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村镇园林绿化工作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应该以促进村镇经济发展,改善和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加强村镇园林绿化建设的规划管理,实现村镇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协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势在必行。村镇园林绿化规划要坚持"经济、景观、生态"的原则,与农、林、果、牧、药、游业发展有机结合,科学规划,精细管理,打造和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村镇域经济的各类园林化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从村镇规划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等三个方面对加强我市村镇规划建设进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伴随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国不少村镇出现“五化”(非农化、老弱化、空废化、污损化、贫困化)现象,成为制约中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障碍。构建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与测算方法体系有助于支持村镇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水、土等资源优势,振兴乡村经济,改善村居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本文梳理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脉络、应用领域与尺度特征,并以村镇地域系统为对象,从综合性与地域性视角界定了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从承载力与承载体及其相互关系切入,剖析了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和外延。在对村镇建设类型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要素的互馈关系,探讨了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互作用机理。最后,通过指标体系与系统模型构建,采用“短板原理”,初步构建了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体系的理论模型。本文主要贡献为完善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体系以及系统评估方法,同时对于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有着辉煌的历史成就,拥有富饶的自然资源和林农文化特征,但是黑龙江省村镇的建设却在我国经济发展转移的进程过程逐渐衰落。中自国家颁布实施现存振兴战略的发展目标以来,我省大力推荐新农村、特色小镇、旅游小镇等各类形式的特色村镇建设,村镇的形象有了显著的提高,村镇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村镇的建设发展和振兴并不仅仅停留在村镇风格的统一、建筑的翻新以及道路和设施的完善这些物质条件基础上。新农村建设更应该注重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发展,村镇规划中的精神文明建设更需要一种符合我省村镇地域文化特征的公共环境景观来达到一种人与自然,文化与艺术,农忙与休闲相结合的环境效果,从根本上提高村镇人民的生活品质,满足精神建设需求,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文明生态村镇工作,广泛动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创建活动中来。加强土地利用,保护性开发村镇特色资源,使其具有不同于城市的独特产业与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大量的村镇住宅土地也开始走向整体出让,规模开发。村镇里也开始积聚了不同的居民阶层分布,有坐名贵汽车出入的社会富豪,有依靠公用交通工具的小康之家,有驻足村镇产业的企业家及工人等。但不同社会阶层及家庭在现代生活中都开始趋向一种共同的追求,即:一个温馨、舒适、便捷的现代居住环境。现结合自身的项目开发经历,着重从分析传统村镇住宅存在的问题、村镇的区位和产业特点以及住宅小区开发项目类型来对村镇住宅小区开发模式做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十一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村镇建设管理一直是国家关注的焦点。在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强化村镇建设的管理,提升村镇建设的效益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摆在村镇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主要是从阐述当前我国村镇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强化我国村镇建设管理的创新路径,以期能够为我国村镇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晶  薛东前  代兰海 《资源科学》2020,42(7):1262-1274
农产品主产区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前提下,需要适度的村镇建设活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甘肃省临泽县为例,构建了一套适宜于农产品主产区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思路方法,分析了承载力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需从村镇建设活动对资源环境的需求和资源环境对村镇建设活动的支撑两个维度来构建指标体系,农产品主产区应重点关注耕地资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耕地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的容纳能力。②临泽县村镇建设资源承载力大于环境承载力,综合承载力整体偏低;村镇建设承压状态两极分化严重,耕地资源以盈余为主,水资源和环境以超载为主;空间上,综合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呈现明确的“南高北低”分异格局,且形成“沙河镇耕地资源低承载、高承压”“廖泉镇水资源低承载、高承压”“新华镇水资源高承载、低承压”显著集聚区。③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及承压状态空间分异是由资源环境本底、发展需求强度和政府治理力度共同决定的,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政府治理的润滑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环境整治。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的各种发展活动的带动之下,城市周边的村镇也被逐渐发展起来,加入到现代化发展工作之中。城乡统筹是我国社会实施的一种发展政策,主要是将城市与乡镇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相互影响,而在这种发展政策的影响之下,村镇的一系列建设工作也受到了影响,村镇的规划人员需要吸收城乡统筹发展工作之中的优秀理念,以此来完善小型村镇的建设工作,避免村镇在现代化建设工作之中处于不利的位置。本文对现代村镇规划建设活动的具体管理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越来越向往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但是所有的农民都迁向城市是不现实的,加强村镇规划,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就地解决问题,这是城镇化过程中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村镇规划的编制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农村社区为核心,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的发展原则,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服务,推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是现阶段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中重要的基础工作,而以往的承载能力研究多是面向大区域尺度,专门针对村镇建设的承载能力评估比较少。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自然资源部最新公布的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技术指南为基准,探讨了县域尺度面向村镇建设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选取的案例区为地处江南丘陵地区的江西省永丰县。