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陈蛇  姜建民  王慧 《软科学》2002,16(5):43-46
在对比分析国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讨论了国有企业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的关系,分析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任务的艰巨性,并且强调中国是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管理好国有资产远比其他国家更加重要,目前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照搬,值得去探索。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认识,准确考核和确保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谈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并提出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可操作性方案。  相似文献   

4.
5.
我国目前庞大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无论从管理制度、管理体制还是从管理绩效来看,都存在许多缺陷和问题,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甚至危及公共财政安全。通过对我国各地几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的分析,提出了重塑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的目标和原则、完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模式及完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保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有资产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在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将国有资产管理好、保护好,把国有资产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黑洞"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投资效益是指在国有资产的投资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与所占用的投资耗费的比率 ,即国有资产投资的所得与所费的比较。一定量所得而所费最少或一定量所费而所得最大 ,则效益最好 ;所得与所费相等 ,表明投资无效益 ;所得小于所费 ,投资则为负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提高国有资产投资效益 ,就是要在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前提下 ,耗费一定量的国家投资能够取得最大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国有资产投资规模逐步扩大 ,但投资效益却有所下降。1 导致国有资产投资效益下降的因…  相似文献   

8.
9.
国有资产是我国经济基础的支柱,由于包括法律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相当严重的局面。本文从具体案件阐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严重危害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认为预防和最大限度地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最佳选择是法制。  相似文献   

10.
一、4万亿非经营性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亟待改革。在我国,国有资产被划分为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自然资源性国有资产三大类。其中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一般被认为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据财政部统计,截至2002年年底。在全国国有资产总量中,经营性资产约7.7万亿元(占65%),非经营性资产约4.1万亿元(占35%)。  相似文献   

11.
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一系列弊端,从分析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如何构建和完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分析国有资产的形成和流失现象;提出了国有资产的科学管理制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围绕改革的目标——实现政企、政资、国有资产经营与行政管理分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国有经济体系.先概括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思路,围绕这个思路说明了新模式的特色。概括出国有资产新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为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应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理论指导,研究和解决国有资产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实现社会目标的局限性,寻找国有资产有效规模,界定产权关系,调整现有国有资产存量。只有这样,才能重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科研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探讨了科研机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并对科研机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的方法论进行了比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提出了我国科研机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模式,并就通向目标体系模式的途径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19.
柴芳芳 《大众科技》2011,(6):230+224-230,224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对国有资产监管方式的深层探索。文章就财务总监委派制实施以来,对财务总监履行监督职能实践过程中出现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