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宗地尺度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剩富  胡守庚  杨俊  陈莉 《资源科学》2013,35(12):2397-2404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的精细化管理是促进区域行业用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我国土地集约利用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立足综合利用城镇“二调”数据库和遥感影像图等现有土地利用基础信息,以钢构企业为例,通过行业用地效益评价、模型模拟等方法,尝试从宗地尺度探讨行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优化方法。研究结果显示:①利用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方面构建的包括地均产值等在内的8个评价因子组成的钢构行业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典型研究区数据测算,其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总分值能客观反映当地实际情况;②通过多项式拟合模型模拟土地利用效益与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之间的关系,找寻钢构行业建设用地控制标准最优控制值和建设目标值的确定思路,并结合研究区实际评价结果,提出了控制标准的相关建议,如容积率≥0.4,建筑系数≥30%,绿地率≤25%等,以及相应的建设目标值。  相似文献   

2.
曾祥坤  李贵才  赵新平  罗婷文 《资源科学》2009,31(12):2130-2136
尺度效应是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中一个鲜有涉及的领域,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考察了利用地均投资额和地均产值两个指标在街道、地块两级尺度上对全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价结果,经过比较证实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尺度效应是客观存在的。文章还通过计算用地的数量结构和格局指数进一步探讨了用地空间结构对尺度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用地数量结构对更高尺度空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起主导作用,但用地空间布局却决定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表现形态;在用地数量结构相似的情况下,用地空间布局中的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整体集约利用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土地管理中,应考虑尺度效应的影响,尽量避免仅从单一尺度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3.
城市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目的是在城市存量土地的基础上,对现状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测算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在增加面积.城市土地利用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微观评价.本文在济南市城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理想值修正模型".该模型以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值(合理值)为判定依据,选择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其他因素对标准值进行修正,分析具体宗地的现状和理想值(合理值)之间的关系,计算宗地集约利用潜力等级.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用地功能区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工业区的评价结果出入较大,大部分宗地评价结果修正后提高,即其潜力增加;商业区的结果大部分降低,即潜力减少;住宅区处于二者之间,但潜力增加的量大于商业.基本结论是:城市建成区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模型,简便、实用、科学,是不同用地功能区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具体化;可作为城市规划、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等的主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城市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以济南市城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目的是在城市存量土地的基础上,对现状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测算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在增加面积.城市土地利用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微观评价.本文在济南市城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理想值修正模型".该模型以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值(合理值)为判定依据,选择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其他因素对标准值进行修正,分析具体宗地的现状和理想值(合理值)之间的关系,计算宗地集约利用潜力等级.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用地功能区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工业区的评价结果出入较大,大部分宗地评价结果修正后提高,即其潜力增加;商业区的结果大部分降低,即潜力减少;住宅区处于二者之间,但潜力增加的量大于商业.基本结论是:城市建成区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模型,简便、实用、科学,是不同用地功能区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具体化;可作为城市规划、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等的主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严重,与此同时,城市存量土地却存在粗放利用现象,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用地潜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首次针对全省范围内不同规模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县城),采用“同质异量”的指标合理值,从宏观上评价全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划分出集约利用、适度利用、低度利用和粗放利用4种类型,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分异规律,提出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理论和方法上对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划分的潜力级别对河北省宏观调控城市建设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向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深刻分析城市主体风景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阐述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风景区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投入水平共三项评价因素层和十项评价指标层,并以长春市莲花山和净月潭风景区为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建设已进入了平稳时期,为了能够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相适应,就要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合理的利用与分配。人口的不断增长更加大了城市建设的压力,缓解需求紧张的状态,进一步对土地集约利用展开实施。与此同时,要对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合理评价,通过评价指标的建立,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本文将对城镇建设中集约用地展开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并且对节约用地对策进行分析与思考,为村镇建设中集约用地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8.
谭术魁  周蔓 《资源科学》2012,34(1):143-149
2004年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土地集约利用政策,要求控制增量用地、盘活存量用地,而高校用地的急剧增加和粗放浪费现象依旧突出,因此,研究高校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响应情况势在必行。基于高校用地的特殊性,本文侧重从用地方式和用地结构的集约化角度,建立高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武汉38所高校的实地调查表明,武汉高校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认知程度偏低。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TLAB软件分析法检验武汉高校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响应效率:34.21%的高校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响应为积极响应型,响应效率较高;34.21%为弱响应型,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响应效率较低;31.58%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没有响应;校园容积率较高的高校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响应效率相对较高。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宣传,提高高校对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重视程度和响应效率,从而保证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以及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对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选取23个与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相关的指标,构建了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投入、土地产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可持续利用度4个方面,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以江苏省18个典型城市开发区调查数据为例,对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认为,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可以分为4个层次: ①超集约,即土地供求紧张,分值大于0.3; ②集约,土地供求平衡,分值在0~0.3之间;③基本集约,土地供求在一定时期内平衡,分值在-0.3~0之间;④欠集约,土地有所闲置,土地产出率较低,分值小于-0.3。