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业进入了新阶段,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广大居民对农产品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农产品品牌工程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稳定提高农民收入、促使我国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李敏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0):15-16
我国品牌的发展从量的积累过渡到质的飞跃,品牌发展的环境在不断变化,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揭示我国农产品品牌价值总体偏低的原因,从思想观念、营销管理、市场环境、政策和加工水平等方面,对制约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因素逐一分析,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正确分析制约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因素,突破难点,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稳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以家庭农场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的法律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当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适时建立并完善家庭农场生态农业相关法律制度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建立家庭农场主体法律制度、改革现行农地流转法律制度可以促进生态农业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形成;建立适应家庭农场发展要求的农产品认证法律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家庭农场生态农产品的市场信任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家庭农场生态农产品C2C交易的发展可以为家庭农场生态农产品交易的活跃提供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夏青 《华夏星火》2014,(11):14-18
10月26日,在“中国品牌农业发展大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指出,在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品牌农业建设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为此,要做好品牌农业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相关政策安排;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提升产品品质;各地要找准自身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创新营销方式,加强品牌宣传;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的关系. 据了解,截至2013年,我国农产品注册商标已达125万件,但具有明显竞争力的产品品牌还不多,不少品牌还停留在局部地区,跨省区的品牌不多,国际知名品牌更少.尤其是品牌农业的思想体系尚未建立,农业品牌制度体系尚未健全,缺少统一、系统的规划组织和引导,农产品公用品牌资源还不能得到很好地整合,代表国家形象的农产品品牌不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形成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的核心竞争优势,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自然也是我国现代农业遵循的发展方针。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农业部今年年初工作要点也提出要发展优势安全农产品,推进农产品品牌的创立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品牌定位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而目前在农产品的品牌创建过程中,还缺乏对农产品品牌的科学定位。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品牌在定位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农产品品牌应确立明确的、有别于竞争品牌的差异化定位,并提出了若干定位策略,包括"自然属性"层面的品牌定位、"绿色"层面的品牌定位、"情感"层面的品牌定位、"个性"层面的品牌定位及"文化"层面的品牌定位。  相似文献   

7.
《华夏星火》2015,(3):79
专业性思想性独创性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Originality《农经》杂志以解决中国农业重大问题为使命。主要围绕国内外农业发展,农业资本市场与品牌,突出专业性、前瞻性、建设性的报道理念。主要读者群为政府官员、企业家、市场人士、农业专家、农企管理层、农业科技院所等。《农经》杂志在中国引领了以大农业产业为起点,跨产业、全新的财经概念,对中国农业资本市场、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产品品牌进行了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8.
李建平 《华夏星火》2014,(10):11-11
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起伏不定,农产品市场还时常有农民生产者“卖难”和消费者“买贵”同时存在的矛盾.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农产品流通不畅、流通过程中的成本过高,挤占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如果通过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创新对接模式和机制,减少流通环节、实现生产与消费的有效衔接,则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有利于生产者供给与消费者需求相匹配的产品,避免盲目生产,促进农产品市场供应均衡和价格平稳.  相似文献   

9.
《华夏星火》2013,(1):19
《农经》杂志以解决中国农业重大问题为使命。主要围绕国内外农业发展,农业资本市场与品牌,突出专业性、前瞻性、建设性的报道理念。主要读者群为政府官员、企业家、市场人士、农业专家、农企管理层、农业科技院所等。《农经》杂志在中国引领了以大农业产业为起点,跨产业、全新的财经概念,对中国农业资本市场、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产品品牌进行了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10.
农经     
《华夏星火》2015,(1):79
专业性思想性独创性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Originality《农经》杂志以解决中国农业重大问题为使命。主要围绕国内外农业发展,农业资本市场与品牌,突出专业性、前瞻性、建设性的报道理念。主要读者群为政府官员、企业家、市场人士、农业专家、农企管理层、农业科技院所等。《农经》杂志在中国引领了以大农业产业为起点,跨产业、全新的财经概念.对中国农业资本市场、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产品品牌进行了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11.
郑风田 《华夏星火》2009,(12):17-17
我国农产品单从生产总量来看,许多产品都名列全球首位,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全球最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厚厚的名单中又很难看到中国公司的名字。这与我国进入国际市场时间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短,也小太了解农产品国际品牌的塑造规律有关。美国、荷兰、法国等全球三大农产品品牌大国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国学习。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达到1026亿斤,成为中国继河南省之后的第二个粮食产量超千亿斤的省份,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与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密不可分。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困难和问题,笔者由此提出了通过采取加强宣传,引导农产品企业经营者树立品牌意识,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机制,加强品牌服务与管理等手段,加强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绿色食品是我国的一项开创性事业,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创立了“以技术标准为基础、质量认证为形式、商标管理为手段”的发展模式,在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发展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发绿色食品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增进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产品出口创汇,都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有助于促进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有助于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地域知名度。内蒙古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规模体量并不大,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价值较低。文章从品牌创建意识、农产品标准化、品牌营销及品牌监管维护等4个方面进行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政策,提出有助于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合理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与企业品牌建设存在密切的联系。介绍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特点;分析了产业集群与企业品牌建设的关系,认为产业集群能提升企业品牌,而企业品牌能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根据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农产品牌发展的根本动力。分析国内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概况;国家为了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在农产品生产与创新能力提升上的投入逐步加大,比较6家大型上市农产品品牌企业的创新投入;分析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品牌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沈欢  李敏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4):38-39
通过对农产品品牌以及我国目前农产品品牌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农产品品牌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并为政府引导农产品品牌的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敏 《中国科技信息》2006,(12):206-207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是企业的核心.品牌的管理对于企业更加的重要,市场的竞争表现为品牌的竞争.本文主要从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来说明品牌管理的重要性,并从品牌的建立、成长、忠诚、退化,来分析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应采用的策略以及如何来管理和维护品牌.  相似文献   

19.
魏华  吕永霞 《大众科技》2004,(11):63-64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理论分析出发,对制约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我国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现已形成了3种类型的品牌化发展模式,政府做了大量支持性工作。新时期,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对准公共物品的建设,采取政策支持,发挥政府在农产品品牌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