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高校广告教育现状及因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3年,厦门大学开办中国第一个广告学专业以来,在整个八十年代仅有少数几所高校举办此专业.但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与教育界所产生的相互作用,使广大教育在进入九十年代迅速形成一个发展热潮,并一直延续到现在.至今我国有上百所高校陆续开办了广告学系或广告学专业,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系别归属的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进入新世纪,全国高校广告教育已从追求数量上的扩张,转而寻求质量上的发展.这种发展首先表现在人才培养的高层次上;其次课程体系的规划和教材的建设上;第三是对广告学自身理论的研究和发展.面对全国高校广告教育向纵深发展的趋势,山东的高校广告教育现状及因应对策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2.
新建本科院校生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本科院校生物专业具有生源水平偏低、高水平师资欠缺、地处中小城市、办学条件差等特点,其办学层次属于教学型院校,培养规格应定位在为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途径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批办学历史久、质量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的地方专科院校升为本科学校。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常熟理工学院实现了由师范为主的专科院校向理工为主的本科院校的跨越,本文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介绍该校升本前后生源质量变化情况,并对2010年招生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今后提高生源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两年国家对文化产业的一系列利好措施的出台,广告业作为文化产业中创新产业的一分子,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对高校的广告学专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的广告学教学实践为例,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广告人才需求实际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与高校特色的发展,探索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广告学教育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广告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学零距离     
《考试》2008,(8)
福建省公布首批省级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福建省教育厅近日公布了首批省级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从今年起到2011年,将由省统一立项,择优遴选确定200个左右水平较高、应用性较强的省级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特色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首批项目包括:厦门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广告学、会计学、日语、软件工程、微电子(LED);集美大学的水产养殖学;福州大学的勘查技术  相似文献   

7.
新设立广告专业院校市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广告专业教育发展迅速,有些开办广告专业院校的专业定位模糊,广告人才不能适应广告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新开设广告学专业的院校应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广告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和准确的专业方向定位。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广告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办学模式的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高校,艺术型与策划型的广告专业相对偏多,而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广告与艺术思维为引导,以理交叉为专业特色,结合现代高科技为手段的广告学(电子广告学)专业十分稀缺。本指出工科院校的广告学专业应依托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加强高、精、尖研究型和应用型的广告学专业建设,设置适应专业细分的三大板块:营销与传播板块、广告学基本理论板块、电子广告实务板块,以打造中国科技广告原创型和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1998年以来,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已有200多所。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新建本科院校可以从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和实施教育方案、加强条件与保障建设等方面构建起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诞生了一大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这些新建本科院校绝大部分地处地方城市,有着较长的专科办学历史,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合理布局的需要,他们或是单独从专科升格为本科,或是由几所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本科,也有少数是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新建而成的。既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那么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应当高度关注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本文阐述了与地区社会经济依存共生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潮流,并从能级结构位置、服务面向与培养目标定位等分析了与地区社会经济依存共生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现实需要,进而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与地区社会经济依存共生的若干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一、教师教育转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传统师范类专业发展趋势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其前身大多是地区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师专时代,这类学校的师范教育办得是有成绩的,为本地区输送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教师。申报本科专业时,也大多是依托原有师范专业,加上“兼非师范”的字眼。才通过了专家组的评估。升本后这几年各学校发展很快,专业也逐年增加。这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定位综合性本科院校,因此在办学过程中各专业也向综合性专业看齐。不可否认。不少学校因为是与其他类型的专科学校合并升格的,一些非师范性专业办得确实不错。但是那些传统的师范专业也渐渐淹没在众声喧哗之中,一些原师专时代的强势专业如中文、数学等等,均被所谓的“改造”弄得不伦不类。以某省为例,不少师专在升本之前,都与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开办了“专本沟通”性质的本科专业。因为这层关系。其专业培养方案均是照搬师范大学的培养方案,即使有改动也不大。而且还因为专业培养方案实施的连续性,大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传统专业挂的是“综合性”招牌。培养方案还是师范专业的方案,其综合性并没有得到彰显。这样一来,这类学校的这些专业就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之中:师范性渐行渐远,而综合性或者说学术性尚未得到提升。那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中的传统师范类专业将何去何从?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据我们了解,这也是全国不少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所面临的共同困惑。其实这也是一个老问题,即如何处理好师范性与学术性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高教大众化的迅速发展,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成为一个薄弱环节。对新建本科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科学规划,准确定位;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学科建设;注重内涵,构建特色等原则。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质量,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扎实推进专业建设工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起源于美国,其目的与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似.因此,在新建本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是必要的.然而,新建本科院校主要实施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因培养目标、学生能力和教育背景的不同只能适度开展,并且应该注重针对性、渗透性和实践性,走创建通识教育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新建本科院校在特色专业建设中能够清晰认识形势、紧扣市场需求,且学生自身定位合理,但也存在专业设置不科学、师资结构不合理、办学资金缺乏等问题。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机遇下,新建本科院校还需处理好高职院校和重点院校的冲击、特色专业审批评估体系不健全、校企合作尚存诸多问题等挑战。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在明确办学理念、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建设师资队伍、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多下功夫,以求特色专业建设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工科院校的属性出发,结合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际,对工科院校办教育技术学专业,从专业人才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培养理念、组织机构及培养过程三个方面来建构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融合式"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融合,促进学校与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与重点大学或老牌院校相比,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存在着很大劣势和不足,它们只有依托区位优势,积极探索与地方经济有机结合的契合点,打造相应的特色专业,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才会被社会认可、立于不败之地,甚至成为众多院校中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9.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业建设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专业的提质、拓展、改造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制约。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注重内涵,构建特色,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能力提升方面着手,全面加强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20.
1998年以来,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已有200多所.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新建本科院校可以从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和实施教育方案、加强条件与保障建设等方面构建起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