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出口是最为普遍的国际化扩张战略,是促进新兴市场企业成长的重要路径。现有研究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检验了“出口学习”效应,但较少关注新兴市场企业出口学习结果的差异。本研究通过整合组织学习和注意力基础观理论,基于世界银行2008—2012年对东欧和中亚地区企业经营环境的调查数据,运用Tobit回归,审查了出口战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检验了注意力结构化分布对出口学习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组织注意力的结构化分布,导致了新兴市场企业出口学习结果的异质性。具体而言:(1)新兴市场企业出口战略能够提升其产品和流程创新绩效;(2)国有所有制、财务冗余会提升出口战略对流程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网络营销能力会提升出口战略对产品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深入研究了上汽集团工艺创新战略的演进,强调了技术后发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以工艺创新为主导的,以引进先进的制造设备和工艺技术来启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国产化作为企业工艺技术发展的突破口,为了适应和保障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企业不断进行工艺革新和生产流程优化。随着对已有工艺技术范式的深入学习和实践,企业开始注重自主工艺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战略性工艺创新能力的积累,最终在新的技术范式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邬爱其  李生校 《科学学研究》2011,29(12):1906-1913
 从强调“到哪里学习”转向重视“向谁学习”,从强调大公司的作用转向重视新创企业的力量,是促进产业集群升级的新思路。通过将创业和创新搜寻理论引入产业集群研究,以浙江省新创集群企业为对象,本文实证检验了专业知识搜寻战略对新创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创集群企业采取着竞争广度和深度、合作广度和深度、业外广度和深度等六种专业知识搜寻战略,不同的搜寻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竞争广度与深度、业外深度三种搜寻战略有助于产品创新,竞争广度和合作深度两种搜寻战略有助于市场创新。论文最后简要讨论和总结了相关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婧  段艳玲 《科学学研究》2010,28(6):912-919
考察了出口涉入程度和出口市场环境、出口企业市场驱动型组织学习以及新产品绩效之间的关系。基于对220家制造型出口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具有更高出口涉入程度、在竞争强度更大的出口市场上经营的企业倾向于更多从事市场驱动型学习活动;市场驱动型学习对出口市场上新产品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之下,顾客驱动型组织学习对新产品绩效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研究为我国制造型出口企业基于市场导向的组织学习战略执行、改善产品创新绩效和出口绩效提出了管理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整合性研究较少的现状,基于知识获取与产品内分工整合视角,探讨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过程并提出4类融入路径。其中,专一化路径强调全球产业链上下游长期交互式学习机制建立生产制造领域的专业化优势;链条升级路径注重正式、离散的全球研发机制驱动企业所处产业链环节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差异化路径侧重同行或跨界深度交互式学习机制发展产品本地市场竞争力;市场领先路径突出正式、以我为主的研发机制形成全球市场领先优势。最后从战略投入、能力构建、路径选择、价值实现等方面提出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石盛林  陈圻  张静 《科学学研究》2011,29(8):1251-1257
 以289家中国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高管团队认知风格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团队分析型认知风格偏好工艺创新,并通过工艺创新影响企业绩效;创造型认知风格偏好产品创新,并通过产品创新影响企业绩效。研究发现为促进中国制造企业产品创新提供了战略指导,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从全球产业链的低利润区向高利润区的升级,关键在高管团队认知风格的转变,在感知和处理信息能够更具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受已有框架的束缚。最后分析了局限性和未来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化已成为新兴经济体国家实现创新追赶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利用2014-2016年879家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数据,针对企业多种国际化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并突破传统资源观和学习观,验证企业吸收能力在国际化行为与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及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国际化行为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其中海外人才促进效果最强,海外出口次之,海外研发最弱。2.企业吸收能力在部分国际化行为与创新绩效间存在中介作用。3.研发投入在不同国际化行为与吸收能力间均存在调节作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8.