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区域差异:苏南地区水平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而苏中地区高于苏北地区。据此,提出提高土地集约水 平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PSR概念系统,并据此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东北部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较高,西南部偏低,这主要是由于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所致;②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其PSR系统的协调度成正相关。这说明PSR各子系统及其内部各因子之间的协调性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模型可信度比较高,可供有关方面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开发区是城市招商引资和发展制造业的主要载体,对推进地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开发区空间资源趋紧和土地低效利用的结构性矛盾,本文从制造业企业用地角度,从实际用地效益、潜在用地效益、用地存在效益三个维度构建开发区用地效益理论模型,并从企业投入产出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用地布局效益与企业发展前景等五方面建立开发区用地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泰州经济开发区制造业企业用地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外资企业、设备与医药制造企业用地效益相对较高,而多数民营企业、石化与轻工企业用地效益相对较低,并依据评价结果对区内企业提出了差异化的优化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视角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决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银蓉  梅昀  孟祥旭  陈昱 《资源科学》2013,35(4):739-748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态是其宗地利用状态的集合,研究土地利用决策系统中各决策主体的行为特点和相互影响,对于改进土地利用决策,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土地利用决策过程的分析,明确决策主体和决策目的.然后,基于理性人的假设,借助于成本收益分析,分析土地开发商的行为;利用长期生产理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分析工业企业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上的投入变化,以及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同样,借助于成本收益分析和不同市场条件下的均衡,分析地方政府对土地供应总量的选择、对住宅和工业用地的供地策略,以及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技术条件和市场可接受的范围内,土地开发者的行为决策是尽可能地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以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并且由于商业、居住用地对区位敏感,土地获取成本较高,表现更为突出.对于工业企业用地,随着土地相对价格的上升,会促使其增加资本、劳动等其他生产要素,并挖掘现有土地的利用潜力,但依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这种投入增加,以总收益增长为前提.地方政府在土地供应量上有突破用地指标多供应土地的冲动;对于住宅、商业用地的供应可凭借垄断市场条件,以较高的地价获得高额的土地收益;对于工业用地,受到买方市场的影响,会倾向于以较低地价吸引企业落户.为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地方政府应通过规划指标的限制和利用监管,规范土地开发行为,通过设定工业项目投资强度门槛,提高工业用地的集约度;同时,也需要通过有关法律、政策制度的完善,规范地方政府的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13.
杨波  苏娜 《科研管理》2011,32(8):42-50
本文运用熵检验的实证方法研究对湖北省高科技企业2004-2007年期间的投融资绩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高科技企业投融资绩效不随投融资总额上升而上升,投融资绩效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在湖北省五种不同高科技行业中,医药制造业的投融资绩效最好,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绩效最低,表明具有高附加值和快速成长的行业具有更好的投融资绩效。因此,政府部门不仅仅要关注高科技企业投融资数量的增长,更应注重提升科技投融资绩效。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是中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以《中国制造2025》政策出台为准自然实验,利用A股上市公司2010-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了智能制造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及机制。研究发现:(1)智能制造政策能有效促进智能制造领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2)智能制造政策一方面诱导企业增加无意义或低效率的研发投入,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增加有效发明专利数,进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3)智能制造政策作用效果在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市场化程度地区的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证实了智能制造政策的作用效果,并部分打开其作用机制黑箱,对下一阶段智能制造产业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伟  李阳  吴群  郭贯成 《资源科学》2012,34(12):2256-2264
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比较的前提是不同区域或行业间应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首先阐释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可比性问题,然后设定了产业差异修正系数,在对江苏省各工业行业土地利用指标进行产业差异修正的基础上,评价了各工业行业及各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指标经过修正后,行业间差异和区域间差异明显变小,个别指标出现了在不同区域间的优劣转变;②苏南、苏中、苏北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度差异较大,从全省工业行业情况来看,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偏低,黑色金属冶炼、造纸、石油加工、机械制造类、通信电子类行业土地集约度相对较高;③产业差异修正前后,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苏南工业行业平均土地集约度低于苏中。  相似文献   

16.
苏锡常地区1995年至2005年城市用地扩展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较详尽的统计资料,利用SPSS软件,对苏锡常地区1995年~2005年城市用地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近11年来,该地区的城市用地总面积年均增长45.55km2,增长率为12.83%,呈现出高度线性递增;受人口增长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县级城市(吴江市、张家港市、江阴市、溧阳市和昆山市)的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增长率远高于地级城市市区的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增长率;②二元变量相关分析表明,城市用地扩展与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年平均工资和房地产投资完成额皆成高度正相关关系;但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才是影响该地区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因素,二者不但自身对城市用地的扩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它们通过刺激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年平均工资和房地产投资完成额的增加对城市用地的扩展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昱  夏君诺  王晓娜 《科研管理》2022,43(2):118-125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与金融业深度融合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研发投资有何影响?本文使用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18年微观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非参数分位数模型探究了产融结合对不同类型研发投资的非线性异质影响。研究发现:(1)产融结合对不同研发投资存在非线性效应,对研究阶段投资表现出显著抑制效应,而对试验开发阶段投资呈现出“N型”影响特征;(2)产融结合对不同类型研发投资具有异质影响。随着分位点提高,其对研究阶段抑制效果更明显,对试验开发促进效果不断加强,但存在最优界限;(3)随着产融结合程度加深,其对国有企业研究阶段投资具有明显挤出效应,而对开发阶段促进效果显著;相反,能够提高非国有企业研究阶段投资水平,而不利于其试验开发阶段投资。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企业通过产融结合进行外源融资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研发类型,选择与自身创新能力相适应的产融结合水平,为达到提升研发投资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跟踪研究发达国家实施制造业振兴战略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造企业创新产生的政策效果及影响机制.从逆向技术溢出的视角,将发达国家制造业振兴战略的政策冲击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7年"走出去"的中国上市制造公司样本,主要采用双重差分法、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制造业振兴战略总体上对中国制造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