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旅游承载量是反映旅游供给能力的重要指标,游客接待量是衡量旅游需求状况的常用指标。在分析我国5A级景区最大承载量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对2014年各省市5A级景区日最大承载量和年游客接待量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构建基于景区承载量和游客接待量的旅游供需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5A级景区最大承载量和游客接待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旅游供需关系模型可由复合函数定量表征;(3)模型能够预测旅游供需变化,对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12)
商洛市旅游资源丰富,4A/5A级景区有14家,通过调查分析,指出商洛4A/5A级景区提高服务质量的举措,对提高商洛旅游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以期为其他高4A/5A级景区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3.
马慧强  高苹  赵德宇  席建超 《资源科学》2018,40(9):1890-1900
网络化是旅游目的地空间演化的基本规律。本文以野三坡旅游地为案例,基于ArcGIS与UCINET软件平台,利用社会网络理论和空间分析方法,从网络规模、网络中心性以及网络结构演化三方面入手,揭示了1986—2015年野三坡旅游目的地网络的空间演变过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研究发现:①野三坡旅游地网络日趋形成,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联系逐渐增强,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以百里峡景区(核心景区)为核心,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②整个网络的中心性呈现下降趋势,网络结构趋于均衡,网络节点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核心景区与中心城镇相较于周边的乡村社区与特色园区来说中心性指数更高,占据核心地位。③野三坡旅游地网络演化经历了单核集聚-双核共生-多核等级化-链式全域化四个空间过程,交通网络及可达性、旅游消费者、社区参与与旅游企业、政府政策与规划是影响旅游地网络形成和演化的四个重要因素。景区、城区、社区以及园区一体化发展的旅游产业集聚区作为旅游地网络研究的最小单元,为旅游地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志慧  马耀峰  刘宪锋  高楠 《资源科学》2012,34(12):2427-2433
2011年6月,中国旅游总评榜组委会公布了中国旅游业第一份百强景区排行榜,这100个景区代表了中国旅游景区的最高水平,也是游客最青睐的景区,因此成为网络空间最受关注的旅游搜索对象。文章选取前47个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百度指数搜索平台,获取了47个景区2010年1月1日到12月31日逐日网络空间关注度数据,对其周内分布和季节性分布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以下特征:①以周时段考察呈现波动态势,表现为平日高、周末低,周三最高,周六最低,南方景区网络空间关注度高于北方景区;②季节性表现为4月和9月高的"双峰"特征,旺季是4、6、7、8、9、10、11月,平季是3、5、12月,淡季是1月和2月,与现实旅游流相比具有旺季长,淡季短的特点。北方景区的波谷出现在6月,而南方景区出现在5月,南方景区较北方景区季节性波动更大;③黄金周呈现明显"井喷现象",网络关注度均偏向黄金周前期,且"十一"期间较"五一"期间偏向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网络化是旅游目的地空间演化的基本规律。本文以野三坡旅游地为案例,基于Arc GIS与UCINET软件平台,利用社会网络理论和空间分析方法,从网络规模、网络中心性以及网络结构演化三方面入手,揭示了1986—2015年野三坡旅游目的地网络的空间演变过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研究发现:①野三坡旅游地网络日趋形成,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联系逐渐增强,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以百里峡景区(核心景区)为核心,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②整个网络的中心性呈现下降趋势,网络结构趋于均衡,网络节点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核心景区与中心城镇相较于周边的乡村社区与特色园区来说中心性指数更高,占据核心地位。③野三坡旅游地网络演化经历了单核集聚-双核共生-多核等级化-链式全域化四个空间过程,交通网络及可达性、旅游消费者、社区参与与旅游企业、政府政策与规划是影响旅游地网络形成和演化的四个重要因素。景区、城区、社区以及园区一体化发展的旅游产业集聚区作为旅游地网络研究的最小单元,为旅游地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采取问卷调查和spss 17.0分析工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重要景点“中国雪乡”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得出中国雪乡游客以观光为主,冰雪文化不浓,游客总体满意度一般,特别是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收费价格等满意度最低,从而引发对黑龙江冰雪旅游发展的反思.认为黑龙江冰雪旅游应融入北大荒文化、铁人文化、闯关东文化等文化元素进行深度开发;加强网络和影视营销,塑造品牌形象;加强对景区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冰雪旅游景区的监管,走可持续旅游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旅游空间结构特征的研究对于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区域旅游业的合理布局和发展、旅游全局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为重点研究对象,利用地理数学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分析了四川省旅游空间结构,得出旅游结构为以成都市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结构。并从旅游资源、区位条件、经济情况、交通可达性四个方面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国家级景区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以国家水利风景区等6种类型的国家级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审批总量、政令标志和网页总量作为政策影响度的三个指标,引入时间序列利用比值加权法和DEA方法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所有国家级景区的三个指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但经过DEA方法检验后发现国家级4A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指标间未达到最优,即尽管这两类景区数量丰富但网络感知力却相对过低,这主要是停滞的宏观规制和激进的景区审批造成,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以便为相关政府机构对国家矿山公园等新兴的国家级景区提供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苑》2012,(4):6
为进一步增强汶川旅游综合实力,提升汶川旅游产业品牌地位。近日,汶川县启动了"汶川映秀5·12震中纪念地"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工作。创建"汶川映秀5·12震中纪念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当地  相似文献   

