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淑敏  李正风 《科学学研究》2018,36(7):1170-1179
通过对贝尔纳奖获得者进行作者共被引分析,采取多元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绘制STS领域的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其存在七个学术子群,并确定了各子群的主题,按因子分析方差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SSK微观进路”、“科学技术的女性主义研究”、“科学体制社会学”、“技术论”、“争论与风险研究”、“SSK宏观进路”、“科技史”;获奖者在研究内容上存在大量交集,研究主题渗透交叉、依赖较紧密;尽管Thomas Kuhn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影响最大的STS学者,但在STS学术共同体中,Bruno Latour影响力却是最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端人才的地理流动、空间布局与组织集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端人才在国别、区域、机构和部门的环流和聚集是一种积极的利益共享机制,既是创新资源和高端人力资本优化配置的组成部分,更是全球化时代知识传播和技术扩散的主要途径。利用1994-2014年“国家杰青”获得者和1999-2014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数据,对共计5074名学者的职业流动情况进行追踪,获得626名具有职业流动经历的学者样本。通过分析其职业流动路径,发现:高端人才在区域间的流动总体符合“孔雀东南飞”的特点,东南部的人才环流形态初步形成;人才流动中的“中西部危机”和“东北部困境”的典型表现是严重的人才逆差;从组织视角来看,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是高端人才的主要输出地,高校则是主要的接收地,其中的“精英大学”是高端人才的主要聚集场所;在周期和时间序列上,高端人才出走存在“七年之痒”和“47岁现象”,且有日益提前的趋势;高端人才出走与学术资本获得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与行政资源与经济资本的关联较松散。促进高端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需要解决市场失灵以及公共政策合法性和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3.
选取海尔集团作为主案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TCL公司作为辅案例展开纵向案例研究,分析了国际接口、资源体系及技术创新战略在后发企业国际化三个阶段的演化进程,得到以下研究发现:一是归纳了国际接口、资源体系与技术创新战略在国际化三个阶段的渐次演化规律,即国际接口从“内向引入”为主要特征向“全球配置”为主要特征演变;资源体系从“产业配套资源主导”为主要特征向“行业声誉资源主导”为主要特征演变;技术创新战略从“外来技术本土化”研发、“外向技术学习”为主要特征向“全球化研发”、“全球战略性学习”为主要特征演变。二是依次分析了三者在各个阶段的静态适配以及动态协同演化关系,提出三者间“链式旋进”的共演模型。  相似文献   

4.
姜松  孙玉鑫 《科研管理》2020,41(5):32-39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然而囿于对数字经济本质的不同理解,社会各界对二者的关系存在诸多争议。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必须对数字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效应和特征进行判断,以澄清争议、深化理性决策。立足这一大背景,本文基于我国290个城市截面数据,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分位数回归和截面门槛回归方法,实证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总体效应、条件性和阶段特征。研究发现:在总体层面,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显著为负,已产生“挤出效应”。在条件性方面,不同实体经济水平条件下,数字经济的“挤出效应”存在恒定性,但挤出程度会边际递减。在阶段特征方面,数字经济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跨越临界值前,表现为“促进效应”;跨越临界值后,表现为“挤出效应”。进一步的空间差异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实体经济的影响表现为“挤出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则表现为“促进效应”。最后,基于实证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贾旭东  衡量 《科研管理》2020,41(5):151-163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令世人瞩目,也积累了大量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以何种方法论对这些特色实践进行理论总结是管理学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扎根理论是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的优秀方法论,但其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学派的“丛林”,使初学者望而却步。本文在充分回顾国内外有关扎根理论的代表性研究基础上,梳理了扎根理论发展的脉络及不同学派,对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扎根理论、程序化扎根理论、建构型扎根理论的数据编码流程进行了比较,基于定性与定量研究思想的视角梳理了其演化过程与路径。本文认为,“扎根精神”是扎根理论不同学派共同的学术精神,在秉持“扎根精神”的基础上交流融合是扎根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基于“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及已有研究基础,拟提出“扎根方法论(Zhagen Methodology)”,为推动中国本土管理研究、构建中国管理学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针对SCI和SSCI数据库1997-2016年的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III和Alluvial flow等软件,通过“文献共被引聚类”、“标志性文献”、“突发文献”和“突现词”等指标开展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视化科学计量分析,揭示了20年间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热点及演化过程,探究了未来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趋势。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热点包括“价值创造”、“开源”和“商业模式挑战”等;热点呈现出由20世纪末期的“信息技术”,21世纪初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和“大规模定制”,发展到目前的“云制造”、“云计算”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演进趋势;AMIT R、TEECE DJ、CHESBROUGH H和VENKATRAMAN N等人的相应研究成果是本领域热点文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3D打印”和“仿真研究”等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商业模式创新热点。本研究可以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发展,为学者明确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方向,为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指引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交网络平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SNS)的发展,学术文献在SNS上开始广泛传播,也促进了科学家在SNS上进行学术交流,这对学术生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学术文献在SNS传播是科学家之间的“非正式学术交流”和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非正式科学传播”在SNS平台上的延展。本文对30290篇进化生物学(Evolutionary Biology)WoS文献数据和Altmetrics.com平台Twitter转载数据进行了时间和空间计量及比较分析,对学术文献SNS交流活动进行解读。研究发现,第一,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弱,并且Altmetrics主要受到社交网络平台交流影响;第二,社交网络平台交流偏好于非正式科学传播,是一种新型的“社交网络+科普”科学传播模式;第三,社交网络平台的交流存在时空特征,在交流时间上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交流地域上也具有较高的国家倾向性。  相似文献   

