“运动代表队经验”的浙江高校大学生对运动行为有显著差异性。②在社会化媒介因素统计的结果,发现影响浙江高校大学生运动行为的社会化媒介,依其影响程度,由高至低为同学及朋友因素、学校因素、媒体因素、社区因素、家庭因素。③不同集群类型的浙江高校大学生在“运动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有显著差异性。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建议:①相关单位在研拟大学生运动计划时,应该以同学及朋友和学校为主。②有关单位在研拟大学生建立运动习惯策略时,应详加考虑不同目标群体的人口统计特征及其社会化媒介特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笔者所在院校的校园体育活动现状进行研究。目前学院所开展的体育活动除了常规的体育课程,还包括学院运动会、春秋季体育节、社团体育活动、"运动世界校园"健康跑、校外体育竞赛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提出四点优化校园体育活动的方法:首先,丰富社团组织形式,吸引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其次,增加运动会项目,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再者,改进体育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最后,完善体育设施,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出发,对武汉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武汉市社区体育科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潘丽萍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4):98-100,111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关于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和身心健康满意感的研究文献,总结归纳出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和身心健康满意感的概念。在提出今后研究方向的基础上,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与身心健康满意感关系的模型。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通过态度、价值观、认知作用于行为意向,最后提升身心健康满意感。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应用于锻炼行为变化的跨理论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运用跨理论模式指导硕士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对策,作为个人、学校、健身俱乐部以及社会体育组织在开展健身锻炼活动时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干预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内社区体育评价的研究可划分为理论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展水平评价研究、社区体育服务评价研究、健身环境评价研究和居民体育意识评价研究6大类;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评价正经历从局部的、物化的层面向整体的、意识的层面的过渡,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有待完善;社区体育评价的内容、形式和标准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各地在相互借鉴的同时需不断的调整;开发城市社区体育计算机评估系统将有利于实现评估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杨凯  曾小玲  王岐富 《体育科技》2014,35(4):105-10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8%的初中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23.9%的初中生认为体育锻炼的作用是保持健康、不生病;65.9%的初中生赞成自己现应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41.5%的初中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增进健康、提高免疫力;31.3%人已达到体育人口锻炼标准;初中生一般是在下午5到7点间在学校体育场馆与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研究发现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学习任务重与家庭是否支持、锻炼环境等是影响初中生参加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因素,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