10.
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是旅游景区开发的重要前提。文章介绍了湖北通山万家生态旅游区的基本概况,对其旅游发展现状和旅游资源特色进行了分析,在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了区内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并依据国家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万家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集中,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数量较多,具备建立4A级旅游景区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格局与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鹏  董锁成  李泽红  李宇  程昊  袁靓 《资源科学》2014,36(12):2459-2467
借助ArcGIS10.0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西端的欧洲区和东端的亚太区,且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两心三带"格局特征,海上丝绸之路和第二、三亚欧大陆桥两端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经济带合作模式,并提出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联盟,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带,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无障碍旅游区和国际旅游经济特区,搭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网络等政策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偏远型景区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旅游资源开发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达那河谷景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偏远型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影响因素分析的指标体系,计算了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力权重,并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行为对策;进而对实施这些行为对策的投资成本进行了估计,结合各行为对策所对应因素的权重及实施该行为对策的预期成本大小,将这些行为对策分为4种类型;最后认为在偏远型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实践中,应综合考虑影响作用及实施成本的大小来进行各种资源的优先配置,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各种行为对策的优先度次序.  相似文献   

13.
孙琨  钟林生  成升魁 《资源科学》2009,31(11):1840-1847
偏远型景区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旅游资源开发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达那河谷景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偏远型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影响因素分析的指标体系,计算了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力权重,并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行为对策;进而对实施这些行为对策的投资成本进行了估计,结合各行为对策所对应因素的权重及实施该行为对策的预期成本大小,将这些行为对策分为4种类型;最后认为在偏远型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实践中,应综合考虑影响作用及实施成本的大小来进行各种资源的优先配置,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各种行为对策的优先度次序.  相似文献   

14.
旅游景区产品要被目标顾客所接受和购买,渠道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许多地方景区渠道建设工作还刚刚起步,处在摸索阶段,如何构建一条科学有效的销售渠道,成为景区营销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旅游产品的无形性,必然使得旅游产品流通与实体产品流通不同,在构建渠道过程中,这一特性应该体现出来,因而,简单照搬实体产品分销的理论和经验是不够的。借助对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渠道工作的经验,本文探讨景区渠道管理的现状及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叶圣萱 《情报杂志》2021,(3):70-75,88
[目的/意义]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美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的认知,既能为研判美国对“数字丝绸之路”的舆论倾向和政策走势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也能为中国在新时代顺利推进和实施“数字丝绸之路”提供重要的启示。[方法/过程]选取美国4家权威智库作为分析样本,对其发布的9份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考察。[结果/结论]研究分析表明,美国智库对“数字丝绸之路”的认知趋于负面和消极,反映出美国深刻的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以及为维护自身霸权私利的现实利益需求。美国智库的负面认知将影响美国政府的政策实施,影响世界其他国家对倡议的理解,阻碍了“数字丝绸之路”的顺利推进。对此,我国应辩证地看待美国智库的认知,加强“数字丝绸之路”的国际话语体系建设,增进中美两国间的战略沟通和对话,加强对沿线风险与预警等问题的研究,促进与沿线国家间的多元化合作,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在新时代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沿线国际旅游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合作重点。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四区三带"自然生态旅游带和"六区三带"文化生态旅游带,连点成线串起"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区域网,培育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绿色产业,既可发挥沿线国家旅游资源互补优势,促进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又能破解"一带一路"区域"生态破碎带、经济凹陷区"的两难问题,有效保护"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宝库和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实施生态文明旅游模式和大旅游模式,最终实现"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带"两心四带七板块"的总体目标,将生态旅游业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我国林区生态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新兴增长极、转型升级的战略产业。文章提出7项针对性对策建议;(1)通过顶层设计,推进建立"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联盟和示范区;(2)加强交通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网络体系;(3)建立"发改协调,林业牵头,多部委合作"的金融支撑系统;(4)共同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国际生态旅游品牌;(5)积极扩大国际生态旅游交流与合作;(6)做好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及动态监测和评价工作;(7)加强沿线各个国家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支撑能力,以期为"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丝路中道旅游产业带景区系统开发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江丽  杨宏伟 《资源科学》2013,35(11):2202-2208
丝路中道旅游产业带开发是优化新疆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解决"旅长游短"问题的关键,文章运用分形理论测度样本景点的随机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评估核心带动地区喀什旅游圈景区系统结构的紧致度和均衡度水平。分维数据显示:以喀什市为中心的旅游圈方圆240km范围内景点系统呈多嵌套分形结构;方圆170km范围内样本景点呈随机聚集态分布,景点布局基本均衡但聚集分布的密度偏低。该结果表明需要着力优化喀什旅游圈的景点布局:①增加A级景区数量,适度提高喀什市核心旅游圈景点分布密度;②加快开发新的中心性景区,即选点打造喀什地区第一个国家5A级景区,构建双中心结构大旅游圈,从分形结构特征看泽普县金胡杨国家森林公园为比较适宜的区位点。从全产业带上看,对阿克苏和巴州等地区布局若干5A级景区创建点位,形成分布均衡、结构紧致的多层级中心地空间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8.
王岁孝  操龙升 《科教文汇》2014,(35):117-118
本文分析研究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旅游规划构想,提出将三秦文化整理研究,翻译成英语并向中亚国家推荐,让更多中亚国家认识陕西,加强与陕西的交流合作。同时,总结了几点关于文化英译的策略,旨在提高三秦文化英译的质量,促进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相似文献   

19.
泛第三极地区主要包括了青藏高原和其北侧的亚洲内陆干旱区,西至高加索等山脉,东至黄土高原西部。该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史前和历史时期东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不同民族和多种文化历经了复杂而长期的接触、交流、冲突、融合和沉淀,开辟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便利通道,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研究泛第三极地区人类扩散、人类活动、环境变化和丝路文明兴衰及其相互关系,分析这一关键区域的社会环境发展规律,对于增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历史文化认同、揭示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自然和社会演变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也将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决策参考。泛第三极地区人类活动历史、文明演化过程及其与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应当成为我国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