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20年8月创刊的《劳动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初尝试。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载体上高度重视利用大众传媒,内容上对无产阶级进行有选择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灌输,方法上结合无产阶级的实际情况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邓涛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4):20-23,82
1919年,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表明其既是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最早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先驱。他在1924年出版的《史学要论》,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之作。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新民主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探索,最早的思考者也是李大钊。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北京和北方地区建党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培养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批建党、建军、建国和社会主义建设英才。  相似文献   

3.
“两课”教育是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高等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是“两课”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灵魂,:乓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近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要实行教学改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且人们也在实践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改革。不能否认,这些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的成效,在教学思想、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试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总的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改革的效果还不理想,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我们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改革存在着一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理论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是“两课”教学研究的薄弱环节。高等专科学校主要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三门课程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过程 ,又体现了其不断发展过程 ;既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又体现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思维过程 ;这三门课程的开设都是为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 ,对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三门课程又具有各自的特殊地位及作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也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灵魂。尤其要注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不同课程、不同教学内容 ,采取不同的具体教学模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 ,使之生动活泼 ,学生想学 ,学了有用 ,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保障机制建设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可操作性强、富有实效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保障机制,应从组织领导、课程规划与设置、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实践资源整合优化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保障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对其均有过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思想,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集体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坚持并丰富发展了集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89年的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历史,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源采和动力、中国共产党是在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其中领袖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肇始有着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他不但是中国最早系统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独特的理论贡献,而且最早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中国问题,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最早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反帝反封建革命,最早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团体和组织。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肇始发挥了开创性、奠基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 成就,得益于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解决了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2009年6月13日至15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第一次全体会议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教育部社科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部分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21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级学科点负责人等7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后殖民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教学与研究》2007,21(8):70-76
后殖民理论家赛义德、霍米·芭芭和斯皮瓦克借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来批判西方对东方的文化霸权.那么后殖民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着什么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来解读后殖民理论,一方面,解读出后殖民理论有何理论上的缺陷,另一方面,解读出后殖民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有何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熊彼特派和马克思主义长波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长波理论的创始人范·盖尔德伦的理论观点。对现代两种主要的长波理论———马克思主义范式和新熊彼特派范式做了比较。长波理论的发展方向是把马克思主义范式与新熊彼特派范式相结合 ,而这要求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利润率下降理论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博弈论进行比较性研究。第一,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与博弈论比较中,本文主要强调它们都是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并以此为例说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所蕴涵的博弈论思想;第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运用社会发展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对抗性的典范,本文也以博弈论在理解和发展剩余价值理论中的运用为例说明博弈论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巨大潜力;第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合作思想的集中体现,合作博弈的研究是博弈论发展的前沿,博弈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虽然都是从分析博弈和阶级斗争开始,但最终都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本文以此为例说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博弈论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权的社会基础、历史特征、阶级实质和法理诉求,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正确认识人权现象、不断推进人权事业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面临的困难出发,论述了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在人才培养、理论建设和引领文化意识形态发展等方面应当承担的重要责任,以及为承担起责任高校马列课教师应当具备的理论素养、知识素养和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品质的内在要求,是大学生特点的主观需要,是教育目标的客观需求。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从概论课的特点出发,紧握教学使命这一抓手,充分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挖掘本地资源,努力落实实践教学,并把实践教学与校园活动有机结合,才能走出该课程实践教学有计划无落实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7.
巴赫金文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非常复杂。其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现在成为“难解之谜”,而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则存在既相互影响又彼此平行的复杂关系。本文从“巴赫金的民间文化与西马的大众文化是何关系”、“狂欢化理论何以成为‘肯定性的大众文化理论’”、“狂欢与日常生活之间是何关系”等几方面对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进行了比较和辨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认识能动性原理、真理观、主体观上的异同,认为两者之间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从而以辩证的观点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借鉴与运用建构主义的必要性、可能性,并就具体运用和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改革,从教学观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原则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学科功能的发挥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俗化、群众化的过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依托,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研功能、宣传功能和服务功能,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深入研究,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融入人民大众的内心世界,转变为一种自觉的追求,并成为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0.
农业基础论是马克思主义农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基础论。农业基础地位的加强依赖于农业的发展,目前应从农地制度改革、发展“农协”式组织、提高农民素质、调整工农业关系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五方面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