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制约因素及创新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迅速,但其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步伐远远跟不上其规模的发展。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特点和技术创新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策略,希望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简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惠荣 《情报杂志》1999,18(5):13-14
介绍了技术创新主体的内涵和概念;指出技术创新主体企业化的必然性,以及发达国家技术创新主体企业化的成功实践和我国的差距;认为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调整我国科技力量的布局,实现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化。  相似文献   

3.
徐小钦  唐潜宁 《科学学研究》2006,24(Z1):309-313
本文从技术创新需求对我国摩托车行业的意义出发,从消费群体和生产厂商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摩托车行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并结合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分析了政府对摩托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影响,最后就企业技术创新和政府政策实施提出一系列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技术创新系统低效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是技术创新的存在方式。技术创新系统具有很复杂的网络 ,它所提供的思维方式使人们认识到 ,我国技术创新长期存在的问题是系统性的 ,实质是技术创新系统的低效 ,其原因是技术创新主体不成熟、整体结构不合理、运行失范、环境不完善和价值取向失调。针对这种情况 ,文章提出了我国技术创新系统的战略性思考 :转变观念 ,确立系统的观点 ;培育技术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性 ;完善各种技术创新政策 ,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审计作为一种技术创新管理的新方法和手段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自身的技术创新潜力和能力,提高技术创新成功率。从技术创新审计理论产生背景、欧洲国家技术创新审计的应用和我国技术创新审计研究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评述,提出我国技术创新审计研究框架体系,讨论我国实施技术创新审计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企业面临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得技术创新日益成为一种复杂性活动.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正在向开放式创新模式转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开放式技术创新战略的角度入手,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开放式技术创新战略和开放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脉络,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开放度数据和技术创新绩效数据,研究发现,开放的广度和开放的深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战略开放度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绿色技术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明了绿色技术创新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作用,分析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本质上取决于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本文通过与美、日两国比较 ,找出了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方面的问题 ,探讨了加入WTO将对我国农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提出了增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四强 《科技与管理》2005,7(5):119-121
针对传统技术创新理论上的缺失及其实践上的误区提出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阐述了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内涵、目标及实现途径,并根据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实施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技术创新环境角度分析技术创新主体的过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技术创新环境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技术创新内外环境对技术创新主体的影响作用,论证了“双主体”存在的弊端,指出技术创新主体企业化过渡的必然性。此外,还阐述了主体过渡阶段技术创新环境的作用机制和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我国技术创新环境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强大引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必须透彻理解科研活动本身,包括科学研究发展规律、科技竞争形式特点、科研人员行为方式、科研成果传播影响等。科技信息是大量科研活动信息的承载和记录,科技信息的智能挖掘服务可以有效支撑科研创新能力研究。文章提出"智能科学家"的理念,首先分析了科研范式的演变与发展趋势,然后探讨了科技信息引领下的辅助科研创新、协助科研创新、自主科研创新三阶段构想,最终实现"智能科学家"的目标,最后介绍了"智能科学家"需要依托的若干关键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东北振兴亟待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但我国东北地区科研机构的大量科研成果并没有在东北本地转化。文章以中国科学院为例,在总结东北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成效的基础上,从主体和环境角度,对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虽然东北地区创新资源匮乏、中介机构能力较弱、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不强等因素在短期内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但全球经济发展长波也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创造了新空间,并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囿于历史、环境、人文等因素的影响,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在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面临重大挑战,高水平科技人才短板问题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严重束缚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文章以中国科学院院属西部研究所青年科技人才群体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调研了西部研究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并分析了各学科/单位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差异,在此基础上就立足西部区域资源禀赋、构建西部特色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机制,提出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科技情报研究机构研究方向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报研究是我国科技情报机构的主要业务之一,是我国情报工作耳目、尖兵和参谋作用的主要承载者。在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我国科技情报研究方向也在不断变化。本文从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出发,以现有史料和机构调研为基础,综合采用典型科技情报研究机构实证研究、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科技情报研究方向的变迁历程进行系统性回顾与梳理,分析发展演化的特点和规律,认识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旨在更好地促进我国科技情报研究实践,提高科技情报研究质量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石忠诚 《学会》2012,(11):18-27
江苏省自然资源匮乏,人口密度大,然而,却是经济大省,其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方式都较其他省分有优势,显而易见,江苏省具有科技优势。江苏省的科技优势得益于长期重视科技社团的发展,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了科技社团在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激发创造活力,推进自主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政府对科技社团要加强领导,细化管理,不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对弱势科技社团加大扶持力度,对强势科技社团"三脱钩",推向市场去发展。从宏观看,江苏省的科技社团发展得比较好,能充分发挥知识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定位,因此为江苏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8~2017年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经济数据和前置一年的高校科技创新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城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面板模型实证考察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9个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均有提升,但提升的程度存在分化;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的正向影响因素;5个计划单列市的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高校科技创新投入水平、重视高校科技项目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差异化地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安徽省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导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从环境、投入、产出、效率和绩效等方面构建区际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熵权法(AHP-EWM)综合评价安徽省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水平.结果表明:省内区际间科技创新能力存在巨大差异,但资源禀赋类似地区却呈现出一定程度相似性,部分...  相似文献   

18.
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和西安咸阳一体化强力推进的背景下,统筹科技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就成为亟待重视的关键问题。统筹科技资源,构建科学规范的科技平台共享体系、稳定的资金投入体系、科技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是新时期科技兴咸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界和经济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但是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仅从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框架,并讨论了该政策体系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在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的我国,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能否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应准确认识到制约我国科技组织创新能力提高的一些因素,从科技体制及其管理入手进行科技体制的改革,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及管理也要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努力营造适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文化环境。争取实现我国科技组织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