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青峰 《科技风》2013,(17):189+191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的急速扩张,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道路护栏设施是保障城市交通有序的物质基础,道路护栏需要不断的人性化改善以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通环境的需求,环境因素是城市城市道路护栏设施设计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并在城市交通组织与引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地区道路护栏及周围环境作为研究对象,试从道路护栏如何适应城市环境上做研究,积极探索城市道路护栏设施的人性化改善的新途径,以期对其他快速发展中的城市护栏设施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2001—2013年104个城市面板数据,在控制城镇化、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等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和制度质量对中国城市蔓延的影响,研究发现:(1)制度质量是促进城市蔓延的重要因素,制度质量更优越的地区在吸引外资、集聚人口上的优势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张速度明显快于城市人口的扩张速度;(2)财政分权抑制了城市的快速蔓延,意味着财政分权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大于土地城镇化,即财政分权对人口的集聚效应大于其对土地的扩张效应;(3)城镇化、工业发展和服务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快速蔓延。在此基础上,提出控制城市的快速扩张是未来一段时间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进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利用生态系统贡献率对生态福祉核算方法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均生态福祉和生态—经济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同时提出基于相对公平与效率视角的生态福祉分类模型,通过相对福祉指数与相对效率指数将生态福祉进行分类,并分析2000—2015年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同类型的生态福祉时空格局,研究结果可为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部分参考。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均生态福祉与生态—经济效率在胡焕庸线两侧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其重心分别位于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河南省的信阳市,并随时间分别向东北、西南方向移动。②通过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得出生态—经济效率与人均生态福祉之间存在空间负相关关系,生态—经济效率与人均生态福祉的高—低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上海市以及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沿海城市,以及安徽、河南2省的部分地级及以上城市;低—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城市;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的山西、河南、安徽3省的部分城市。③运用相对福祉指数与相对效率指数可将研究区划分为4类生态福祉区:高效—低福祉区所在城市主要以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江苏5省为主;低效—高福祉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城市、东北大部分城市与东南部分城市;低效—低福祉区城市主要分布在高效—低福祉区与低效—高福祉区交界处;高效—高福祉区零散分布。因此,全面实现中国各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共同提高西部地区生态—经济效率与东部地区人均生态福祉。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6,(15)
城镇化发展是我国城市进步、农村发展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我国城市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指标。但是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城市的生态平衡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这样的现象,本文简单分析与探讨得出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环境生态保护问题,且针对这些问题,阐述城镇化措施对其的保护作用,以期通过对城镇环境生态的保护与具体规划,改善城镇日益增加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从而使得城镇居民得以在健康、绿色、和谐的环境中生活。  相似文献   

5.
潘岳 《科教文汇》2005,(6):i019-i019
中国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增长”需要世界各国的帮助和支持,希望与会各成员国家为此多关注,多帮助,多批评.多建议,中国的和平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将给中国人民带来福祉.也将惠及包括本地区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和人民。中国必须率先担起大国责任,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履行国际环境义务,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城市规划设计不仅仅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对于城市中居住人群的生活方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城市中居民的生活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那么相应的城市规划也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原有城市进一步的发展使得城市发展与环境之间的问题越来越为明显。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绿色环保理念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简约型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城市居住人群的主要生活方式。本文主要阐述以简约生活方式为背景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对生活方式和城市规划中存在的矛盾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合理措施,希望可以通过本文对相应的规划设计人员有所帮助,技术上有所交流,促进我国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新型城镇化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相关保障制度的综合推进。基于现有相关研究资料,本研究重点分析新型城镇化下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并针对其现存问题进行归因研究,以期对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相关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26)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污水的产生量増多,使得资源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人们对于污水排放标准也提高了。城市水污染问题不断加剧,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来了很大不便,制约着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市污水处理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包含城镇化因素的STIRPAT模型,分析城镇化对3种常见工业污染物(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同时比较其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上游城市群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人均GDP、城市人口数量和城镇化均是影响3种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因素;整体层面上,城镇化率与3种工业污染物均存在明显的环境库兹列茨曲线关系,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受城镇化率变化的影响最大;在分样本的3个城市群中,城镇化进程均有利于区域内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减少,在下游的长三角城市群中,城镇化进程会减弱能源强度对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烟粉尘排放量的促进作用,而上中游城市的这种间接作用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的日益发展,“城市病”问题已逐步成为了各级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对“城市病”的重视与治理程度,已经成为影响城镇化能否进一步健康、科学、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要素入手,分析了温州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的瓶颈问题,从而为温州今后一段时期的城镇化发展提供理性思考,也为国内诸多地区城镇化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沈丽娜  马俊杰 《资源科学》2015,37(10):1941-1952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在城市及城市周边地区的人口日渐增多,在这样一个人口高度集中,人工建成环境为主导的现代城市中,人们从大自然中摄取的能源和材料越来越多,向自然生态系统中排放的废物远超过其负荷承载能力,城市物质代谢的失衡将引起众多环境问题。本文按时间顺序综述了国外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物质代谢的兴起、发展、停滞和进步的过程。国外物质代谢研究的两个方向为:①奥德姆研究的能源当量的新陈代谢;②应用比较广泛的从城市物质输入到物质输出研究城市物质代谢。按不同层面综述了国内城市建设的物质代谢的研究历程,发现国内物质代谢研究侧重对建设生态城市中物质代谢的分析研究。最后通过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得出未来物质代谢的研究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四方面:①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②城市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③城市代谢的数学模型分析;④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基础。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研究中应将社会性、健康性和经济指标等纳入到城市新陈代谢框架中,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找到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构建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5类24个指标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调控指标体系,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权重,基于可拓评价方法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调控评价体系,并加以实证分析.通过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调控目标和分析城市发展现状,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事元和条件事元,采用可拓分析方法,使各系统调控的主要目标和实现途径条理化,化不相容问题为相容问题,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级化提供一条形式化和定量化的思路,帮助城市管理者制定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申俊  孙涵  成金华 《资源科学》2016,38(3):439-449
中国正面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碳减排的双重压力,合理引导和控制城镇居民能源消费至关重要.文章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个方面分别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2008-2012年中国30个省域城镇居民完全能源消费的空间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基于社会经济特征的经济距离权重空间计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中国城镇居民完全能源消费的空间效应及其区域差异;中国城镇居民完全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城镇居民完全能源消费的高-高集聚区;生活能源价格和城镇人口规模是城镇居民完全能源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又以生活能源价格的影响最大.因此,政府在进行政策制定时,需要针对不同区域采取差别化的能源政策,同时优化能源价格机制,积极引导居民绿色能源消费.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从工程、生态和演进三个方面对韧性概念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将其与已有概念进行区分,并提炼能源系统韧性的定义;其次,分别从指标体系构建、评估工具选择和评估结果分析三个方面系统地总结韧性的测度方法;最后,对韧性应用于中国现实的研究进行探索,从韧性视角分析天然气"气荒"事件。研究发现,与理论研究取得的成果相比,能源系统韧性的实证研究较少,因而未来能源系统韧性的研究不仅要进一步明确系统的边界,而且要在实证分析中取得进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15.
河湖水系连通研究的若干问题与挑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支撑和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河湖水系连通已经成为国家江河治理的重大课题,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其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体系。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比较零散,尚未形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本文分析了河湖水系连通的三大功能: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和增强抵御水旱灾害能力。河湖水系是一种泛地域尺度概念,不同的空间尺度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从国家、区域、流域3个尺度开展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未来的研究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如河湖水系格局与社会经济发展格局不匹配、气候变化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研究的学科交叉性与综合性等等。  相似文献   