通过永丰县村镇建设特点及其资源环境限制因素的初步评判,建立了以土地、地质灾害、生态为主要限制因子的种植业和村镇建设不适宜区判定的指标体系,划分了以行政村为基础单元的村镇建设适宜类型,测算了高开发强度和平均开发强度两种情景下的全县人口合理规模。研究结果表明:①永丰县种植业和村镇建设不适宜区面积分别为1779.77 km2和1838.68 km2,剔除重叠面积后为1838.94 km2,占全县面积的67.81%。②按照各村不适宜区面积、现状人口、村镇建设的情况,全县216个行政村可被分为生态保护重点村、种植业发展重点村、中心集聚重点村和其他村4大类。③当地高开发强度和平均开发强度情景下,全县耕地种植业可承载的最大人口规模分别为135.38万和140.10万人。④按照人均建设用地100、140和200 m2测算,高开发强度情景下,全县村镇建设用地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4.05万、60.04万和42.03万人;平均开发强度情景下可承载的人口规模分别为54.61万、39.01万和27.31万人。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现行“双评价”技术指南的应用与完善提供案例支撑,也可为永丰县实施乡村振兴和村镇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空心村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其不仅是对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与低效利用,更映射出农村社会组织结构的失调。城乡二元结构所引起的农村经济格局失衡是导致农村人口流失、形成空心村的直接驱动因素,因而合理的经济保障体系构建成为空心村整治的核心环节。本文基于离心力与向心力的不均衡关系,提出了空心村演化的非等量动力机制,其中经济动力对于农村空心化的作用显著并同时存在着层级间的传递。通过选取滇西南的大理市和山东半岛的禹城市、青州市作为典型村落案例区,重点梳理了不同类型农区空心村整治过程中的资金分配、资源配置以及补贴政策的差异性问题。为实现空心村整治后农民的安居、就业、收入的长远保障,有必要进一步强调“保障补偿主体、发展优势产业、完善配套设施、拓宽融资渠道”等空心村整治保障对策,并重视保障对策间的统筹协调,从而协同推进中国乡村空间重构和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引力模型的县域中心村空间布局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中心村空间布局方法的探讨和创新,不仅能丰富中心村建设研究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是中心村合理布局和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以空间相互作用为着眼点,在构建村镇“质量”表达的基础上,通过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出县域小城镇对农村居民点影响的引力值。然后从人口结构、村庄规模、经济条件、基础设施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治县农村居民点的发展实力进行评价。与此同时,以综合的视角定量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所处的生态环境条件,并划分成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3个适宜性等级。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居民点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区分与组合,确定了21个空间位置适宜、发展实力强、生态环境适宜性等级高的农村居民点作为长治县中心村建设方案,随后降低对发展实力的要求,另择13个农村居民点作为中心村备选方案。研究结果符合当地实际,为长治县中心村的空间布局和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湖流域的开发和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为我国大江大湖区域综合开发提供良好示范,是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任务。节能减排工作是大湖流域环境治理的研究重点,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节能减排系统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节能减排系统的3个公共因子:资源利用率、绿色能源、政策措施,并由此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可持续发展能源、制定合理政策措施的三大节能减排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贫困地区时空格局与差别化脱贫政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文章在脱贫现状及贫困格局分析的基础上,解析我国贫困地区资源承载能力特征,识别贫困地域类型,提出实施差别化脱贫政策建议,以期为创新扶贫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地实施精准扶贫提供决策参考。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相对贫困仍然凸显,且发展差距趋于扩大;贫困地区集中连片分布态势仍未转变,且总体承载能力弱,局部区域资源环境已经超载;贫困地区应根据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制定差别化的区域脱贫政策。  相似文献   

16.
空心村是城镇化过程中乡村人地系统要素配置失衡的表现,严重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推进空心村治理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本文以平原农区空心化相对严重的山东省禹城市房寺镇为例,基于乡村振兴导向下的空心村形态认知,构建了“人口-土地-产业-组织-文化”多维空心村度量体系,利用指标贡献度、最小方差模型识别空心村主导因素和形态类型,并提出差别化的治理策略。研究发现:①房寺镇人口、土地、产业、组织、文化的单维度空心化均值分别为20.95、19.12、18.14、14.17和14.03,以人口、土地、产业空心化为主要特征的空心村数量超过半数;②房寺镇多维综合空心化均分值为58.98,空心化程度整体较高,并在空间上以“点-轴-面”的形式从镇中心地向镇域边界逐渐加剧;③房寺镇空心化主导因素集中在人口密度、宅基地空废率和经济结构3个方面,空心村类型以双形态和三形态复合型为主;④空心村及其治理以内外循环相互作用的方式对乡村振兴产生抑制和促进影响,未来应从多维度视角认识空心村形成与表现的复杂性,按照盘活土地资源、加大产业扶持、吸引人口回流、提升治理能力、加强文化建设等多元化路径开展空心村治理,以农村全要素协同优化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文登市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调查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宅基地整理的潜力测算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必要环节,也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前提。在实地调研和对大量相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文登市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的特点为农村宅基地闲置总体比重偏高、宅基地密度低和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并对其闲置状况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据此,将文登市农村宅基地整理的潜力类型分为人口减少型、居民点粗放型、一户多宅型和宅基地面积超占型等4种类型;再通过选取可能造成农村宅基地闲置的10个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将文登市各镇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划分为其中的一类或两种类型结合的混合型。结果显示:在18个镇(办事处)中, 1个镇属人口减少型,3个镇属居民点粗放型,3个镇属一户多宅型,2个镇属宅基地面积超占型,剩下的9个镇属复合型;在文登市宅基地总闲置面积的比例中,单因素型镇所占的比例为61.15%,复合型镇的比例为38.85%。这种区分宅基地整理潜力不同成因的方法,可以为居民点整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SPSS软件中的聚类方法,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我国居民(包括城市与农村)收入在增加,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拉大,区域收入不平衡的特点。表明改革开放给我国居民带来实惠,国家政策对人民生活具有显著影响,政府已经开始注重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