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构建了移动社交网络基于情景化用户偏好的自适应适配信息服务系统模型,提出了移动社交网络的自适应服务发现方案。解决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的发现与推送的延迟问题,实现高效的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推送,对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资源、知识资源进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2.
张继东  蔡雪 《现代情报》2019,39(1):70-77
[目的/意义]本文以用户行为感知视角,研究影响移动社交网络主导型用户与浏览型用户持续使用的因素,为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提供理论基础,并为移动社交网络提供商提出参考与应用借鉴。[方法/过程]分析移动社交网络主导型用户与浏览型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引入相关变量,构建了基于用户行为感知的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持续使用意愿模型并提出假设,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感知质量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主导型及浏览型两类用户;服务质量、感知风险、知识获取、个人创新、社会认可、感知信任、感知转换成本等因素对两类用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图书馆服务是未来图书馆的主流服务方式,但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移动阅读服务,在信息内容提供、信息网络传播、服务区域范围等三个方面涉及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为规避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图书馆应采取以下对策:提高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建立严格的信息资源使用审核机制;加强资源整合、扩大移动服务内容提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的应用、严格控制访问权限;发布版权申明、谋求规避侵权。  相似文献   

4.
《人天科学研究》2014,(9):F0002-F0002
秉承追求前沿性、体现权威性、注重实践性、突出服务性的理念,为更好地发挥学术研讨、科技交流、信息服务的功能作用,本刊2014年重点关注以下选题(包括但不限于): 一、移动互联网终端与应用 智能移动终端、移动OS、移动IM、移动游戏、移动社交、HTML5、移动IPv6技术、移动互联网安全、移动定位服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等。  相似文献   

5.
丁枝秀 《现代情报》2013,33(8):89-92
访问江苏省普通高校图书馆网站,调查到有15所高校开通使用或正在试用移动图书馆服务,并对移动图书馆的开通时间、网站标识、移动图书馆类型、服务内容、登录方式、可接入设备、服务对象及收费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建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移动图书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3G和4G服务的出现,近年来,移动技术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全球移动数据流量连续四年翻番。据《思科视觉网络指数》预测,2011年至2016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增长18倍,届时,全球移动设备市场将达100亿美元。移动技术及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发展,对消费者、企业和新的商机等产生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移动网络迅猛发展,基于手机的社交媒体蓬勃发展,微博、人人网等社交工具纷纷推出了各自的手机客户端,其中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最为风靡.本研究对国内图书馆公众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对国内图书馆公众微信服务现状进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对图书馆微信服务的整体情况、服务特点、劣势、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艳丰  李贺  彭丽徽 《现代情报》2017,37(10):36-41
[目的/意义]针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有利于帮助企业或相关组织更好地持续利用社交媒体工具开展相关的业务及公共服务。[方法/过程]基于"感知-态度-行为"研究范式,结合计划行为理论、隐私计算理论以及心流理论内容,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价"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不存在显著关系;"隐私保护"和"信息过载"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心流体验"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社交媒体态度"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技术不仅使社交、购物、新闻等移动APP 得到广泛使用,同时也使移动支付变得简单。一方面移动APP 促进用户把线下的商务休闲活动转移到线上,另一方面用户与移动APP之间的交互促成了新的商业营销模式———社交化电商营销。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商品和用户是一种推荐关系,如何进行社交化电商营销已成为诸多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文以京东、网易新闻、Facebook为例,介绍一种最新社交化电商营销模式,并在分析国内外模式差异基础上,提出几点关于我国企业未来开展移动互联网社交化电商营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胡海燕  ;赵全芝 《现代情报》2014,34(9):105-110
创新服务是智慧图书馆迎接数字挑战的必要举措,全面感知、深度感知是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特点,是智慧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智慧图书馆应该在把握相关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创新服务内容建设,如“自助服务中心”建设、基于位置的推送服务、智慧课堂与移动学习服务、私人定制的信息服务以及拓展社交网络,扩大宣传阵地等,以循序渐进地推动智慧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于洋 《情报探索》2014,(9):132-135
从传统移动图书馆的定义着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当前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实现形式,指出目前移动图书馆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移动图书馆未来发展所需要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李玉红 《现代情报》2014,34(3):78-81
以110所211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探讨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调查发现,移动信息服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应用,110家图书馆中已经有56.4%图书馆开通移动服务;目前WAP和短信服务仍然是移动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但是近两年移动图书馆客户端服务发展较快,在开通移动信息服务的图书馆中有66.1%的图书馆已经采用客户端的方式提供服务;图书馆使用商用软件作为移动图书馆系统已成为主流,使用自行开发移动信息服务系统的图书馆已成为少数;与早期的移动服务大都针对OPAC系统的服务相比,近年针对电子资源的服务逐渐增多;图书馆移动服务整合揭示及推广有待于更好地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李昊青 《现代情报》2013,33(12):99-103,108
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主要数据源,遴选出2002-2013年我国关于移动图书馆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文献增长规律、文献来源、作者情况以及主题内容等方面进行计量分析,旨在揭示10余年来我国移动图书馆的研究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移动教育对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结合移动互联通信与教育,充分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指出移动教育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阅读从纸质书刊转向电子资源,在延伸阅读感官、提升阅读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过度依赖工具、碎片化阅读、网络版权保护等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需要从加强校园网络基础建设、整合校园网络阅读资源、开展校园阅读活动、完善网络版权保护等层面开展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促进校园阅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立威 《现代情报》2014,34(6):171-176
随着手机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各种创新的移动商务服务不断涌现。用户对不同移动商务服务的采纳行为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在对国内外移动商务分类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移动支付、移动银行、移动证券、移动信息、移动广告、移动购物等不同移动商务服务的用户采纳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并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未来研究方向三方面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7.
移动信息服务的内涵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茆意宏 《情报科学》2012,(2):210-215
在对移动信息服务与固定信息服务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移动信息服务的内涵、特点、内外影响因素和服务模式。移动信息服务是面向移动用户通过移动/无线信息网络与手持移动信息终端向用户提供的信息服务。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包括主体模式、技术模式、内容模式、服务策略、面向用户的服务模式、即时服务模式、基于位置的服务模式、个性化服务模式等。  相似文献   

18.
李媛  李纶 《科教文汇》2013,(16):99-100
优秀的交互设计是以情感化的方式为产品注入灵魂,为用户带来卓越的用户体验。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强劲势头,移动端的产品异军突起,但它的交互设计并不是PC端的盲目移植,而是有其与生俱来的特质。通过对其进行研究,以期获取一些关于移动端产品交互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彭丽君 《现代情报》2011,31(12):82-84
随着3G时代的到来,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延伸了互联网,阅读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成为可能。这给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Mobile 2.0,然后分别从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高校图书馆读者、图书馆自身三方面加以分析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移动阅读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为读者获取信息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使阅读变得可以随时随地。而移动阅读的发展,也使图书馆的传统服务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文中提出了移动图书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