8.
张波 《科学学研究》2018,36(8):1414-1420
通过对国内既有文献的梳理,本文以“人才”概念为出发点,从历史视角、学科视角和政策视角勾勒出人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梳理了高端人才的测量标准,同时归纳出高端人才研究的“人格特质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政策分析视角”、“风险管理视角”和“空间分析视角”,提炼出时代性、政治性、专业性和多元性的高端人才研究特点。在研究方法层面,本文总结出“定量研究法”、“履历分析法”、“文本-内容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四种研究路径。最后,在总体评估已有文献基础上,分析了国内高端人才研究以及人才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9.
熊则见  杨敏  赵雯 《科研管理》2011,32(10):36-45
采用关键词词频分析对69篇研究高技术产品研发关键成功因素的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词频最高的十个关键成功因素包括:“技术”、“有效的项目团队”、“良好的沟通与反馈”、“用户/客户参与”、“有效资源配置”、“有能力的管理者”、“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强力有效的经营能力控制”、“简单和柔性的流程”和“明确的目标/长远目标”。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历年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论文逐一分析了高科技产品研发关键成功因素的变迁及背后的原因,有利于了解该研究领域的现状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0.
程齐凯  李信  陆伟 《情报科学》2019,37(7):41-47
【目的/意义】构建一个较大规模的学术文献词汇功能标准化数据集,并对其进行描述分析,以期为学术检 索、文献推荐和科学计量等应用研究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撑。【方法/过程】在学术文本词汇功能框架的基础 上,针对“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这两种领域无关词汇功能,生成学术文献词汇功能自动标引规则模板,开发相应 的词汇功能标注平台,对88 865篇计算机领域文献进行自动标引,并对得到的数据集进行整体分析、热点和趋势分 析以及研究方法特点分析。【结果/结论】得到一个包含23 221个不重复研究问题的Topic数据集、18427个不重复研 究方法的Method数据集和30 145个“问题-方法”对的Topic-Method数据集;人工检验准确率高于95%。此外,文 章还创新性地提出了研究方法的 “功能特点”,并进行了相关实践。  相似文献   

