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软件侵权在我国目前时有发生,对于软件侵权,最主要的是软件登记、软件的出租权、软件最终用户等问题。“入世”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无论如何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保护水平应当提高到世贸组织所要求的程度。而由于计算机软件的特殊性,计算机软件方面的侵权问题不解决,知识产权与世贸组织的接轨便不会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软件的盗版已成为了当今我国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软件的盗版一方面阻碍了我国自身软件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外国先进软件技术的引进。因此,如何对计算机机软件进行法律保护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计算机软件行政的现实保护状况的阐述,旨在发现我国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的不足之处,以期进一步地完善。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软件产业虽然算是新兴的技术产业,但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保护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近年来,学术界不乏对软件侵权认定的探讨和著述。但是,全面而系统地针对软件著作权侵权认定方法进行论述的却很少见。本文通过对不同侵权认定方法的对比性研究、分析和归纳研究,明确在处理不同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件中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旨在促使司法人员更加合理地处理此类纠纷,更为有效地保护软件著作权人的权益,打击计算机软件侵权行为,确保民族软件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软件的迅猛发展促使各国逐渐加强了对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目前存在的保护模式有:版权法保护、专利法保护、商业秘密保护、专门立法保护等,版权法保护成为了各国普遍采用的保护模式.木文主要结合我国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探讨,从而研究其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在版权保护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完善意见,希望能对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及计算机软件已经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生活与工作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计算机软件执行和完成,可以说计算机与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社会发展速度。但与此同时,当前人们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与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强计算机软件管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2001年12月20日公布的新《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水平,将软件产品侵权的最终界限延伸到了软件合法复制品的非所有人和软件非法复制品的恶意用户身上,即行为人不具有合法软件的所有权而对软件进行功能性使用的行为,不论其是否基于商业目的,都构成侵权。本文根据新《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对软件最终用户进行分类,并逐个分析了其所对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7.
如何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会计处理一直是困扰会计实务界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会计计量的实质进行分析后认为,计算机软件的计量与其获得方式有密切关系。并据以提出了对计算机软件进行计量的原则及方法:作为无形资产或固定资产确认的计算机软件,其初始计量视计算机软件的取得方式,可以按购买成本、开发成本、评估价值或公允价值予以计量;后续计量则与计算机软件的入帐方式有关,可以以折旧或摊销或计提减值准备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一直存在很多的争论,即是以版权还是以专利权来保护计算机软件最为科学、计算权软件是作品还是专利等。这些问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日益突出。这里着重探讨计算机软件的保护现状及其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工伤事故赔偿救济中,法律适用存在着多元化。就实务案例而言,工伤保险补偿、侵权损害赔偿、医疗保险补偿都曾被适用过,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工伤事故救济的适用规定得并不明确,从而导致实务理解和处理的偏差。工伤保险补偿与侵权损害赔偿的选择是工伤事故救济法律适用的关键。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所采用的四种模式优劣,结合我国相关立法模式的分析,认为工伤事故救济的法律适用应该区分是否存在第三人侵权,排除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适用,明确工伤保险机构享有保险代位求偿权。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带来了不少法律问题。在美国、欧洲已形成了“计算机法学”这一法学的分支,“计算机与法律”则是很多刊物中经常出现的论题。有些国家还成立了“计算机与法律协会”、“计算机与法律研究中心”,从事“计算机与法律之间的关系”、“计算机犯罪”等课题的研究。 软件对计算机的发展与更新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如何为软件产业部门和软件技术人员提供合适的法律保护,协调好开发者、销售者、使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促进这一高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本世纪下半叶国际法学界一直努力探求的课题。 一、计算机软件保护制度的起源 (一)软件产业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对软件进行保护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软件开发者越来越重视能够得到开发投入的资金回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应用从原先单纯的数值计算领域渗透到其它各个行业的数值、非数值处理领域,社会对软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因此,如何平衡因软件的开发、销售、使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也就日益显得迫切了。 在软件开发、销售、使用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利害关系人。他们是:希望能得到巨额资金回报的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深入到各个行业。为了解决高职学生计算机软件专业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目前高职学生计算机软件专业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具体的策略,由此实现高职学院计算机人才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提升高职学院学生的就业率,为社会提供专业基础和素质过硬的计算机软件人才。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良好的法律环境是我国软件业发展产业化、国际化的金钥匙。当前,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应重视解决司法管辖和专利保护两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当前社会背景下,不可能制定统一的国际知识产权实体法,冲突法仍然是解决涉外知识产权不可或缺的方法。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七章对涉外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做了专章规定。这些规定主要从涉外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内容、涉外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合同、涉外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三个方面设计了我国基本的涉外知识产权法律适用制度,把我国的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这些规定还存在采用了"知识产权"这一高度概括性的集合性概念、缺乏对现代网络技术影响的回应等问题,值得理论界和实务界检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4.
一起涉及海峡两岸的计算机软件侵权纠纷历时3年多才得以判决,从中体现了我国软件产权保护的诸多问题.依靠著作权法实施对软件的保护存在相当大的误区.由专利法、商标法、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共同组成多层次的保护体系,可以使权利人针对不同性质的软件和不同程度的侵权保护有更多的选择,然而这种做法也仅仅是权宜之计.制定专门法或把软件置于工业产权与版权的双重保护之下,或许是一种更为合理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软件技术作为一种典型的创新性智力成果,必然要寻求知识产权的有力保护。我国对于计算机软件版权的保护存在许多欠缺,了解计算机软件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路径,尽快建立计算机软件保护体系,对软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法律规范没有对知识产权法定赔偿的计量标准予以明确规定,以致在审判实务中产生同案不同判的尴尬局面,对法制统一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在实务中,无论是权利主体标准、侵权主体标准,还是行为标准、产品标准,都有缺陷存在。而法律最终要保护的就是权利人在法律上受保护的利益,应还原法律追求价值的本来面目,以权利作为知识产权法定赔偿适用的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软件兼具专利权与版权客体之特点.从版权的角度,程序的编制过程就是一个作品的创作过程.软件开发的衍生性、故障的隐蔽、波动性,加上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使软件开发、维护量大增,也产生了更多的版权法保护的作品.大量遵循(GPL)的计算机软件纷纷开放源代码,给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诸多GPL软件的侵权问题.软件开发中要合理利用GPL版权规则,避免侵权.  相似文献   

18.
环境侵权的法律救济原则是环境侵权法律救济制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针对环境侵权的特点,从有效救济和全面考虑的思路出发,环境侵权的法律救济原则应该是:环境(权利)保护与经济发展之兼顾,受害人保护之适度倾斜,事先救济与事后救济之并重,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之结合。  相似文献   

19.
论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软件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技术成果,具有作品形式和产品内涵,其产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代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围绕计算机软件这一特殊的知识产权客体,目前有几种重要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即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业秘密法等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但这几种保护方法都无法完整合理地保护软件权利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庄园 《文教资料》2006,(25):73-74
2002年1月1日新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出台其缩小了原条例“合理使用”的范围,将计算机软件的侵权界限延伸到最终用户,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而各国立法例对于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的法律责任问题也无统一规则,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应当立足国情,兼顾个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以积极的态度去评价和解释新软件条例,使得知识产权立法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