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通常,历史上关于女科学家的记载似乎与一部描写女英雄的奋斗史别无二致。我们读到的大都是些热爱数学或天文学的女学者如何在她们所选择的研究领域中坚持不懈地工作,为科学知识宝库做出贡献的英雄事迹。这些科学界里纯粹的楷模有的做出了新发现,有的著作了权威性论文。但是,人们却把她们的成就看成是不遗余力努力工作的简单结果。就拿两位科学英雄主义的女性代表卡罗琳·赫谢尔(1750~1848)和玛丽·莫索维拉(1780~1872)来说,她们的传记资料较易找到。你只需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输入她们的姓名,页面上就会出现大量有关她们生平简介的网页链接…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与朱淑真是宋代词坛上两位颇有成就和个性的女词人。她们才华横溢,善诗善文,尤以词著称,堪称宋代词坛上的双璧。本文从她们自身的情感流变过程:少女阶段、少妇阶段、思妇阶段来比较分析她们词作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近日,为纪念2011年国际化学年和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00周年,第一届中关女化学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70余位女科研工作者齐聚一堂。这首美丽与智慧奏响的科学交响曲格外动听。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家庭重担的压力下,许多杰出的女性科技工作者逐渐失去与男性竞争的能力,学术争鸣中很少听到她们的声音,在领奖台上更少见她们的身影。她们在博士或博士后毕业的几年时间里,承担着生育、照顾家庭、教育子女等更多的社会责任,面临事业与家庭最焦灼的选择,很多人选择离开科研岗位,退出了科技界。  相似文献   

4.
王贞仪是清代著名女科学家,有着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突出的科学成就。同时,也熟读史书,认为史学功用是明教化,而且强调史学的经世作用。其社会思想中又有提妇女守节、仇视农民起义等内容,都与其科学思想相矛盾。王贞仪思想上矛盾的一面,说明了传统社会里思想上的桎梏是科学发展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5.
国内     
<正>"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4月29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共同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10位在医学、生物学、地球科学、航天科学等领域中表现卓越的科研女性获得了这一奖项。她们分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免疫功能检测分析平台主任、研究员马瑜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中国就不乏女性精英。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中涌现了无数的巾帼英雄。流传至今的,不仅仅是她们辉煌的故事,更有她们的才情,以及她们身上所具有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传承着,从徐晓白这样一位八十岁高龄女科学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也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她不仅闯出了一片广阔的天空,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去年底,我接到了一个比较特别的拍摄任务,拍摄对象是10位女科学家,她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很棒的成绩。这次拍摄是因为她们都获得了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主办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展示女科学家的真实面貌。我记得小时候,有人问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大多数小朋友的回答都是科学家,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愿望渐渐变成了梦想,后来变成了梦,"科学家"3个字  相似文献   

8.
2008年12月1日下午,第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5名杰出青年女科学家凭借自己杰出的科研成就,站在了“第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领奖台上,在与大家分享科研工作甘苦的同时,共同见证了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圆满完成及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总结了陈顒院士为了培养人才,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创新,大力发展地学教育事业的成就。彰显了一个科学家、教育家的崇高风范与心系祖国强大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10.
对造成女性在现代科学研究处于边缘地位的科学管道渗漏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结构性障碍和女性自身的障碍共同形塑了当今科学界的性别图式,女性要走进科学领域的主流,除了文化观念上根除性别偏见的影响之外,在可操作的层面上要做到:在早期社会化阶段,要给女孩子树立女科学家的榜样形象,激发她们对科学的兴趣;建立有力的帮助女性从事科研的社会支持网络;制定帮助女性进入科学主流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1.
提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检验期”的概念,将它界定为科学家从取得获奖成果到获得诺贝尔奖所经过的一段间隔期;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检验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获奖成果具有较长的检验期的基本特征,揭示了造成这一基本特征的实践检验因素和所连带的社会心理因素;指出较长的“检验期”,反映了诺贝尔奖的评定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同行评议对科学家所做出的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确认,这种确认并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研究成果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升而得以彰显出来;真正的具有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成果,是需要有足够的甚至是超常的耐心,等待它接受长期的实践检验与社会确认。  相似文献   