11.
王东林  耿敬杰 《科研管理》2019,40(8):234-242
研究热点反映出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研究行为在特定时期的偏好,这种偏好的出现与那个“当下”的历史整体性紧密相关。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选择CSSCI数据库中1998—2015年间收录的广告学论文为研究对象,在Citespace 软件辅助下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时区知识演化视图。从30个高频关键词中筛选出6个高中介中心度和强突现的词汇,据此分析我国该阶段广告学科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同时,相关学者与文献介入到以上关键词盛行的社会和历史现场,使得广告学研究活动与宏观社会历史背景发生关联。研究结果表明,由特定社会情境引发的广告业界前沿议题直接影响了学界的研究热点及偏向。而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说,广告学研究重应用、轻理论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袁曦临  戴琦  宋歌 《科研管理》2019,40(11):12-21
旨在揭示双一流大学学科战略规划对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影响。选择从群体行为视角,探讨我国大学双一流建设规划的隐性逻辑及其存在风险。研究表明,标杆管理是中国大学学科规划的基本思路,大学排名及其指标体系成为锁定学科发展方向的重要工具,由此带来学科建设的马太效应和内卷化风险,而学科的多样性与均衡发展,才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袁曦临  戴琦  宋歌 《科研管理》2006,40(11):12-21
旨在揭示双一流大学学科战略规划对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影响。选择从群体行为视角,探讨我国大学双一流建设规划的隐性逻辑及其存在风险。研究表明,标杆管理是中国大学学科规划的基本思路,大学排名及其指标体系成为锁定学科发展方向的重要工具,由此带来学科建设的马太效应和内卷化风险,而学科的多样性与均衡发展,才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李飞  李达军  刘茜 《科研管理》2019,40(11):285
同行评议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但是在同行评议中普遍存在着非同行评议现象,这个现象没有受到学者们的应有重视。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研究并回答了3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非同行评议是不可避免的吗?其次,非同行评议带来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最后,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非同行评议人?  相似文献   

15.
李飞  李达军  刘茜 《科研管理》2006,40(11):285-288
同行评议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但是在同行评议中普遍存在着非同行评议现象,这个现象没有受到学者们的应有重视。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研究并回答了3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非同行评议是不可避免的吗?其次,非同行评议带来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最后,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非同行评议人?  相似文献   

16.
鲁晓  李正风 《科学学研究》2018,36(2):202-210
本文从“究竟什么因素影响中国高水平大学研究型教师岗位的就职”这样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问题出发,考察普遍规范和特殊因素如何影响高校教师的学术入职。通过对就职前科研成果、博士毕业院系、导师声望、海外经历、留校任教等因素的定量研究,本文发现体现普遍规范的学术产出的影响具有学科差异,反映社会文化等影响的特殊因素对高校教师入职有显著作用。文章具体分析了中国的文化背景、社会结构、学术劳动力市场对于高校教师学术任职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康佳立 《科学学研究》2019,37(9):1609-1616
“回顾研究”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此种方法,选取一段时间,对某一事件特别是完成后的回溯加以提炼和甄别,找出隐含的规律和代表的趋势,为今后类似事件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些有实践意义的解决方法。本文选取的两个战略计划和目标,均是日本官方公开定性并与其它国家有关战略类似的政策。其中在探讨“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时,以日本国家战略和目标的研究意义为缘起,选取从制定、实施到现在三十年有余的时间段,回顾并阐释了该计划制定的初衷和现状。然后与日本国家层面最新拟定的“社会5.0”大目标相比较,试图通过发现两者内部隐含的脉络,为“社会5.0”的未来走向提供预测。最后在更大层面上为国家战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个不限于日本一国的有实际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程韡  李振国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789-1799
OECD《需求侧创新政策》报告的发布,引起了我国政策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也留下了如何学习"先进"国家经验的政策难题。通过回溯需求侧创新政策及其代表性政策工具创新型公共采购的学术渊源,本文指出:对需求的不同理解、把握和反应能力从理论上构成了"先进"国家对该政策认知和实践迥异的原因。进而在样本有限的情况下,借助MVQAP方法实证了这种知行之间的张力并揭示了其背后所可能存在的"理性"。进而在回顾主要政策企业家埃德勒(Jakob Edler)博士政策倡导工作的基础上,澄清欧盟国家推行"万灵药"式需求侧创新政策的核心,在于为探索不同于美国式/技术推动型线性创新模型的发展道路提供必要的合法性基础。因此对于中国而言,还市场更大的空间去通过自身界定需求,以及重拾发现和解决创新激励与扩散问题的自信,才是真正需要我国学习的"最佳实践"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应璇  孙济庆 《科研管理》2016,37(10):153-160
本文指出传统的知识服务模式仍然是基于固有资源或系统的、针对用户独立兴趣所开展的"点对点"式粗放型静态服务,效率偏低;而用户的研究进程是动态的,存在明显的需求漂移状态,形成动态连续过程。因此提出精细化知识服务概念,围绕用户学术研究进程,动态跟踪用户需求在不同研究进度中的转移情况,以"面对面"的知识空间形式大大提高知识服务的效果,并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验证了用户需求漂移及知识空间的形成,以及论文所提出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