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意义]图书馆公共数据治理是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核心,应选择与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相契合的数据治理模式。[方法/过程]以图书馆数据治理为研究对象,运用规范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及实证分析方法,阐释智慧图书馆体系下数据治理的双重意涵和应然逻辑,对比分析国外数据合作社、数据信托和数据共享池三种数据治理模式,剖析图书馆数据治理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治理模式。[结果/结论]数据共享池“平台+数据控制者架构”从形式和实质上均与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具有较高耦合性。是故,要从建构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数据共享池的主体框架、引入智慧图书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利用机制、细化以图书馆智慧数据平台为中心的管理规则着手。  相似文献   

2.
高山行  廉思秋 《情报杂志》2023,(2):112-119+195
[研究目的]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的环境扫描能力是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目前不断完善的相关数据规制对企业环境扫描能力具有明显但却不同的影响。通过研究该影响机制,可以为提高企业环境扫描能力、完善我国数据治理提供政策参考。[研究方法]依据数据持有者性质与环境扫描客体形式对环境扫描能力的综合影响,将企业的环境扫描模式分为B2C、B2B与B2G三种模式,并将每种模式与目前相关的数据规制进行一一对应。[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知情同意制度、数据产权制度与政府数据管理制度在不同方面(扫描频率、扫描范围与扫描来源)对企业环境扫描能力形成了由小到大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有助于提高企业环境扫描能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落地标杆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具有自然性、非接触性、不易察觉性、并发性等特征。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领域和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与此同时,人脸识别技术缺陷引发的风险和信息处理合法性风险使得人脸信息的保护备受挑战。人脸信息是生物识别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在大数据时代,作为个人信息处理的重要合法性基础,“知情同意原则”在人脸信息保护方面面临实践困境。因此,我国亟需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有必要从法律层面(源头上风险治理)、技术标准(填补式风险治理)、监管沙盒(适应性风险治理)三个角度来完善我国人脸识别技术风险治理体系,在人脸识别技术创新应用与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之间寻求平衡,从而打造负责任的人脸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探究我国现有政府数据开放政策文本的内容指向、任务重点以及存在的特点与不足。[方法/过程]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力度三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对我国颁布的政府数据开放相关政策进行内容分析。[结果/结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政策存在以下问题:政策目标分配不均匀,缺乏协同性;政策工具结构失衡,缺乏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整体政策力度偏弱等。因此,仍需从提高政策目标协同性、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完善政策顶层设计等方面完善我国政府数据开放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数据开放模式的创新对于数据开放的绩效会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分析国外典型数据开放模式,对我国的数据开放研究与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方法/过程]梳理出政府主导模式、公众参与模式和政企合作模式三种国外典型的数据开放模式,分别对三种模式的特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对三种模式在我国的具体实践情况进行全面阐述,并分析其对我国数据开放的启示。[结果/结论]三种典型数据开放模式对我国的数据开放实践的启示主要包括:我国应该注重数据开放政策法规体系的构建,注重顶层设计,并加强数据开放的国际合作;提升社会公众的数据开放意识和数据素养,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间的互动;加强政企合作力度,提升开放平台和数据质量,促进政、企、民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开展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隐私风险判定分析,研究隐私风险治理实施路径,推进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安全治理水平提升。[研究方法]通过文本内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和相关文献,构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个人信息生命周期6阶段理论,并结合实证调研法分析判定各阶段中存在的16个隐私风险要素。[研究结论]针对隐私风险,从合规性角度提出“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采取风险适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提升人员隐私素养和实施用户参与共治”三个层面的隐私风险治理实施路径,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隐私风险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郑琳 《现代情报》2021,41(1):130-136
[目的/意义] 分析《澄清海外合法使用数据法》,明确法案出现的背景和核心内容,分析法案所带来的影响与启示。[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法案内容进行剖析,包括法案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将带来的影响以及为我国带来的启示,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结论] 《澄清海外合法使用数据法案》将对数据控制者、数据权利人产生深远影响,将与现有数据保护法案产生法律冲突,对我国数据保护法案和跨境数据获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要发展有益于人类的科学。首先要维护人类的基本权益。本文从生命伦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知情同意”这个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话题。说明了人类在发展科学、应用技术的同时,必须予以相应的道德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个人数据信托是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发展,成长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数据治理模式,实现了个人数据治理功能从注意义务到信义义务,从机构治理到合作治理,从输入端控制到过程控制的转变,对于个人数据及其数据资产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渠道。[方法/过程]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阐述了传统个人数据治理的困境,解读了个人数据信托属于治理问题还是法理问题之争的要义,重点分析了其功能、模式和发展策略。[结果/结论]提出制定与个人数据信托相关的政策与法律、明确数据信托标的物、建立独立且专业的数据信托监管部门和制定数据信托机构失信的问责机制等策略,为我国个人数据信托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全域产业数据治理是实现整体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高水平产业数据治理能力能够有效释放数据效能,提升数据价值,从而赋能产业发展的新业态与新模式。[方法/过程]本文基于非对称创新理论构建“制度—市场—技术”三维框架,使用定性比较分析(QCA)和必要条件分析(NCA)相结合的方法,从组态视角对数智驱动背景下全域产业数据治理能力提升路径展开研究。[结果/结论]我国各省级政府的全域产业数据治理能力水平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集聚辐射效应。资金投入强度是数智驱动背景下全域产业数据治理能力的关键瓶颈。存在5条提升全域产业数据治理能力的路径,为其他要素基础相似但全域产业数据治理能力不高的区域提供了“殊途同归”的路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困境与保护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盼盼 《现代情报》2019,39(6):149-155
