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交称谓是在社交场合应用的称谓语,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老师"是社会各界对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员的称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称谓本身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老师"发生语义泛化,成为一个流行于大众之间的普通谓语.本文主要探究"老师"词义的演变趋势和泛忆原因,并由此引发对现代汉语称谓困境有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糖脂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对"三高四病"的统称。"三高"即高血脂、高血黏、高血糖,"四病"是高血压病、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我国60%~70%的中老年人死于糖脂病。糖脂病的病源是食物,病因是长期较多地摄入主食肉食,超过了自身的需要。主食中的淀粉在体内转化为糖,再转化为脂质,所以素食者也可能患糖脂病,患者几个指标偏高,可能数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农业部提出要大力发展土豆生产,让它变成国人的重要主食食材,这个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甚至还有人说:"难道中国的大米、白面不够吃了?"土豆曾是公认的主食其实,发展土豆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资源、环境和粮食安全问题。如今的中国,存在着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光、热、水资源丰富、土地平整、一年两熟三熟的江南、华南地区大部分都在发展工业,很多农民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營養座談會上,我們討論粗糧和細糧的問題,在座的有好多位伙食委員、經濟專家、營養專家等。現在我把我們座談的內容總結如下: 首先,我們談到主食和副食的關係。我們的伙食都是以糧食爲主的,所有的糧食,如米飯、饅頭、窩頭、烙餅等,都是主食。所有的小菜,如青菜、豆腐、魚、蝦、肉、蛋以及水菓等,都是副食。我國廣大人民過去由於生活困難,在伙食方面養成了一種習慣,就是只注意主食而不注意副食,只注意吃飯而不注意吃菜,人們把大部分伙食費都花在主食方面。有許多單位和家庭把百分之八十的伙食費都花在主食方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十三五"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提出:到2020年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状态、保持基本消除克山病状态等7种地方病防治目标. 关于碘缺乏,近些年从政府到民间宣传深入人心,人们大都对此很熟悉,但大家对克山病却比较陌生.其实,克山病对国人的伤害并不亚于碘缺乏,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对它几乎束手无措.不过,在攻克这一地方病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不仅拯救了无数生命,也更新了国际医学界对硒元素的认识,为世界重新定义了"硒".  相似文献   

6.
丹若 《百科知识》2021,(23):56-60
说起浙江菜,人们总能如数家珍,西湖醋鱼、东坡肉、莼菜汤、干炸响铃、龙井虾仁、蜜汁火方……完全做到了孔子所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孔子还说过"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在这一点上,浙江人却又行另类之举了. 虽说吃臭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各式各样的臭食,但浙江人却能把"臭"吃得登峰造极,将"臭"牢牢地嵌在了人生百味之中.  相似文献   

7.
退休制度在中国是自古有之.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其本义是"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此外,还有"致事"、"致政"等雅称. 到了唐代,开始出现"退休"一词,如唐代散文家韩愈在<复志赋序>中说:"退休于居,作<复志赋>."  相似文献   

8.
吃肉为什么叫"打牙祭"呢?首先得从"祭"字讲起.祭,就是祭奠、祭祀.过去人们在逢年过节时总要特别想法子弄点好吃的.那时候,所谓好吃的就是吃点猪肉.有好吃的首先当然要想到祖先,要先献给祖先——祭祀.  相似文献   

9.
明星们为了减肥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不吃米饭是最常用的办法,有些人甚至多年不碰米饭。他们认为,"吃主食就是会长胖",把主食当做肥胖的罪魁祸首,彻底拒绝米饭,但是肉、菜、水果都照吃不误。长期不吃米饭真的可以减肥吗?不吃米饭对健康有没有影响呢?营养专家称,不吃米饭,人体不得不摄入更多的肉类来弥补"糖"的不足,这种瘦身的代价可能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相似文献   