16.
Transitioning economic sectors towards more sustainable futures is a major global challenge, in particular for non-OECD countries. Policymakers in these countries are confronted with a double challenge: how to implement cleaner technologies and infrastructure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promoting rapi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atch-up studies, this trade-off has been increasingly interpreted as providing windows of opportunity for gaining strong leadership in new generations of cleantech industries. In this paper, we maintain that in order to specify how these windows of opportunity can be endogeniz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is needed about whether, how and by whom the directionality of innovation systems can be influenced. For this purpose, we propose an analytical approach that draws o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framework extending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directionality in two ways: first, we complement the prevalent top-down perspective with a bottom-up view exemplified by the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literature. Second, we posit that the focus has to be shifted from the manufacturing of single technologie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tire socio-technical systems. The presented framework is validated by a case study on recent shifts in the dominant technology in China’s urban water management sector. Major changes in the country’s sectoral selection environment led membrane bioreactor technology to become the dominant design in urban water management – a development that is unmatched in any other country in the world. Owing to these transformations, China’s technology firms outcompete multinational players and therefore they show strong potentials for industrial leapfrogging. However, although the promise to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played a decisive role in the shaping of the selection environment,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he observed transformation leads the way to a more sustainable sector structure in the longer run. The case, however, still enables us to specify how windows of opportunity can be endogenized through the interplay of different actors trying to shape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selection environment in a specific sector.  相似文献   

17.
张景奇  娄成武 《资源科学》2014,36(10):2131-2139
城市蔓延是全球性难题,它在多个方面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阻碍。尽管城市蔓延具备一些共同特质,但中美城市由于在土地制度、政府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差异,使得城市蔓延特征也有所不同,表现在城市蔓延的产生原因、影响范围和蔓延发展过程等几个不同方面。通过中美城市蔓延特征差异对比发现,中国的城市蔓延是夹杂在正常城市发展之中的非理性蔓延,与空间形态的无序外扩相比,它倾向于破坏城市成长时的社会生活品质。对比两者特征差异,对进一步研究中国城市蔓延内涵和成因,选择性吸纳国外蔓延治理经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普罗米修斯》2012,30(3):311-33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 systems are interconnected with economic systems. After China began to make its economic system more market‐oriented in 1979, reforms to its S&T system became urgent. China’s major breakthrough in reforming its S&T system occurred in 1985. This paper provides data on China’s changing S&T sector, outlines the processes of its reform and China’s changing sources of funding for R&D. China’s evolving technology market is given particular attention and some of its pitfall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以CNKI为数据来源,从不同研究角度对近十年我国住房保障问题进行了回顾与总结,主要包括:住房保障制度研究,城市流动人口住房保障问题研究,城镇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问题研究,廉租住房问题研究,农村住房保障问题研究等,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与总结,为后续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十大城市群人口与经济发展平衡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十大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引入基尼模型计算城市规模基尼指数和城市经济基尼指数,求出基尼商指数判断其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经济集聚程度普遍高于人口集聚程度,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差异明显;但这种平衡性与城市群经济水平的关系不显著,且不呈现东、中、西部的地域分异特征.从区位因素、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城市化方针,以及人口流动与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