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得出地方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存在尚未形成正确的创新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科设置不合理、财政投入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进而提出要通过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完善科技服务机制、积极筹措资金、改革评价制度来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高等教育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面向,是其题中应有之义。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的过程中如何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改革,是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主动回应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从顶层设计、发展理念、人才培养、国家地方、创新驱动等5个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径,从而更好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邵俊鹏  隋秀凛  高军  葛江华 《科技与管理》2009,11(6):119-123,127
分析了我国高校大众化教育带来的高等教育变化,指出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向多层次教育形式、多样化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目标的方向发展的现实必然性,探讨高等教育多层次教育形式培养目标,建立了高等教育多样化教学培养模式,论证高等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四种定位及培养方式,提出了适应大众化教育的本科"3M"创新教学与管理模式的改革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30)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高校校园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已然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目标。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应用型高校必须贯彻落实的一项重要任务,其直接影响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未来趋势,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应用型高校实施体育课改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其通过探索全面提高学生体育教育文化素质的改革路径,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校的扩招,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时期,如何实现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怎样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新时期赋予高校的历史责任。通过论述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大众化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及思路,指出了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今高校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是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当下我们在全身心地完善学生干部队伍体制建设的同时也应该提出自我管理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创新人才培养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工程。本文回顾了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对科技创新投入和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制约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并从强化创新观念、对高校进行科学分层与定位、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创新人才培养规模等方面提出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1,(14)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社会推到了一个全新数据时代,整个社会都在进行产业重塑。各高校立足本校定位根据社会需求和政策引导相继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本文首先探讨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其次以统计学为例探讨统计学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最后给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着力点和路径方向,力图为高校统计学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人才的培养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并从办学体制、人才培养体制、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提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校提出的战略要求,是高等教育面向未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然选择。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培养创新型财经人才的重要意义,并且全面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高校构建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体系的要素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吕静 《科教文汇》2013,(36):112-113
随着我国教育主体结构的不断变革,高职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深度的推广与发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身拥有的综合人才培养系统,也是我国科技发展、经济升级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应措施,给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带来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翁灿烁  金浩宇 《科教文汇》2013,(16):177-179
中高职三二分段模式教育是职业人才培养立交桥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给中职学生提供了一个高效对口的升学通道,也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更为丰富而有益的生源,而中高职的衔接与贯通是实现这种双重效益的根本。本文旨在对高职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根据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中高职不同就业方向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精准定位,探索医疗器械中高职三二分段科学衔接与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何永权 《大众科技》2016,(5):129-131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区别于大学研究教育和普通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高职教育定位于理论够用,技能实用的培养目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向。探索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模式,是适应社会高职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高职学生成长的需要。文章以高职教育中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对三种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及思考,分析其优缺点,探索总结出适合高职发展特色和能力要求的模式,目标是推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持续发展,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立坤 《科教文汇》2013,(4):120-120,126
高职教育是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男一类型的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以科学研究为导向,以知识体系的构建为目标,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而高职教育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专业技能的形成为目标,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必须树立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观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观。本文是在第一线教学基础上,通过深入实践,探索出适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潘兰  王峰 《科教文汇》2021,(11):135-136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探索中高职人才贯通培养模式,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色。该文针对临夏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人才贯通培养模式及其发展意义,结合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了专题探讨,提出了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中高职分阶段衔接、初中毕业生“2+3”转段升学等适合当地中高职一体化人才贯通培养的模式。对提升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适应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白晓波  欧军 《科教文汇》2011,(7):139-139,15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内涵建设上距欧美等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本文在对高等职业教育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探讨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过程.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管理科学的过程质量考核办法.全面保障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高职高专“ERP实施与应用”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 《科教文汇》2012,(3):170-171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满足生产、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校的评价方法是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也决定着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照搬了普通教育的学生评价模式,无法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本文以"ERP实施与应用"课程为例,探讨了课堂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郑艳玲 《科教文汇》2012,(36):167-167,191
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分析得出高职教育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养,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然而目前高职英语教育教学存在“一刀切”的现象,重点分析了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顶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信息化环境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树立多学科培养理念;构建开放式的研究生精品课程网,整合优质学习资源;以信息技术促进研究生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创新;构建研究生学术交流网,激发研究生科研的内在动力。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做了详细分析,为信息化环境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现代工程的新特点,从大工程观视角出发,分析现代工程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剖析工程训练在新形势下工程教育中的优势和短板,提出探究工程训练在新形势下工程教育中的定位、建设服务适应新形势下工程教育的工程训练平台、构建适应新形势下工程教育的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及质量保障体系、探索适合工程训练教学的新教学方法及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