[目的/意义]通过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理论与保护路径还有探讨的空间。[方法/过程]从理论困境入手,主要分析个人信息与数据、隐私的概念界分以及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辨析;从保护路径入手,主要分析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个人信息保护技术、行政监管、行业自律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结果/结论]在理论层面,个人信息的概念,应从闭合的"可识别性"到开放的"伤害风险"把握;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应从单一的私有化到复合的两面性理解。在保护路径层面,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趋势,应实现由"碎片化"到"体系化"、"宏观思维"到"微观思维"的转变;个人信息保护的技术着力点,应基于"资金、手段、规范"三位一体的具体展开;个人信息保护的行政监管,应变革"政府参与"模式;个人信息保护中行业自律理念,应实现由原则性的指导到具体性的实践;个人信息自我保护意识,应拓宽"事前保护"+"事后保护"的认知视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迎合大数据时代发展潮流,应是图书馆迭代升级的基本方向。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兴起,我国陆续修改现行法规或颁布新规定,对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及网络运行中的数据安全等领域加强规范。但是,数据的权利归属等基础问题尚属法律空白,而该问题关系到图书馆如何因应大数据发展潮流和防范大数据开发利用风险,是迫切需要图书馆人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议题。[方法/过程]将图书馆大数据进行了原始数据和衍生数据的二层次界分:图书馆用户对原始数据拥有初始权利,可排除他人使用;图书馆合法收集的用户原始数据通过资产化、价值化形成的衍生数据,虽然其权属认定和权利范围相关法律法规尚未明确,但这部分数据归属于实现数据价值增值的主体即图书馆所有,符合财产性权利产生的法理基础和逻辑。[结果/结论]迈向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应从运营管理智能化、打破信息孤岛以及精准服务三个方面搭乘大数据发展的"快车",充分发挥大数据获取、分析技术的作用,把握大数据发展潮流的因应之道。为防范图书馆大数据利用侵犯用户隐私、个人信息以及数据歧视的风险,从图书馆层面、用户层面、行业协会层面以及外部合作层面,提出了从内而外多维度化解大数据开发利用风险的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3.
This essay examines issues involving personal privacy and informed consent that arise at the intersec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and population genomics research. I begin by briefly examining the ethical, legal,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ELSI) program requirements that were established to guide researchers working on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Next I consider a case illustration involving deCODE Genetics, a privately owned genetic company in Iceland, which raises some ethical concerns that are not clearly addressed in the current ELSI guidelines. The deCODE case also illustrates some ways in which an ICT technique known as data mining has both aided and posed special challenges for researchers working in the field of population genomics. On the one hand, data-mining tools have greatly assisted researchers in mapping the human genome and in identifying certain "disease genes" common in specific populations (which, in turn, has accelerated the process of finding cures for diseases tha affect those popul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this technology has significantly threatened the privacy of research subjects participating in population genomics studies, who may, unwittingly,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groups (based on arbitrary and non-obvious patterns and statistical correlations) that put those subjects at risk for discrimination and stigmatization. In the final section of this paper I examine some ways in which the use of data mining in the context of population genomics research poses a critical challenge for the principle of informed consent, which traditionally has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protecting the privacy interests of research subjects participating in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我国现行的个人信息授权仍停留于最原始的"概括授权+例外"模式,该模式下的个人信息类型化不充分导致了再利用成本巨大、授权形式化和目的限制原则落空等问题。[方法/过程]欧盟的GDPR模式通过充分保护原则使信息主体的控制权延展至大数据流转的各个环节,而美国的"场景风险"模式则通过场景下的风险自评授予企业更大的数据利用自主权。综合借鉴上述两种模式的优点对我国个人信息授权制度加以改造。[结果/结论]在初始收集阶段以重要性理论为基础建立三维度四层次的类型化方案,不同类型个人信息采用不同授权要求以强化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在信息再利用阶段则以提升利用效率为导向,开放"情景一致"前提下的个人信息再利用,在超越原始"情景"的利用中引入第三方风险评估机制以实现层次化的信息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15.
