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我以为,教育最为通俗的理解就应该是"教书育人"。分而解之,教书,其"书"应该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课程、学科、教材,所谓"教书"就是要教会学生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和"学科素养"等。"育人"呢,其"人',应该是指素质全面、有综合素养的"人",这里可能更多关注的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育人"则应该重在人的精神、心灵、个性、品质方面的培育和培养、提升和发展。在学校对于学生的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整体的行为,"教书"就是为了‘育人","育人"必须通过"教书"来实现。但是"育人"与"教书"又不完全是一回事,由此就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育人"究竟  相似文献   

2.
<正> 看到这个题目,你也许会感到很惊讶,教书怎么能不等于育人呢?育人教书不是一回事吗? 诚然,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要通过教书。但是,我们还应该进一步看到,事实上存在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个别教师只管讲课,讲完拉倒,既不注重学员能力的培养,更不顾学员思想品德的教育,你能说这样的教书,就是育人吗? 教书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员的过程。育人则指教育  相似文献   

3.
《江苏高教》1986年第6期《论坛》中有《“教书育人”一疑》的文章,该文中心意思是“教书就是育人”。我却认为对教师既要他教书,就一定要他育人,把“教书”和“育人”一起提出来,在当前是十分必要的。教书仅是育人的手段,而育人才是教书的目的。一个教师,对这两者的关系是否明确,往往可以表现出他的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有没有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而终于育出了大批人才的事呢?我认为是没有的。从古到  相似文献   

4.
"教书育人"的基础是教书,目标是育人,做法是通过教书的手段,达到育人的目的.基本条件是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课本是知识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在这样的条件下,教书是育人的最好方法,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教师,日日做的、年年做的不外两件事,一是教书,二是育人。教书与育人是有区别的,教书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育人是指培育学生。教书与育人二者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音乐教师的工作也不例外。怎样教书,如何育人,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从教40年的感受。一、说教书要想教好书,就先读好书。要想当一名好教师,第一件事就是要读书。假如你是小学教师,是小学音乐教师,仅仅功利地、目光短浅地读些儿童教育、音乐教学等方面的书,莫说脱不出"匠"的痕迹,即便想上好课也是万难的。试问,我们熟  相似文献   

6.
<正>教师的职业使命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最早可追溯到《礼记·学记》"厚德篇":"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新中国70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全社会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对"教书育人"的理解,有"先后说",先教书再育人;有"并列说",教书同时育人;有"条件说",教书是为了育人,通过教书来完成育人。无论哪一种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离不开学校这个主阵地,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学教育重知识传授忽视品德教育,教师、学生和家长全部围绕高考转,"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以致于当今学生患了"营养缺乏症""精神文明缺乏症""人文素养缺乏症"和"公民素养缺乏症"。如何治好学生的这几种"病症",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呢?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学校的根本使命就是"育人","育人"的主要场所又是课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品德教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正>教书和育人本来就是一回事,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在世界上恐怕是没有的。但是,为什么现在要强调既教书又育人呢?似乎这两者是分开的,现在要把它们结合起来。这是因为近些年来有些学校和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知识教学,不重视或者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就是说,一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忽视了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的思想施加正面的影响。这种忽视就意  相似文献   

9.
何为教书育人?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有多种,我个人的理解是:“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全过程中既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使德育、智育等几方面同时得.到发展”.教书育人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书是育人的形式和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和效果,是教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书和育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待说过:“我不承认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是教育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过程中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所以,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教师要时时不忘育人的任务,否则书教得再认真、再好也会失去根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久以来,对于教学研究,人们更多地关注教学的"术",而对于教学的"学"缺乏足够重视。教学的"术"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手段和技巧,是服务于"学"的。所谓"学"是指教师的学问,即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这个素养应该是精专与广博的有机结合,精专是学科的深度,广博是知识的宽度,二者缺一不可。没有精专,教学难有深度;没有广博,教学则失于乏味。好的教师应当是"术"与"学"的结合。很显然,有"术"而乏"学"比有"学"而无"术"更可怕。不无偏颇地讲,很多教师桌面上最常见的有三样:教材、教参、练习簿。这从侧面反映出教师知识供养与构成的不足,虽然教师的教学手段时有翻新,然而其知识层次、文化结构却没能相应的改善与提高。这势必造成不少教师只能囿于自身原有的知识储备或者教材中  相似文献   

11.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再到当下的核心素养目标,根本的转变是教师的教学从“知识中心”向“素养中心”转变。但是,现实中很多课堂仍然以知识传授为主,没有实现知识的功能化和素养化。  相似文献   