赵立龙  魏江 《科研管理》2015,36(5):118-126
本文以华为公司为案例,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探索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与技术能力的战略匹配关系。研究发现:当企业技术能力较弱时,实施渐进式服务创新战略为顾客提供完备的产品支持服务,能有效增加产品价值提升市场绩效。当技术能力较强时,实施突破式服务创新战略,能够与技术能力形成知识溢出效应,更有助于市场和财务绩效提升。本研究拓展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研究的理论边界,研究结论对中国制造企业选择和实施服务创新战略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际产能合作"是我国应对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国际贸易格局调整的新探索。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产品输出型海外市场模式面临的"三种双向压力"等现实困境,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国际产能合作的战略价值,应用装备制造和基础设施等国际产能合作重点行业相关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国际产能合作战略实施的预期绩效。结果表明,国际产能合作在引领中国制造业海外市场模式转型方面具有显著的国家层面"战略价值",但是企业层面的"微观绩效"影响比较复杂,"市场嵌入"和"文化嵌入"对于"微观绩效"具有促进作用,"生产嵌入"则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国际产能合作代表了我国制造业海外市场战略转换方向,但是不应片面追求海外"生产性资产"扩张,而是要以"生产嵌入"作为"载体"和"纽带",以"市场嵌入"和"文化嵌入"作为战略重点,以此提升国际产能合作的"微观绩效",并谋求国际产能合作的国家层面的"战略价值"与企业层面的"微观绩效"契合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机械加工制造工艺的不断提升,以及精密加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升级都给传统的机械制造工业企业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求企业不断学习新的机械制造工艺和精密加工技术。并且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企业情况进行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胡查平  汪涛 《科研管理》2016,37(11):119-126
成功实施服务化战略转型的制造业企业究竟是怎样适应性的对服务化战略进行转型升级的?其基本演进路径又是怎样的?既往研究没有做出充分的解释和回答。本研究对3家本土服务化战略转型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演进路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总结归纳了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升级路径的理论模型。理论模型表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升级的过程,即是制造业企业在其"核心能力"介入市场竞争过程中存在诸多竞争性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升级其"服务化战略"的过程。与过往研究相比,本理论模型重在突出了战略升级阶段的核心能力是如何演进,以及每一演进阶段存在的问题又是如何推动制造业企业基于顾客视角对服务化战略实施升级的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为传统制造业企业实施服务化战略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吕文晶  陈劲  刘进 《科研管理》2019,40(4):145-156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升级的迫切需求。本文以海尔集团智能制造平台COSMOPlat的建设事件为例,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剖析了海尔COSMOPlat的智能制造模式及其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动态机理与具体升级路径,并构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基于智能制造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整合分析框架。研究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制定升级战略需考虑所在行业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并相应通过智能生产、智能服务与智能产品转型,以智能制造为依托选择适应自身的升级路径。同时,领先企业可通过智能制造向行业制造平台转型,从而带动产业相关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整体升级。研究结论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全球价值链相关研究,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全球制造业格局大调整中,数字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高阶迭代,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将解构的数字技术可供性划分为积累可供性和变异可供性,并基于搜索视角探讨其对企业数字创新价值实现的影响机制。通过对894家先进制造业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积累可供性对企业数字创新价值强度和价值范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变异可供性对企业数字创新价值强度和范围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一致搜索机制在积累可供性与数字创新价值强度、变异可供性与数字创新价值范围之间都起到了强化作用;而敏捷搜索则强化了变异可供性和数字创新价值范围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对于厘清数字技术可供性、企业数字创新价值实现机理有显著的理论贡献,同时为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创新价值实现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资源能力视角解释用户驱动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过程逻辑,基于动态资源基础观和价值共创理论分析互动导向、战略柔性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使用Amos 240对319家样本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战略柔性在互动响应能力、顾客授权、顾客价值管理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顾客理念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2)售后服务情景下资源柔性对互动导向与服务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高于协调柔性,相反,增值服务情景下协调柔性的中介作用更显著。研究在还原互动导向多维度构念的基础上,发现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需打破组织边界引入用户参与价值共创,依据资源柔性与协调柔性的演化水平为用户提供创新性服务。  相似文献   

15.
杨波  李波 《科研管理》2021,42(1):47-56
本文将2014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正式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2009—2017年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汤姆森全球并购和国泰安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建立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企业专利创新的数量和质量,从而促进了企业创新升级。异质性分析显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不同省份企业的创新升级,而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成熟型企业相对于新兴型和瓶颈型企业,“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升级的效果更为明显。究其原因,“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提升市场竞争力度、提高研发投入强度、缓解融资约束程度和推进价值链攀升四个机制,促进了企业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16.
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能力锁定效应使其难以实现向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攀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跨越成长瓶颈提供了机会,可以通过嵌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成的区域价值链实现迂回升级。跨界搜索是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获取异质性和互补性资源的有效方式,在嵌入“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过程中,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技术驱动型跨界搜索、市场驱动型跨界搜索和生产驱动型跨界搜索,充分挖掘这一区域价值链上蕴含的成长要素,为企业升级集聚能量,从而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位势的跃迁。  相似文献   

17.
组织生态视角下制造企业服务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挺 《科研管理》2019,40(6):153-163
一般认为,通过服务化构建产品差异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但现有的文献较少考虑到服务化战略开展的环境匹配问题。本研究尝试从组织生态角度分析各种环境因素对中国企业服务化战略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增进了研究者对于中国服务化战略推进的认知,为决策层制定推进我国制造业向服务化方向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创新管理和创新经济学的视角,从理论上分析了自主创新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机理,提出了自主创新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和市场竞争程度及人力资本水平对“自主创新–国际竞争力”关系的调节效应的假设,并利用22个中国制造业行业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自主创新的各个指标对中国制造业提高净出口率指数、比较优势Michaely指数、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说明自主创新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正日益重要。(2)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行业,在国际竞争中越能从自主创新中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9.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智能+”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智能+”、集成创新、环境动态性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探索“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能+”U型影响制造企业创新绩效,“智能+”U型影响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智能+”与创新绩效之间的U型关系,也正向调节“智能+”与集成创新之间的U型关系。研究结论为中国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如何快速协调机会情境与战略执行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商业模式既定框架以抢占市场先机成为实践界和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蒙草生态”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基于动态资源管理视角探究机会窗口驱动下主导逻辑指导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进路径。研究发现:(1)主导逻辑作为管理者感知外部情境的认知桥梁,因其呈现较强能动性使得组织可以快速捕捉外部机会情境信息进行内部战略响应与更新,是组织将信息内化的重要媒介;(2)动态资源管理具体表现为主导逻辑指导下资源能力与资源行动交互产生瞬时行动驱动差异性战略结果生成的过程,其作为沟通管理者认知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组件,推动了管理层认知向组织战略执行层行为的跨越;(3)管理者与外界机会情境互动产生的主导逻辑指导企业改变资源能力与资源行动的协奏模式促使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依次形成“市场适应型-技术引领型-共享开放型”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