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高等教育评价的实质是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多主体、多形式相结合的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和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我国高等教育评价还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单一、评价主体利益表达机制不畅以至利益冲突等问题。在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下,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要紧紧围绕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一目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促进管办评分离,明晰政府、高校和社会中介组织机构在高等教育治理与评价中的责权利,建立各主体间更加紧密和更加有效的合作对话机制,实现高等教育整体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在治理理念下,要转变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健全高等教育内部治理结构,提升高校内部治理能力,创新高等教育评估机制,实现管办评分离,从而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建立高等教育评估监测治理机制是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制度改革的重要支撑。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监测面临着统归教育督导体制、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宏观制度变革。在改革进程中,高等教育评估监测应完善政府分级治理,健全社会组织参与机制,建立专业机构跨区域运作机制,构建服务准市场机制。为应对潜在的治理失灵,高等教育评估监测应深入推进改革,规范并明晰各相关主体的治理责任,构建更加全面的责任网络。政府、高校与社会应协同发挥治理效能,共同推进高等教育评估监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和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独特的发展阶段和使命,民办高等教育应加快管理转型,从单向管理走向多元治理。贯彻治理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力度、加快发展转型,是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杨恬 《山东教育》2021,(13):40-42
基于协同理论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能够为法律、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四个层面提供治理新思路。然而,受到治理理念、主体权力以及技术条件等因素影响,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与协同理论结合时会受到组织机构失衡、制度体系欠缺以及信息交流匮乏等问题的阻碍。为此,在协同理论下落实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需从协同治理需求、协同治理体系、协同治理制度以及协同治理技术四方面出发,分别采用治理思维转变、治理架构完善、规范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提升的策略推动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一决定对于我国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来说,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适应民主政治进步、市场经济发展、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为此,应从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培育现代治理主体、更新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方式等诸多方面入手,系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的治理能力主要指制度理解、执行、组合、创新和组织体系运作的能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大学治理的思维和行动有别于传统的管制和控制方式。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治理理解存在误区,我们并没有搞清楚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及其现代化的指向是什么。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是技术与物质层面的发达,而是意味着要从社会制度、大学历史和高等教育本质的逻辑去理解其内涵,重新梳理其构成因素,最后才能针对当下的困境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路径。高等教育的治理能力最终需要达到的效果是善治,使大学与社会、政府的发展实现协同,共同参与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8.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行政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需要进一步落实在行政治理上,创新行政治理是新时代的任务。本文从治理理论着手,阐述在善治、法治、共治三个维度的行政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9.
高教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要求,现代化成为深化高教治理体系研究、推进体系形成的基本诉求和努力方向。立足中国语境,在推进高教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中,理念自觉是先导,去行政化是切入点,能力提升是支撑,制度供给是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不仅丰富了对中国现代化内涵的认识,而且将会提升党和政府的国家治理能力。《决定》中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念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取向从注重和维护社会稳定向重视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完善人民民主、增进市场自由转变。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治理的内涵与外延随高等教育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并服务于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多年发展历程。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之治"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追求",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国探索"的发展果实,彰显了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中国优势"。高等教育治理的"中国之治"是对现代世界高等教育治理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凸显了中国优势。高等教育的"中国之治"是中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大学治理现代化包括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方面。从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视角看,目前大学治理仍存在治理理念缺乏"放管服"顶层设计、治理制度执行力欠佳、治理权力主体交错杂糅、治理步伐缓慢、治理手段更新滞后等问题。有鉴于此,通过注重治理理念的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理顺权力主体关系、改进大学治理方式和升级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大学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费红辉  吴进 《成人教育》2022,44(3):20-25
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构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治的治理格局。社区教育是城镇社区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力助推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不仅是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应然层面的价值引领,更是新时代背景下社区教育主动作为的实然依据和必然趋势。一方面,社区教育从组织、群体、个体、社会层面主动融入社区治理,参与公共服务提供和公共事务管理与共治,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各类社区教育活动融入社区治理,拓展和丰富社区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形成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态,进而使社区教育更加契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社区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展目标的重要起步阶段,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重要历史交汇期。回顾过去,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具有了良好的规模、结构、制度与环境基础。面向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与挑战。继往开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点是:构建分类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革命,深化高等教育的集群发展战略,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在新时代教育评价理念指引下,促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家正在各个领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现状距离现代化治理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高校其他治理模式相比,善治模式在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治理迈向现代化建设上更具优势和正义,也更符合高校继续教育治理的实践诉求。把善治模式带入高校继续教育治理领域,需要围绕公共利益最大化这个核心议题厘清公共利益是谁的利益、公共利益该如何整合以及应怎样实现三个基本问题。在善治模式下,高校继续教育治理中的重要主体应按照政府调控、学校主导、学员参与、专家导引、社会协同的逻辑展开行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变迁70年,大致经历了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建立(1949~1977年)、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1978~2011年)以及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为旨归(2012至今)三个阶段。从70年的治理变迁中不难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征,主要体现为: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政府政策始终发挥主导作用、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始终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这些相关治理制度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不断形成、确立、完善和定型,并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的根本制度。同时,在这70年中,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在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学术权力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治理方式等三个方面都发生了转变。未来,在国家治理视域下,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应着重考虑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7.
学校治理现代化是学校改革发展的一次深刻变革,要准确理解学校现代化的涵义,认识“治理”与“管理”的联系和区别尤为必要。与其他领域的治理相比,学校治理现代化有着综合性系统性强、公平公正要求高、治理成效显现慢、治理环节转化多等特点。学校治理现代化从不同角度分类,可以呈现出多种不同形态。新时代之所以大力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是实现立德树人办学目标的需要,是探索形成学校治理“中国经验”的需要。要把学校治理现代化落到实处,需要把握治理领导权、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职业院校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治理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供给质量。基于汤因比“挑战—应战”理论模式,高职扩招100万对原有治理对象、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提出了巨大挑战,高职院校必须在新的逻辑起点上做出适应性应战,遵循主体多元性、手段现代性、空间联动性、目标一致性的治理原则,通过综合运用优化结构、创新模式、健全机制等治理手段,构建多元化、信息化、民主化的“三位一体”现代治理格局,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保证扩招后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