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基础,以高职机械类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提出高职坚持顶层设计“三全育人”机制,合理配置“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源,制定专业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考核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专业课课程思政;搭建专业与思政贯通的教育平台,强化专业课思政师资队伍的建设,形成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相互融合的育人机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的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方向,专业课教师也是开展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力量.专业课教师要从升华教育教学的理念、坚守人才培养的使命、深化高校教师的职责、拓展思政教育的途径、落实立德树人的要务、遵循三全育人的根本等方面高站位、多维度理解课程思政的价值蕴涵,充分认清专业课程思政在潜移默化育人、激发价值认同、提升教育效能等方面的优势.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着眼于顶层统筹规划、教师能力提高、课程教学改革、评价方法探索等方面,发挥专业课程的特点,追求自然的思政融合,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推进广泛的校企协同,开展高效能的专业课程思政教与学,实现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3.
<正>课程思政是国家提出的教育改革理念,是学校和教师创新专业课程教学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学校需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目标相结合,在全校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当前,学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引导教师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把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知识、技能相统一,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由熊晓轶、王蒙蒙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高职教育高护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为例,通过论述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从调动教师积极性,提升"主力军"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革新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营造"三全育人"氛围,完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构建四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对同类型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高职教育高护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为例,通过论述高职院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从调动教师积极性,提升"主力军"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革新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营造"三全育人"氛围,完善课程思政体制机制构建四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对同类型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专业课程思政是一种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它同时兼顾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基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与实践进行了多方面思考,认为要想取得良好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就必须注重顶层设计,营造课程思政氛围,彻底转变专业教师的育人观念,打造强有力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师团队,通过科学客观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细则。通过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促进"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对实现课程育人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当下我国实现"立德树人"育才任务的重要举措,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课程思政育人战略主体。通过分析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课"车辆试验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入手,结合车辆工程专业课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过程的现状和实际问题,提出"车辆试验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即明确课程特色与育人目标、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思想政治元素挖掘与价值塑造、教学方法改革等四方面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协同育人开展车辆专业课程思政模式,建立思政课堂“显性教育”与专业课堂“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工作理念,打造思政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全过程、全课程、全员的协同育人主体,搭建思政理论课与各类专业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旨在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在高职教育中,专业课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载体。为推进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要以教师队伍为“主力军”、以课程建设为“主战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形成协同效应。相应地,从打造“双导师”教师队伍、构建“双育人”课程体系、拓展“多渠道”课堂教学3个方面提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课程思政”代表一种课程理念,指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进行讲授,两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辩证统一。新时代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同向同行,共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有效挖掘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注意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并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最主要的依托。在“大气探测实习”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积极探索,通过增强教师德育意识并提升教师育德能力、明确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等举措,深入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育人功能,促进专业课程思政持续且有效地开展。充分发挥示范课程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窦娜 《辽宁高职学报》2020,(4):56-59,10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者,是思政课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肩负着传播和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面向的群体是高职学生。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政治觉悟和人文素质,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如何完善并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例,进行了以专业课为平台的课程思政教育方法的探索,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把思想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在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课程的专业教学目标和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思政课堂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职业发展规划、社会适应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如何利用思政课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职业操守和创新思维。以“课堂思政三分钟”为抓手,充分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所蕴藏的思想政治元素,将做人做事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经过一年的实践,“思政三分钟”成了学生喜欢的课前“课”。  相似文献   

15.
由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运用反思性教学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反思性教学能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发现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以及提升职业幸福感,对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来看,在反思性教学运用中,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专业化反思意识淡薄、教学反思方法单一、反思性教学培训体系不够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不完整等。因此,在实施反思性教学中,通过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意识、熟练掌握反思性教学方式方法、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师反思教学培训体系和注重培养研究型教师等方式,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明确要求“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每个专业建设好课程思政势在必行。专业课教师是影响大学生思想言行和道德发展的最大因素。工程管理教育与课程思政改革在育人目标、价值引领、教育理念方面存在内在契合的一致性,有利于教学双方的政治素养提升和道德人格养成。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创新需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设定专业思政目标、搭建课程思政平台、优化思政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思政素养、提升思政教学管理。课程思政的终极追求,是勉励每名学生拒绝做“才胜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并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燃灯者”。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高校当前思政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模式,它不是要取代以前通过思政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模式,而是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或几门课,也不是一项活动,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缺乏协同合作机制、专业课教师无法有效找到"融入点"、理工科"课程思政"更为复杂困难与"课程思政"形式化、同质化现象等问题。据此,需要从高校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专业课教师尤其是理工科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力提升、学生思政的自我提升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完成价值引导的,是人才培养的必备内容。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引入课程思政元素一直是教学的难点。立足于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以“流体力学基础”为例,对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的难点,并给出了解决难点问题的方法,研究了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途径;其次,以边界层分离为例,说明了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做到了将课程思政“如盐在肴”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达成“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引领;同时为了更有效地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教师需要注意紧密结合专业内容,并使其有机地融合,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逻辑来自回应社会变革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促成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与使命的回归、解决校园思政课程"孤岛"困境的需要;建设过程中存在课程思政改革的准备不足、任课教师的教改动力不足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难度较高等困难,如果教改措施不当会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隐忧;课程思政建设时需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理性目标,以尊重不同专业课程的学科性特点为理性原则,以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共生为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