12.
对于教师这一职业,古人早有定义,两千多年前韩愈就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人民教师,主要的职责是教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生活技能;解答学生的疑问,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可是现在由于传统的考试制度与评价制度的缺陷,许多教师被考试指挥棒牵着鼻子走,只注重于课堂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结果造就了一些"高分低能"或"高分低德"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教书育人”是《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使命。“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书是教师育人的基本途径,育人是教师教书的根本宗旨。目前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只教书,不管育人”,教师只教知识、业务,而不去想、不去碰学生的思想问题。“我教书,也就育了人”。笔者认为,教书是有政治方向性的劳动,没有育人的精神,只能说“教了书”,而“教好书”是不可能的,任何知识的教学都必然带有思想倾向,没有无思想性的知识,数理知识的教学能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以及良好的思想品…  相似文献   

14.
实际上"教育"两字,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即"教书"和"育人",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学生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素养。自素质教育实施以后,各教育阶段,都重视学生道德素质、能力培养、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而情感教育手段作为素质教育最直接的体现,将其有效的应用到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河海洋 《师道》2008,(2):14-15
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的解释,官方和民间基本相同:提高教育质量指向育人,主要是从学生角度而言;提高教学质量指向教书,主要是从教师角度而言。这样解释确实工稳,但是,只要对“教书的目的是什么”进行追问,答案无一例外,都是:育人。教书是为了盲人——提高教学质量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一部分。这样一来,“教学质量”还能与“教育质量”平起平坐吗?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研究》2020,(6):76-83
本文以"四有"好老师为分析框架,对PISA 2015中国四省市数据进行循证研究,探究教师素养与学生STEM职业期望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城乡学生的STEM职业期望均与教师素养的关注个体维度存在显著相关;乡镇学生的STEM职业期望与教师素养的经师教书、爱岗敬业、教学研究、教师知识存在显著相关;城市学生的STEM职业期望与教师素养的人师育人、平等待生存在显著相关。相对于学生的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父母职业和科学成绩,教师素养能够更为显著地预测学生的STEM职业期望,并且乡镇教师素养的教师知识和城市教师素养的人师育人对学生STEM职业期望有着积极的预测效果。本研究建议:应将情感教育作为工作基石,乡镇教师着力提高教学水平,城市教师强化STEM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新基础教育"育人价值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由"教书"为本转向通过教书来"育人",融通"教"与"育"。为此,"新基础教育"提出了对于"育人价值"内涵的独特认识,形成了"育人价值"视野下教学价值观的结构化层次化理解,建构了"育人价值"的学科类结构,创生了育人价值观教学转化机制,培养了一批具有"育人价值"视野和研究能力的新型教师。"新基础教育"育人价值研究的独特在于重视"学科的独特",实现"结构的关联",推动"过程的转化"。未来的挑战是:如何处理与"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关系,如何确立学科"育人价值"未来研究的深化方向,如何在凝练育人价值研究的"中国经验"中表述"中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顾文秀 《人民教育》2012,(11):40-41
说起"教师基本功",我们以往大概是这样定位:一是学科专业技能之功。比如语文教师要能写得一手好字,说得一口标准普通话,即所谓的"三字一话",音乐教师要会吹拉弹唱等。教育类似技术活,教师就像"教书匠",没有考虑过"知识传递与生成、教书和育人"的内在联系。二是对教材及知识本身的钻研之功。我们也认真读教材、备教案,却忽略了对最重要的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三是对班级、学生的"掌控"之功。上课时"掌控"课堂,带班时"掌控"班级,教师和学生更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扭转近几年来片面追求生学率所造成的只管校内不管校外,只看眼下不顾将来,只管升学不管做人的现象,必须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三个面向”和两个适应(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对社会负责,对学生终身负责,要把教育的侧重点放在“育”字上。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教师应当把教书与育人最佳结合起来,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要结合教学塑造学生灵魂。“育人”是对学生进行包括思想、品德、知识、智能和身体在内的全面的培养。育人的方法与途径自然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谈谈我们是  相似文献   

20.
一是培养教师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为人师表。教师个人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产生启动作用、规范作用和矫正作用。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书应当以育人为目标,育人又以教书为基础,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贯穿于知识教育中。新世纪教师的道德应该是具有渊博的学识、坚定的政治方向,能为人师表,富有深刻的知识内涵和文化气质的道德。新时代的教师应同时具有道德魅力和知识魅力。一支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一支兢兢业业为人民教育事业付出整个身心的教师队伍一定会真正引起人们内心的敬仰,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