10.
时下人们见面的问候语不再是"您吃了吗"而是"您买B股了吗?"B股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开放,着实让中国股民兴奋了一把,可兴奋之余,不由得又得仔细想想到底B股该怎么炒.炒股除了去拥攘的交易大厅外,还有一个好去处就是上网.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人受基督教的影响,对"7"有着狂热的崇拜.他们希望生活中处处有"7",甚至于将"家庭"称为"семья"(拆分开来就是"七个我").汉语中含有数字7的词语也有许多,然而,它们所具有的感情色彩却是不尽相同的.仅从数字在语言中的应用就能感受到各国或地区都有自身独特的数字文化或数字风俗,而这种数字文化的差异,又能折射出中俄民族文化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12.
游北京我是奔着长城和烤鸭去的.俗话说,"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因此,到了北京,我不能不吃烤鸭.我还听说,世界上最出名的鸭子有两只:一只是美国迪士尼的唐老鸭,另一只是中国的全聚德烤鸭.因此,我直奔王府井全聚德.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中国社会思想的大变革时期.随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核心的道德成为当时人们讨论的焦点,作为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主要代表之一杜亚泉,在此时表现出明显的"道德本位"的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强调道德的普遍性、目的性和本题性三个方面.杜亚泉的这种"道德本位"的思想倾向,虽然有时过分夸大了道德的作用,但他在当时时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不仅在主张彻底废除中国传统旧道德的五四时期有着纠正时弊的作用,还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精神,对于我们今天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饭局     
世上本来只有饭没有局,吃的人多了,就有了饭局. 谈事儿要饭局,没事儿更要饭局.中国的社交文化基本上就是饭局文化. 小时候,生活是从一顿饭到下一顿饭:长大后,生活是从一个饭局到下一个饭局.  相似文献   

15.
汪宝树 《知识窗》2004,(5):42-43
"天堂"是什么?莎士比亚戏说:"天堂……就是永生之乐的宝库."天堂在哪里呢?其实,天堂只是人们对美好理想的寄托.后来,人们广义的解释为幸福美满的生活环境.而如今,大概就是没有遭受人为污染的纯净大自然了.于是,人们把视角移向马尔代夫,到那里去圆一个天堂梦.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见识",是一种智慧,而不仅是科学技术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是把"知识"与"见识"区别对待的.老子<道德经>认为 ,"为学日进,为道日损".说的是,学习知识, 日积月累,有所进步,所以说是"为学日进";修行与求道,目的是逐渐减少人的私欲与偏激,故称 "为道日损".私欲、偏激越少,离道越近.  相似文献   

17.
吴倩 《科学大众》2014,(1):46-51
世界上有很多种树,除了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那些,还有很多是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这些树除了观赏之外,还有很多别的用途,比如,很多树可以为人们提供吃的、喝的,还有调味品。 说到吃,要求可就高了,不仅要管饱,还要营养价值高;不仅要卖相好,还要色香味俱全。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种世界上以“吃”见长的树,它们可作主食、可作调料,当得了景观、喂得了馋虫……赶紧一起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18.
《科学生活》2009,(12):36-41
我国有远古时代"神农尝百草"的美丽传说。据说,那时候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因为中毒而丧命。神农为此决心以身试毒,遍尝百草。他把能吃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别人吃;不好吃的就放在身体右边袋子里,作药用;不能吃的就提醒人们注意。这也许是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体系的起源,也说明了药食同源的道理。到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大家都非常注意健体防病,进补更是寻常事。但有些人误以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就把中药当成了万灵的补药。其实,既然是"药",就不能乱吃,即便是作食疗用的中药,或是补益药,如一般人常吃的西洋参、当归等,也不应随意食用。最近有关专家指出,不合理使用中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目前我国滥补中药的现象严重,某些药品更是成为被滥用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19.
卖冰棍的汉子   80年代初的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大多数人还处于温饱阶段.李兴浩就是温饱那部分人中的一员.70年代的时候李兴浩家很穷很穷,惟一可以吃的菜是萝卜,而且为了吃得久一点还要把萝卜用盐腌的成一些,因为没有钱吃其他的菜.即便到了80年代初,李兴浩家的生活也没有多大的改变.他们的生活目的依然是应付生存.1 982年时李兴浩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开始思索,决心改变生活状况.但作为农民的他没有背景,出身贫寒,要一下子就做一些像样的事几乎不可能.李兴浩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选择做小生意,毕竟小生意的本钱不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线"的艺术与文化作了论述.俯瞰中国美术,从以线为结体和变化的书法,土木结构为本用线装饰的雕绘的建筑.具有浓厚民间色彩的年画、书籍插图、连环画、中国结、精美而富有装饰性的雕塑,到丰富多彩的工艺美术、中国画的墨线、明式家具的木线条,都体现了一种根深蒂固的"线"的情结,展示着神奇线的世界,创造了灿烂的"线"的艺术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