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汪文新 《科教文汇》2012,(17):142-143
知识和思维能力体现的是工具特征,而人文素养体现的是对"人"的关怀。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获得和思维训练,还应关注学生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素养。以提高人文素养为目标,以知识的输入和输出为基础,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的阅读教学就是"知识.思维.人文"教学法。  相似文献   

2.
“知识人”假定的社会基础与理念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化和知识观的当代发展从不同的层面昭示:人、知识和社会三者在知识社会的发展中是内在统一和不可分割的。知识社会的发展为“知识人”假定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知识观的当代发展为“知识人”假定提供了崭新的理念基础。“知识人”的理论假设作为知识社会的社会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的人性基础渐显端倪。  相似文献   

3.
朱超平  王新生  朱小伟 《中国科技信息》2011,(23):195+203-195,203
地理学科以其丰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在培养人文精神方面有着学科优势。但在当前地理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教育存在着思想上的误区和行动上的不足,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致使学生在资源观、环境观等方面的人文素质偏低。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希望在地理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地理学科优势,对丰富学科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等医学教育迫切需要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论述了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应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5.
个人表现出的人文素养所代表的是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社会所表现出的人文素养是社会经历的漫长历史所积累的文明程度,这也是对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评价参照。就教育而言,不仅知识重要,学校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与素质教育也非常重要。在现在这个人文教育较为不足的年代,护理教育也应该紧随社会的步伐,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才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秋月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166-166,167
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主阵地。其最终目的在于育人,即教会学生学会做人,能够正确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之和谐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接受祖国的优秀文化和人类的进步文化,形成完满美好的人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成为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兼备的具有现代文明的人。同时人文教育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知识的哲学含义为逻辑起点,以“教育是以人为载体藉以保存、传播、发展知识的社会活动”为前提假设,来说明知识的三种形态(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人文知识)对应教育的三种形式(自然教育、社会教育、人文教育);以知识经济是以教育为支撑的经济为逻辑中介,最终落实到教育的三种形式引发教育三种价值取向的选择(教育的自然价值、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教育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8.
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引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从而传承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形成和发展的规定性,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本体论基础;新的知识观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的观构成了实践教学的价值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地,如何把理论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更好的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效果,本文对在政治课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温泉 《科教文汇》2021,(13):24-27
知识是人类在改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系列智力成果的结晶。教育活动是一种以知识的授受为载体和内容,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为目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发展规律背后深藏着知识发展的逻辑,知识决定着教育事业的产生与发展,也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演化路径。默会知识理论和三重节奏循环理论加深了我们对知识和教育关系的认识。人类的智力、知识和教育三者的良性互动,形成了一种人类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自催化、正反馈的螺旋式上升进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孙蕊 《科教文汇》2011,(22):141-141,150
学习知识是形成能力、发展智慧的基础,知识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最终在知识面前获利自由。本文主要通过对"知识"以及教育目的的探讨,以英语教学为例来寻求知识教学的方法,希望使教学能够起到开发人的智慧、促进人的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程东亚 《内江科技》2007,28(3):10-10
知识观与教师有着内在的联系。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以知识为载体展开的,不同的知识观赋予了教师不同的话语权。客观主义的知识观背景下,教师所表现的只是一种虚假的话语权;后现代知识观动摇了客观主义知识观的基础,为教师话语权的赋予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语文的本质属性外,同时特意指出语文“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一特殊属性。赋予语文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为此,在面向新世纪人才需要的今天,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一、人文素质是现实和未来对人的需求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人们一般把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和艺术等统称为人文科学。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  相似文献   

14.
知识和信念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样教师知识观和教师信念之间也存在着关系,作为第二种形式的知识在进入第三种形式后,又可能转化为知识观和最高级的信念———信仰。这时候信念将发挥两种作用,一种是信念在个体选择知识观的时候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一种是将知识观转化成最高级的信念,即信仰。所以信念对知识观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目前我们除了树立与新课标相适应的知识观以外,重点是培养教师的信念。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而感受美、创造美则是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为古今中外教育家所公认。许多研究表明,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列宁也认为:"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人文教育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学生对人文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弄清人文素质的基本概念。钟对这种现象,大学人文教育要有所改现,探讨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国家的需要的重要,并提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柳小芳 《科技风》2011,(15):237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然而,传统的高职教育往往重专业、轻人文,造成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缺乏学习和工作所必须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高职院校应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改革教育结构,增加人文课程的比例,将人文知识融入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并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人文教育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学生对人文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弄清人文素质的基本概念。针对这种现象,大学人文教育要有所改观,探讨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国家的需要的重要,并提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是人文性,人文教育是不可以从教育中中剥离出来的。人文教育的核心,即人性教育,是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育人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近年来高校事件的频现,引发了人们对人文教育缺失的高度关注。人文精神失落、价值理性式微,已引起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关于人文教育的讨论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方面剖析人文素质的内涵,并从这两方面重点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影响,同时文章从"文化自觉"的角度说明良好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