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科学技术期刊在学术维度上的分层是一种客观现象,来自高影响力期刊的引用具有较高的评价意义,因而被高影响力期刊引用的情况可作为期刊评价的辅助性依据。将期刊被Nature和Science载文(2003~2012年)的引用作为评价尺度,根据引刊的被引频次和共被引关系,提出在Nature和Science的期刊基础中划分出核心区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改进现有百分位数指标在揭示期刊载文量特征方面的不足,构建基于被引频次与载文量双重分布的期刊评价指标PRC。【方法】 以2016版《期刊引证报告》生物学学科的85种期刊为研究样本,通过二八定律筛选核心论文样本集,利用布拉德福区域分析法设计基于文献密度分布的载文量权重,利用百分位数建立基于被引频次分布的引文指标,构建期刊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PRC。比较PRC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的相关性,验证指标评价效果。【结果】 PRC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影响因子的内在缺陷,也能合理揭示期刊的出版规模效应,很好地均衡了相对值和绝对值两类指标,改进了百分位数指标的评价效果。【结论】 PRC指标兼顾被引频次和载文量双重分布,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衡量期刊影响力,可用于评价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z指数在期刊评价中的效果。【方法】 以SSCI收录的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期刊为例,计算分析了目标数据的总发文数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一致性指标η、h 指数、p指数和z指数,实证研究了z指数应用于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效果。【结果】 z指数相较于h指数以及p指数更加适合于综合评估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质量因素、数量因素和被引分布情况。【结论】 利用z指数评价期刊有助于激励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z指数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区分度。但z指数在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中存在不能区分施引文献影响力大小等缺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 针对引用的偏态分布,提出修正影响因子失真的方法。【方法】 以影响因子不同的7种物理学综合期刊为样本,根据2011—2015年度各学术载文的被引频次,以被引量的分布曲线和洛伦兹曲线揭示期刊被引量在学术载文间的分布特征,引入基尼系数来描述引用分布的不均匀程度。【结果】 期刊被引量在学术载文间均为右偏分布,基尼系数均大于0.4。【结论】 被引量的非正态分布能导致影响因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真,以(1-G)为基尼修正系数,可有效修正影响因子失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病学核心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统计19种神经病学核心期刊2012年的零被引率,并与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直线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零被引率与引用半衰期呈正相关,与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呈负相关,而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复合5年影响因子、复合他引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学科影响指标与零被引率无相关性。【结论】 零被引率与引用半衰期、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相关,可通过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论文的创新性及学术性来降低零被引论文数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广东省医药卫生期刊为统计源,建立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科技期刊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10个文献计量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广东省医药卫生期刊影响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构建期刊的综合评价函数。选择广东省医药卫生高校学报、外科学期刊验证综合指标,计算期刊的综合评分并且排序,将排序结果与影响因子的排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广东省医药卫生期刊影响力主要来源于3个公因子,即影响力总量因子、影响力强度因子和影响力时效性因子,分别在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上有最大的因子载荷。在权衡这3个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函数。实例验证显示该综合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避免影响因子在时间、被引频次等方面的局限性。【结论】 期刊评价需要综合影响力总量、强度和时效性3个因素,既要体现期刊长期和近期的影响力,还要体现其发展变化趋势。期刊发展应当以数量、质量、时效性并重,将期刊办精办好、办强办大,注重传播效能以便学界快速获取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被引频次的sc指数和基于下载频次的sd指数在多学科期刊评价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2011—2015年理、工、农、医、社会科学五大学科期刊的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为基础,构造期刊sd指数与sc指数,比较2011—2015年不同学科样本期刊的sd指数、sc指数的相关性变化情况以及与其他期刊评价指标的关系。【结果】 与h指数相比,s指数更适合综合评价期刊的影响力;2011—2015年理、工、农、医学科样本期刊的sd指数、sc指数相关性高于社会科学,各学科在2013年和2014年相关系数波动较大;除社会科学学科外,2011—2015年其余学科样本期刊的sd指数、sc指数与其他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相差不大。【结论】 s指数作为期刊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期刊评价中需要考虑不同时间、不同学科期刊的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比较并分析SCI收录的综合性化学通讯类期刊,为不断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做积极探索。【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查询5种化学综合性通讯类期刊的基本情况,分析2009-2013年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载文量、文献类型和稿源分布以及中国作者的论文对这5种科技期刊的贡献。【结果】 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载文量最高的是Chem Commun,其次是Org Lett, Chin Chem Lett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提升最大。Chem Commun和Org Lett稿源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而Chem Lett和Chin Chem Lett则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从引用角度看,中国作者的论文质量普遍高于期刊的平均质量。【结论】要提升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除发表研究论文外,还可以发表高质量的综述类文章和述评;不仅要追求稿源国际化,还要发表国内高质量的文章,建设国际有影响力的期刊出版集团,建立集群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P指数在中国SCI期刊评价中的适用性,从而促进中国SCI期刊评价体系的完善。【方法】 以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SCI期刊在2014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的主要文献计量指标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P指数分别用于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中国SCI期刊评价的有效性,分析P指数与被JCR收录后的总被引次数(C)、影响因子(IF)、5年影响因子(IF5)、被JCR收录后的总载文量(N)和平均被引率(C/N)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将P指数和h指数对中国SCI期刊评价的适用性进行对比。【结果】 P指数与中国SCI期刊的总被引次数、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总载文量、平均被引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期刊的规模和影响力。P指数对同一学科SCI期刊比不同学科SCI期刊的评价更具优势。【结论】 P指数延续了h指数的优点,并具有更强的区分度,对优秀学术期刊的识别能力比较突出,使期刊评价更加科学,具有更加广泛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四种网络数据源在期刊影响力评价方面的异同,为期刊综合评价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2014年JCR、Pubmed数据库均收录的影响因子排名前50的开放存取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提取各数据源平台在期刊评价中的主要影响因子,作为期刊评价中重点考察的代表性数据指标。【结果】 JCR的期刊影响力主要来源于被引频次、可引用项目;Google scholar扩大了期刊信息的传播范围;Altmetrics.com注重网络传播指标、获取指标和利用指标,其主要影响因素来源于网络传播指标。【结论】 JCR反映的是期刊在学界的影响力;Google scholar前置了期刊评价;应用搜索引擎获取期刊网站的链接数、IP访问量、PV浏览量等描述了期刊传播阶段的影响力。Altmetric.com将期刊评价延伸到传播、获取和利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学术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对学术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其中潜在规律,对期刊评价与期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从期刊来源指标的角度系统分析其与期刊影响力关系的研究不多。本文利用散点图、回归分析和分组统计三种方法相结合,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医学类学术期刊为例,分析了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引用半衰期5个期刊来源指标与期刊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发现期刊来源指标较好并不代表期刊影响力就很大。各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之间存在着较低的相关关系,但是在不同数据段他们的相关程度又不一样。不同期刊来源指标与期刊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各有特点。建议在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中舍弃来源指标。  相似文献   

