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康书豪  张雷 《广西教育》2011,(34):12-12,59
教学权利是一种制度性的基本权利,是指“基于特定的职业身份,所依法享有的自主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系列权利”,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教育是创造性的劳动,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保障教师的教学权利,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2.
教师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在学校管理中采用僵化而强硬的办法,只能抹煞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调动教师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才能真正建构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3.
公民伦理是西方文化语境的产物,西方自古希腊以来萌发的民主到启蒙之后确立为人的主体性和公民社会的权利向度。公民伦理的自主和平等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以权利和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利伦理,是以现代政治同家为背景和基础的公共道德。当代中国建构公民社会和培养公民伦理,应发展公民作为公共生活主体的权利主体性与道德主体性。在公民教育中以权利向度启发公民作为公共主体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与创造性是密不可分莫能分裂的。主体性是创造性的“土壤”和“源泉”,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因此,只有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儿童权利的实现和维护固然有赖于成人社会的努力,但就儿童自身而言,作为一个权利主体,主体权利意识的觉醒必然是维护儿童权利的重要内部力量。儿童权利意识是儿童对自我利益和自由的认知,以及对他人主张、要求和维护权利的行为及观点的社会评价。一定程度的权利意识有助于维护儿童个人权利,有助于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促进个体创造性的发展。进行权利意识培养应树立四种理念:从权利救助到权利意识培养与权利救助并重;从外界维护到儿童自护与外界维护并重;从"规训式"教育到儿童主体性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必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创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此,首先要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学生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情绪,才能很快进入创新的佳境;其次,课堂上教师不要搞“一言堂”,让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教育"认识误区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主体性教育”蔚然成风的形势下.一些追“风”者走入了“过犹不及”的道路,在对“主体性教育”认识和把握上进入了误区,一是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少讲或不讲就是“主体性教育”;二是认为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少管或不管就是“主体性教育”;三是把主体性与创造性完全等同。其实.“主体性教育”有其内在的本质特征,教师应从根本上把握,以免使教育实践活动从一个极端走上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8.
主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主体性是人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然而,关于主体的观念和实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讨论。比如学生如何从课堂的客体变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在哪里?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有何作为?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做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9.
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一些专家和学者常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其中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现代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中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其主体性成成尤需要培养、提高和引导。促进学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确定教师权利需要从教师作为普通公民和作为教育者两个方面出发来加以理解,教师的教育权在教师权利中具有身份的专属性。当教师享有的公民权和教育权发生冲突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权是处于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