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中国大学在长期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下,其核心价值开始模糊,这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瓶颈。本文运用公司治理相关理论,分析现行的大学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的内涵,以及大学内外部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开始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转变,其显著特点表现为高等教育资源不断由中央集中计划配置转向受市场约束的分散性配置的方向过渡.学术治理作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一部分也具有这个特点.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学术治理变迁始终受到传统制度安排和外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术治理的变迁必须放在整个经济社会转型的格局之中进行考虑,既要考虑初始状况,也要从历史分析的角度考虑模型的起点格局和演变过程,及其为制度变迁设定的可能演变路径.  相似文献   

3.
杨恬 《山东教育》2021,(13):40-42
基于协同理论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能够为法律、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四个层面提供治理新思路。然而,受到治理理念、主体权力以及技术条件等因素影响,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与协同理论结合时会受到组织机构失衡、制度体系欠缺以及信息交流匮乏等问题的阻碍。为此,在协同理论下落实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需从协同治理需求、协同治理体系、协同治理制度以及协同治理技术四方面出发,分别采用治理思维转变、治理架构完善、规范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提升的策略推动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4.
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第三部门和市场机制作为高等教育治理的共同参与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政府部门在高等教育领域居于舵手地位,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等第三部门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提供了一种制度安排上的可能。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教育治理模式预期目标的多层次性。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内部架构具有网络化特征,治理的动力系统由网络内部驱动和外围推动两个子系统构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出,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实践及研究表明,源头治理是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治理方式。高等教育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就是一种源头治理。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公共行政改革和教育发展形势的共同要求。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坚持政治性、公共性和学术性的统一。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内涵式发展与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高等治理体系现代化更加强调理顺关系、协同作战。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涉及到多类主体、多个层面和复杂的利益格局,当前应在以下关键节点上下功夫:首先,优化权力配置和完善大学治理结构,优化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其次,完善以法制和民主为核心的高等教育问责和监督机制;最后,落实宏观教育改革政策。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制度创新的过程.学费制度变迁中出现的"乱收费",以及政府强制统一划线等问题,与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所形成的利益格局有关.在当前高等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不清,标准不一致的情况下,要想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学费制度改革,必须从改变学费制度面临的体制环境人手.  相似文献   

8.
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主体的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注重完善多元化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坚持和完善高等教育法治体系,提高高等教育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是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由讨论层面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的体现,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内部治理结构问题.文章主要就大学历史发展及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内部治理结构走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借鉴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分析我国大学内部治理制度的变迁经历了国家控制的内部治理探索期(1949-1977年)、初步自主的内部管理建设期(1978-1997年)、法人治理的依法治校完善期(1998-2012年)、多元治理的多元共治建设期(2013年至今)等四个阶段。政治体制与政策、经济体制与环境、文化观念与认知、行动者等因素构成了影响制度变迁的深层结构,关键节点与路径依赖塑造了断续相接的制度变迁历程,制度变迁呈现出从国家控制到多元共治的演进逻辑。未来,应把握当前制度发展阶段特点,推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的有序运转来构建大学善治格局,与外部治理制度协调推动现代大学治理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提升,社会参与高等教育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发生着正向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特征.扩大高等教育治理的社会参与,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对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基层民主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促进高等教育治理的社会参与程度,实现高等教育良治,需要政府、社会和高等教育机构共同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新时代国家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利益,主要包括治理理念、治理组织、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等方面。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实现治理理念现代化、组织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能力现代化的高级过程。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治理面临机遇与挑战,亟须进一步明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质表征、制度困境和目标指向,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让中国以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和更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13.
调整、改革和完善高等院校的治理结构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难点,也是关键。美国高等院校治理的模式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成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本文旨在介绍高等院校共同治理的理念,描述董事会、校长和教授三方在共同治理中的协作与分工,分析美国大学共同治理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并探讨美国共同治理的经验对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要求,也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体系和彰显全球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尺度。从全球治理的视域出发,构建“价值共识-制度公约-组织协商”的多维度分析框架,以此梳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从接纳共享到输出共享、从场外接轨到场内共建、从松散联合到协作共商的演变特征,并揭示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三大矛盾:价值共识共享中的路径依赖掣肘、制度公约共建中的本土角色暗淡、组织协商共商中的合力发挥不足。基于此,我们应加强文化自觉,构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体系;提升制度能力,深度参与高等教育国际规则的实施与制定;注重多元面向,打造分层分类的国际化网络协商新格局,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全球教育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把提升治理能力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加快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职业教育进入改革发展攻坚期,事业发展能否成功关键要看高职院校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强不强。立足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现状,深刻领会加强高职院校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找准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在治理能力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着力通过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加强治理实践提升能力素质等措施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治理的内涵与外延随高等教育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并服务于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多年发展历程。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之治"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追求",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国探索"的发展果实,彰显了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中国优势"。高等教育治理的"中国之治"是对现代世界高等教育治理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凸显了中国优势。高等教育的"中国之治"是中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立高校治理结构的改革--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把我国公立高校视为经济组织,明晰其产权,进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必然产生对高校治理结构改革的要求。在外部治理结构方面,应重新认识和建立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使公立高校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享有更大的独立自主办学的权力;在内部治理结构方面,应体现高校内部各个不同利益群体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权利配置以及他们之间的作用关系。在产权结构多元化的高校,可采用类企业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校长构成,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公立高校治理中的社会参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国公立高校的治理机制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体现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特征,较少社会参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以及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面临的新形势,都要求高等学校治理中必须要有社会参与。为此,政府应转变职能,改变角色定位;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决策及管理;大力发展和完善各种教育中介组织,发挥其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中介及协调作用;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决策、管理的新形式,加强高校与企业、行业部门的合作关系;高等学校应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9.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重点。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既是保障大学办学自主权的需要,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必须以战略性架构来推动。近期的工作重点是构建新型学者共同体实现模式、界定"党委领导、校长负责"的分工机制、剥离非学术型行政岗位负责人的职称头衔、改革大学校长的遴选制度等,以此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