12.
分析大科学时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科学家责任的必要性,探讨大科学时代科学家责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认为在大科学时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科学家责任的范围和要求都较小科学时代更为复杂。为此,科学家不仅要负起强制性责任,还要关注倡导性责任;既要通过严谨的创新活动,扩展科技知识系统,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还应监督科学成果社会应用的合理性,思考、预测、评估科技知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代脑科学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不同的脑科学家却得出不同的结论。对脑科学成果需要进行哲学转化、升华和解读性研究,抽引出对意识理论研究发展有意义的思想,则是当代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4.
近代自然科学首先在西方宗教背景中发展,许多有伟大成就的西方科学家普遍具有极其浓烈的宗教情结,浸透着一种宗教精神。在他们看来,科学和宗教之间存在着牢固的相互关系和依存性。但是,宗教和科学毕竟是两种信仰体系,两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对文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不能简单地判断谁对谁错。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有其特殊性,衡量其专业成就比较困难。高校女教师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男教师其原因非常复杂,文章仅从文化角度分析,认为主要有“女教师自身的进取意识不强、以往教育基础深刻的负面影响、社会文化环境对女教师的规逼作用、女教师害怕成功的心理取向”等四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英敛之与吕惠如、吕美荪和吕碧城是清末民初教育界和文学界重要的人物。英敛之与吕氏三姊妹交往甚密,他们的交往促使了北洋女子公学的创办,也推动吕氏姊妹在文学上的辉煌。通过对英敛之与吕氏姊妹的交往的考订.透视清末民初英敛之和吕氏姊妹在思想上的互动,解析英敛之和吕氏姊妹思想和生活轨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自然科学家与宗教的关系成为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科学家信教"甚至成为那些护教学者的"杀手锏"。这正有力不过地表明了,科学的巨大飞速发展已经确实使得宗教的地位江河日下,宗教已经沦落到要攀附科学来谋传播,靠科学家的青睐而求生存,昔日至高无上的主宰不得不向"奴婢"低眉屈膝。"科学家信教"这一"杀手锏"其实是虚假的,因为没有一个自然科学家是依靠其宗教信仰而取得科学成就的,宗教信仰在科学家的科研活动中根本起不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10 high-profile Australian research scientists. These scientists are highly committed to engaging with the public. They interact with a wide range of groups in the community, including the traditional media. They are aware that they are seen as representatives of science at a time when the authority of science and scientists is threatened in Australia by controversy around issue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and vaccination. Through their experiences of interacting with non-scientists, they have developed views about qualities, characteristics and knowledge that contribute to, or inhibit, posit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scientists and non-scientists. Their experiences and insights highlight aspects of contemporary science that are not generally acknowledged in science curricula.  相似文献   

19.
Conclusion The information that has been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eems to have two major implications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female achievement.First, the findings of the Terman study clearly strengthen the position that the underrepresentation of women among the great artists and scientists is due to social rather than biological factors. As the study indicates, the number of gifted girls was, at age 10, almost as high as the number of gifted boys (about 45% of the gifted population). From the first grade through college, these girls equalled or excelled the boys in school achievements. However, in contrast to the boys, they did not become leaders of society, brilliant scientists, or artists. In fact, in terms of occupational status, income, and intellectual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they proved to be less successful than average (nongifted) males.Second, the findings of the Terman study clearly strengthen the position that superior intellect and even superior qualifications cannot overcome structural discrimination. In a society in which sexual stereotypes determine the allocation of power and economic rewards even the best qualified, highly intelligent women are likely to end up in low-paying, low-prestige, and dead-end occupations. It only remains to see whether the recent changes in social attitudes towards women will result in significant structural changes and consequently in a better chance for gifted women to make full use of their potential.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论在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之前还是之后,实践中的科学家始终对科学进行着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这种思考不是科学家的“业余爱好”,而是科学事业的一个固有的组成部分,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传统。这一传统是理解科学及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