祝阳  李欣恬 《情报杂志》2021,(1):165-170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数据利用的黄金时代,与此相伴的个人隐私安全问题,成为数据价值开发及政府数据开放的瓶颈。文章旨在解决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隐私安全问题,充分保障公民隐私权。[方法/过程]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梳理大数据发展对个人隐私的挑战并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按个人信息敏感程度与数据生命周期两个维度,构建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隐私安全保护的分析框架;从技术、政府、信息业者、公民四个方面,分析各环节应当采取的针对性保护措施。[结果/结论]不同类型的个人数据的信息敏感度及信息价值不同,在数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需要采取差异化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6.
金泓序  何畏 《情报科学》2022,40(6):132-140
【目的/意义】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个人信息的保护提出新的挑战,既有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亟待 完善,研究个人信息保护的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能有利于提出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相应的对策。【方法/过程】基于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状况,找出目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发掘个人信息保护 的影响因素,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结论】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加大个人信息保护的投入,明确个 人信息与个人隐私界分,完善可识别化要素,重塑知情同意原则等,从多途径、多维度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创新/局 限】本文是对我国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的宏观研究,在微观层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层 剖析。  相似文献   

17.
张学文 《情报杂志》2022,41(2):176-181,189
[研究目的]数据经济的迅猛发展,进一步突显了数据的财产权属性和商业化价值。因此,“商业数据”的类型提出和权属确认便对数据出境的法治化运行及安全责任的具体化落实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方法]以“商业数据”的概念廓清与权属分析为切入,通过数据企业的“应然权利”为视角正向解析现有数据出境中限制性规定的规范边界和实践运行。[研究结论]数据权属是数据跨境规则建构的逻辑起点,数据企业基于数据劳动、数据生产而将数据自复杂的权益诉求中剥离时,理应享有法律所确认的数据权利而不受自由干预。据此,强调个人数据、重要数据“安全性”的同时,理应强化经由数据剥离后商业数据的“自由性”,以实现数据保护和数据开放的结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张晓娟  徐建光 《现代情报》2019,39(7):133-142
[目的/意义]构建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进行科学合理评价,为完善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提出建议。[方法/过程]从隐私政策视角,利用专家访谈法与层次分析法,从"用户知情同意、信息安全控制、个人权利保障"3个维度构建我国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我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36个政务APP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构建的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政务APP个人隐私信息保护问题严峻,政府部门应着重关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sent in data protection legislation. We argue that the current legal framework for consent, which has its basis in the idea of autonomous authorisation, does not work in practice. In practice the legal requirements for consent lead to ‘consent desensitisation’, undermining privacy protection and trust in data processing. In particular we argue that stricter legal requirements for giving and obtaining consent (explicit consent) as proposed in the European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will further weake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sent mechanism. Building on Miller and Wertheimer’s ‘Fair Transaction’ model of consent we will examine alternatives to explicit consent.  相似文献   

20.
谷镇 《情报科学》2021,39(12):93-97
【目的/意义】通过对个人信息的泄露给公民造成的损失和伤害的分析,能够帮助民众认识个人信息的重要 性,了解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及其原因,加强个人信息安全的防护意识。【过程/方法】本文界定了个人信息与个人 隐私,进而从个人信息的产生、收集以及利用过程中个人隐私泄露造成的危害出发,进一步研究大数据背景下个人 信息和个人隐私的保护措施。【结果/结论】从各国对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的现状中梳理出关于我 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特征与信息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使国家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隐私保护法”法律制 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创新/局限】本文只是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个人信息及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再接下来的 研究中将深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