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
语文课程总目标的确立,主要基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当时人们对语文课程功能、性质的认识,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时期语文课程总目标的渐次演进一脉相承,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各个层面此消彼长,变化有迹可寻。语文课程总目标的演进,折射出语文教育观的变化轨迹及发展趋势,对其进行厘定与分析,对指导语文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设计思路写到: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  相似文献   

3.
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它体现了语文课程在培养人方面要达到的目的。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4.
育人是教育的总目标,实现这个总目标的途径是具体的课程教育。语文课程育人立足于语文课程,通过语文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过程来具体地育人。语言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单纯从语言的内容确定的教育不属于语文教育,必须是实现了语言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教育才属于语文教育。因此,我们不能继续高喊“进行人的教育”,而是要研究怎样实现理解和表达的汉语能力培养目标,在具体培养理解和表达的汉语能力的过程中育人。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标准》针对阅读教学,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  相似文献   

6.
(三 )关于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它体现了语文课程在培养人方面达到的目的、提出的要求。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化的核心部分。   1 设计课程目标的指导思想  一是九年一贯整体思考 ,体现课程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以往的教学大纲 ,小学和初中分段设计 ,彼此缺少联系 ,在课程目标上难免出现重复要求、难易倒置、相互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必然导致在教材、教学上出现同样的问题。此次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 ,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 ,按 1~ 2年级、3~ 4年…  相似文献   

7.
作为阅读教学的内容,每一种文体的教学都首先应该遵循语文课程总目标,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的规定了高中阅读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背《语文课程标准》的做法。重新建构的语文课程内客,应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精神实质,既应包括知识和能力的知识,也应包括过程和方法的知识,还应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知识。文章力求创建全新的、全面的、发展的语文课程内容观。  相似文献   

9.
范美娟 《语文天地》2008,(11):44-4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标准》针对阅读教学,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中,对学生提出了"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  相似文献   

11.
王芳 《现代语文》2011,(6):140-142
一、语文课后练习题的重要价值 我国于2001年6月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此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应地于2001年7月和2003年4月公布,这标志着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所追求的是通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交融,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部分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各地中考命题者为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这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肩负着美育的使命,21世纪是信息时代,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中又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正"语感"是当下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关键词汇,语文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17.
牛秀文 《考试周刊》2011,(82):49-49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了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追求。"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则体现在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两个语文课程标准之中,体现在课程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并在课程总目标中把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20.
2001年颁发的《全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语文课程总目标第8、9条明确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写作。具有日常口语的交际能力,在各种交际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