12.
2014年中国农业科技期刊综合评价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摘 要 【目的】对全国911种农业科技期刊综合评价,遴选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以期提升农业期刊质量和竞争力。【方法】 建立定量和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0—2013年版)为数据来源,分类计算定量和定性评价得分。【结果】 评选出13个农业领域189种核心期刊。从核心期刊的数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分布地区等方面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其他评价机构和2010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论】 全国农业科技期刊发展势头良好,但地区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学术期刊组合评价法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消除多方法评价结论非一致性的情况,提出一种新的基于CW算子的学术期刊组合评价模型。【方法】 首先,分别利用熵值法、GRA法、TOPSIS法、主成分分析法和DEMATEL法对学术期刊进行多属性综合评价,得到5种单一方法的综合评价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等级相关系数增量的分组方法对5种方法进行分组;然后,结合组合评价的特点和评价信息的疏密程度,确定组内重要性权重和组间密度权重;最后,利用CW算子进行信息集结,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结果】 该模型充分综合了不同机理方法和CW算子的优点,挖掘了更多评价数据的信息量,得到的期刊排名更加合理、客观。【结论】 基于CW算子的学术期刊组合评价模型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术期刊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学期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宣喻  储小平 《科研管理》2005,26(2):147-151
中国高校体制改革和中国学术体制改革的成功离不开学术期刊的改革和规范。就经济学科而言,现有的期刊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存在着某种缺陷,需要建立一套相对科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评价体系,鼓励和引导一部分经济学期刊提升论文质量和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从而为整个经济学科的改革和发展做好配套工作。本文的工作就是尝试着初步建立这样一套经济学刊物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国现行的主要是以影响因子为核心的情报学期刊评估方法的科学合理性。【方法】引入评估学的理论方法,分析我国现行以影响因子为主要指标的评估方法在理论和实施目标上的问题。【结果】采用影响因子为核心的评估方式并不能说明其评价的科学性。【结论】科学的期刊评价体系应吸收评估学的理论,建立起综合的体系。  相似文献   

16.
网络学术期刊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吕淑珍 《情报科学》2005,23(12):1827-1830
文章论述了网络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对期刊上网方式及优势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网络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针对学术期刊多属性综合评价中指标间相关性较强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和密度算子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 将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视为网络节点,依据节点间相关性构造关系网络矩阵。设计节点中心度和子群凝聚度,度量节点和子群的重要性。基于密度算子综合集成评价信息,计算并且排序学术期刊综合评价值。【结果】 以图书情报类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顾及指标间的相关性,得出较为合理的评价结果,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方法。【结论】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和密度算子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模型为科研机构评价学术期刊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梳理我国现存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探讨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发展趋势。【方法】通过分析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结果】中国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主要有基于“质量评估”的“合格评价”和“优秀期刊评价”以及基于“影响力大小”的核心期刊评价,两种评价体系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各评价机构应进行整合或合作,将倡导学术规范作为重要职责,建立统一规范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在遴选评价指标时,要更加注重评价指标对期刊质量的引导作用。【结论】只有各评价机构及管理部门深刻反思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审稿专家的评价进而提出优化审稿专家的措施。【方法】 选取《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1—2015年267位审稿专家7756条审稿记录,统计267位专家的审稿数量、审稿时滞及审稿结论。【结果】 通过统计和分析,5年间审稿篇次>31篇的66位专家是期刊的核心审稿专家,其中,审稿时滞在3周以内的专家占92.5%;审稿时滞上,就所有专家而言,74.2%的能在3周内审回稿件;审稿结论上,拒审占5.0%,无具体审稿意见或审稿意见过简无针对性的占10.5%。【结论】 要保证期刊的核心专家队伍,必须从专家和编辑两个层面进行改进。对专家适当取舍,保证核心审稿专家的数量;同时编辑应做好服务工作,重视专家的知识回报。  相似文献   

20.
面对电子期刊的空前繁荣,指出新时期电子期刊和纸质期刊两者需优势互补、缺一不可。运用SWOT战略分析方法,对纸质期刊进行了系统的、全方位的思考,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当前纸质期刊服务的三方面改进措施,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个性化、人性化的期刊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