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科学钻探是获取地球深部物质和了解地球内部信息直接、有效和可靠的方法,是地球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也是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科学钻探井被誉为人类的“入地望远镜”,科学钻探钻机被称为地球内部物质的“采样器”。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动力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兴吾 《软科学》2000,14(4):9-12
20世纪 90年代 ,江泽民同志在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宣传和贯彻落实中 ,进一步确立起“科学技术动力观”。江泽民同志指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突破 ,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笔者认为 :江泽民同志的“科学技术动力观”是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确立起来的社会发展观 ,它全面、深刻地突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  相似文献   

3.
地球科学是以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与环境效应为研究对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一门科学。地球科学既研究过去,阐述地球演化历史,又面向未来,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是一门既能拓展人类知识前沿又能服务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科学。文章在梳理国际地球科学发展趋势和总结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现状与科技资助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地球科学发展应从系统科学和国家需求的视角部署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计划。从地球系统整体出发,关注地球系统各圈层、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四个面向”引领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开展有组织的重大科学研究,完善科技资助与评价机制,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4.
团结 奋进     
科学和技术是创造未来的力量与途径,在科学和技术进步中,人类将形成新的高尚的一代;地球是人类活动的平台,是人类的立足之地,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善待地球,过分“改造”它,必定会吃到她赐予的“苦果”的,这一点要切切记住。而地球科学则是我们认识地球,处理好与地球关系的基础,归根到底地球科学也应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科学技术是现代文明的支柱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根本保证。因此,全球研究决不仅局限于对地球的科学研究,而且寄希望于航天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的参与。造福于人类本是航天事业的发展使命。近40年来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取得了数十倍于以往人类发展史上的经济成果。航天技术也必将对保护和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作  相似文献   

6.
以历史的角度看待地球科学观的形成与发展,以地球科学技术的五大体系特征、高新技术带来的地球科学技术进展论述地球科学的科学观与技术观。科学的发展除了要有正确的科学观之外,还必须有先进的、合适的技术观与之相互配合。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与技术是不可分割的,地球科学在前进和发展的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回顾近代科学发生以来的历史,无论持什么观点、信奉什么主义的人都会承认,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推动人类社会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她引领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她成为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砝码,她也是后发国家追赶的重要动力和手段。近代科学富涵的追求客观真理和理性质疑精神,推动了欧洲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社会变革和政治革命的思想基础之一。对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系统的科学认识,成为20世纪人类社会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的科学基础。在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中形成并不断丰富的科学方法和方法论,已成为社会治理、生产管理、科学决策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回顾近代科学发生以来的历史,无论持什么观点、信奉什么主义的人都会承认,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推动人类社会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她引领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她成为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砝码.她也是后发国家追赶的重要动力和手段.近代科学富涵的追求客观真理和理性质疑精神.推动了欧洲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社会变革和政治革命的思想基础之一.对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系统的科学认识,成为20世纪人类社会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的科学基础.在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中形成并不断丰富的科学方法和方法论,已成为社会治理、生产管理、科学决策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教育文化两大方面。江泽民同志指出 :“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发展科学技术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战略方针。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建设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 ,以高水准的社会风貌为科技发展提供良好思想氛围 ,对实现我国新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 ,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科学技术发展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进步 ,而且对人们认识客观世界 ,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科学精神、科…  相似文献   

10.
陈晓霞 《中国科技信息》2007,(22):170-170,174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基于系统观、辩证观、科学观对管理实践的理论深化,有利于管理者克服孤立、片面地研究、认识、发展管理和管理科学的传统做法,促进企业管理的系统化和优化,进而能有效地推动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STS视野中的科学技术之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 《科学学研究》2003,21(Z1):11-13
文章认为,科学技术在STS领域内应被视作社会活动之主体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外显。其本质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从一开始就是推动社会进化的主要原动力;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社会的异化而又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负面效应。环境伦理观的核心是:人类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物种服务,维护地球生态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兴起与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大道  樊杰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3):290-300,319
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兴起,是在全球可持续性科学蓬勃发展中、以着力解决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为特色的学科创新。将区域作为一个开放、动态变化的系统,探讨其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状态及应对能力,研究区域系统中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以及区域内部不断增长的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协调程度,解剖在科技、体制、文化不断创新驱动下的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竞争能力,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最受关注的科学命题,也使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在弥补地球系统科学重自然圈层相互作用、轻自然与人文圈层相互作用的缺陷方面具有独到的学科价值。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在助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可持续城市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咨询报告、主体功能区划和灾后重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家和地方重大地域规划的研制,在促进区域差异化发展、重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经济布局、走可持续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方面,影响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决策,转换为政府行为,已经或正在改变着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文献和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科技进步主要由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单位能源经济效益、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程度等五个主要因素来反映.实证分析了我国1980年至2007年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并预测至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可达到60%左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韩晋芳 《学会》2014,(5):14-18
科学与社会环境之间表现出明显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科学的发展需要社会提供宽松适宜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科学组织和科学家通过其活动和行为规范来影响科学的生存环境。在近代科技社团发展过程中,科技社团通过发挥其功能,为社会的科学化、民主化创造条件,从而也为自己的自组织演化创造着条件。近代科技社团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亦有很多值得当今科技社团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和要求与物质生产、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结构等变化密切相关。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病患,而且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身心的培养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发展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能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文章从系统科学角度分析循环经济系统的整体性、要素、结构与功能及与环境的互塑共生关系。并指出发展循环经济应从系统角度把握,注重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性、要素塑造、环境营造和层次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东创新驱动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从"政府行为-社会创新-综合实力"(GSC)角度构建指标概念模型,实证分析政府行为对社会创新的当期和持续传导效应;在此基础上,设计监测分析框架,提出二维矩阵图和深层结构分析法,并以A市为案例进行应用。旨在帮助科技管理部门深入了解本地创新驱动发展优劣势,进一步改进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本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从投入、环境、产出三个维度构建了科技服务业指标体系,采用2012—201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GRA模型分析科技服务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基于CRITIC权重法构建科技服务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指数,探究科技服务业三个维度影响因素的助推效应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各指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指标的关联性较强,科技服务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好的助推作用;科技服务业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不断增强,同时综合助推效应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投入助推效应指数高度吻合,且投入助推效应指数是促进综合助推效应指数正向增长的核心指标,环境助推效应指数和产出助推效应指数是综合助推效应指数保持稳定变化的基础性指标。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进一步增强科技服务业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应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科技体制的演变,历经体系初建、全面规划、体制改革、构建国家创新体系4个时期。文章通过回顾史实,探讨各时期科技体制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举措的变化。研究表明,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是中国科技体制的重要特征;国家发展的目标与需求、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与趋势,是中国科技体制演变的两种主要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有关键的支撑推动作用,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面对未来创新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科技服务业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性。在分析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1995—2012 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科技服务业有关数据,通过空间基尼系数等,解析了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态势,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考察了我国科技服务业存在的区域非均衡性,阐述了中国科技服务业非均衡发展的深层原因,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认为对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业态的科技服务业,分别从横向支撑体系、纵向支撑体系、结构支撑体系以及不同区域发展路径提出推进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