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何谓华表     
相传尧舜时在交通要道,讲究竖立木牌,让人在上面写谏言,名曰“诽谤木”,或简称“谤木”,也叫“华表木”。有专人负责将木柱上的意见抄录后,呈给帝王审阅。到了汉代,“华表木”就发展演变为通衢大道的标志,因这种标志远看像花朵,所以称为“华表”,汉代还在邮亭的地方竖立华表,让送信的人不致迷失方向。所以“谤木”又被称为“表木”、“华表木”,这就是华表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1.(河南省郑州市质量预测)下图中的“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  相似文献   

3.
晓英 《教育》2007,(14)
早在58年前,著名文学艺术家老舍、曹禺就说过:“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是吹,也不是谤,真的,天下谁人不知,南开有个张伯苓!”  相似文献   

4.
白杉 《语文知识》2005,(8):15-15
相传尧舜在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在上面写谏言,名日“诽谤木”,简称“谤木”,也叫“华表木”。有人专门负责将木柱上的意见抄录下来呈给帝王审阅。到了汉代,“华表木”演变为通衢大道的标志。因这种标志远看像花朵,所以称为“华表”。汉代还在邮亭竖立华表,让送信的人不致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人心的向背”这一独特视角对三国时期的荆州之争进行解读,得出“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进谏杂谈     
进谏杂谈戴荣武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臣对君规劝,使君主采纳自己的意见,这谓之“谏”。《淮南子·主术训》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谏鼓”是设于朝廷供进谏者敲击以闻之鼓;“谤木”是竖在交通要道口让人在上面写谏言的木牌。这说明,早在尧舜之时就...  相似文献   

7.
晋余 《中国德育》2004,(11):73-73
天安门前有两对雕刻精美的华表。华表的起源很久远,相传尧舜时在交通要道,讲究树立木牌。让人在上面写谏言,名日:“诽谤木”,或简称“谤木”,也叫“华表木”。到了汉代,“华表木”就发展演变为通衙大道的标志,因这种标志远看像花朵,所以称为“华表”。汉代还在邮亭的地方竖立华表,让送信的人不致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句中“抑” ,课本注为“或者”。《教学参考书》的译文是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 ,都是由于人为呢 ?”最近浙江朱岁终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 0 0 2年第三期撰文进一步探讨“抑”的用法“抑”作转折连词用在句子的开头 ,可译为“不过”、“只是”。译文应为 :“(这 )难道是 (人们说的 )取得天下艰难 ,失去天下容易吗 ?不过 (我在本文 )探究庄宗成功与失败的史迹 (证明 ) ,却都是由于人为 (造成的 )吧 ?”笔者认为这…  相似文献   

9.
(五)孔子是以治天下为己任,不以治鲁一国而修身.春秋时期,所以天子失权,诸侯失国,五霸争强,天下大乱,“天下之无道也久矣”究其原因,是从天子到诸候“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昔者“舜有天下”“汤有天下”“禹稷躬稼而有天下”“武丁朝诸候有天下”“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齐恒公霸诸候“一匡天下”使“天下之民归心焉”在于“以仁为己任”在于“修文德以来之”在于“其身  相似文献   

10.
[考场撒手锏一]马丽娜(陕西省大荔县城郊中学):大家都知道,作文是中考语文的重头戏,也可以这样说:“得作文者得天下,失作文者失天下。”如何在考试中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一举而得熟谙作文“三眼”法,获取高分亦不难  相似文献   

11.
所谓直言,就是如实反映情况.其实,历代有为之君和有识之士都是主张这一点的.近翻史籍,发现曹魏时期还首倡了直言奖制度.据《宋书·礼志》载:“魏制……正旦元会,设白虎樽于殿庭,樽盖上施白虎,若有能献直言者则发此樽饮酒……欲令言者猛如虎,无所忌惮也.”这是对我国有“谏鼓谤木”以来的“纳言制度”的继承和创新,是曹魏政权的“特产”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我党历来都非常重视党的建设,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条颠覆不灭的真理,由于历史原因不尽相同,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党建思想也各异。当前研究三位伟人的党建思想,对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增强执政优势,推进中国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元英宗硕德八刺与丞相拜住,昭合无间,戮力同心。坚持“得天下以得民,)为本,失其心则失天下”的儒家学说,发政施仁,推行新政;整饬吏治,选贤与能,兴办学校,培育人才等,使元朝在“中统、至元之治”之后,又出现了期复中统至元之盛的“至治之政”,“四方远近,莫敢不一于正”。  相似文献   

14.
纳言制度最早见传于尧舜,《淮南子·主术训》说:“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这些“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是听取建议与批评意见的一种制度的雏形。汉朝以后历代都将它作为一种典章制度继承下来。纳言制度能够进善补阙,使政治清明,政权巩固。历代统治者不仅重视纳言制度,而且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这一制度的贯彻执行。唐太宗时,非常重视谏官,发挥中书省、门下省驳正、议事的作用。主纳忠谏,臣  相似文献   

15.
芷漾 《惠州学院学报》1991,11(2):134-142
前言苏东坡是惠州人民景仰的先哲前贤。然而,他一生的仕途是不平坦的。他多次卷入新旧党争的政治漩涡,屡遭贬谪,动辄得咎,成为北宋朝廷新旧党争的牺牲者,是赵宋王朝开国以来第一个遭受文字狱的悲剧人物。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新党李定、舒亶等人,曲解“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这两句诗,诬陷苏轼“谤讪朝廷”,获罪下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相似文献   

16.
浅论楚汉战争的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楚汉战争胜败的主要原因是人心向背的问题,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被无数次历史事实所证明的真理。  相似文献   

17.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人对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著追求和总和。 我国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不够重视的,虽然教育目标中有培养“四有”新人和共产主义理想与道德的内容,但失之空乏与单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在我国广为流传,这  相似文献   

18.
小手词典【缘木求鱼】yu1nm·-qi%y%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方法有错误,因而不能达到目的。缘,攀援。★“缘”不能写作“沿”或“椽”。比较容易写错,考试中常考。成语故事成语“缘木求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故事为:战国时,齐宣王想通过发动战争来扩张领土,树立威信,使自己称霸于天下。孟子就去见齐宣王,对齐宣王说:“听说你想用战争征服天下,这是绝对办不到的。你想使天下都归顺自己,就必须先好好地治理自己的国家,施行仁政,使天下的官员、农人、商人,甚至旅行者都愿意到你这儿来。如果用武力去征服,就好比是‘缘木而求鱼’,是…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鉴赏》2010,(4):26-27,56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  相似文献   

20.
些逛《孟子随选读 (一)故曰,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③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得道者”指,“道”指,“君子”指 2.“道”的得失决定了什么?(用原文词语概括) 3文中体现全篇结论的句子是 4.作者认为“域民”“固国”“威天下”应该靠 5.“君子”战必胜的主要条件是 8.这段文字有:A排比句;B骄句;c散句。画线句①是,②是,③是 9.各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成语。 ①多助之至: ②失道者寡助:6.解释下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