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情又称“渔鼓”,又名“黄冠体”(道人的装束),源于《九真》、《承天》等唐代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传出世思想,后经演变发展为我国民间曲艺的一种。陕北道情是以清涧道情为主体,吸收了陕北民歌及陕北说书的部分曲调,极吴陕北地方特色,成为陕北地区民间曲艺的重要形式,其曲调丰富,音乐优美,主要体现在衬词、节奏、唱腔、调式、过门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孙晓峰  臧全红 《家教指南》2011,(3):62-69,129,131
莲花寺是陇东地区唐宋时期重要的石窟寺之一,唐代造像以阿弥陀佛为主,龛型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宋代造像题材丰富,以涅槃像和罗汉像为主体,兼有阿弥陀、观音、地藏以及部分释、道题材造像,显然受到了陕北地区同期造像的影响,反映出特定历史条件下陕北及陇东地区石窟造像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3.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陕北民歌是一种区域民歌,是陕北人民精神、文化、思想、情感的结晶。它凭借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了质朴而动听的陕北民歌。就是在这千沟万壑的黄土地上,陕北人民将纯朴的方言文化植入到陕北民歌中,使陕北民歌注入浓郁的乡土气息,赋予了陕北民歌鲜明的地方特色。陕北人将所有的喜、怒、哀、乐都融入到陕北民歌中,陕北民歌就是陕北音乐的根,是陕北人民的魂,是陕北文化的典型标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陕北独特的地域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造就了地域性极强的陕北剪纸艺术。文章简述了陕北剪纸的剪法、表现主题及功能,分析了陕北剪纸的艺术风格,指出陕北剪纸艺术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陕北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7.
民歌与民俗的二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互融性,关系十分紧密,民歌的本身犹如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民歌中蕴含有民俗,民俗中又蕴含有民歌。陕北丰富多姿的民俗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陕北民歌,二者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中不断的发展着其内涵和外延。陕北的民俗活动产生了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又称为对陕北民俗的一种客观反映,这些陕北民俗也从不同的侧面返佣了陕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陕北民俗介入发哦陕北民歌当中是一种无意识的、零散的,但一经整合就会复原活态的陕北民俗生活,本文试图通过对陕北民歌这一要素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管窥陕北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精神民俗以及社会民俗和语言民俗等。  相似文献   

8.
艺术的变化总是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相适应的,陕北秧歌作为陕北人民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娱乐形式,自然也会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发生相应的变化。陕北秧歌由走街型转向舞台型,由娱乐型转向欣赏型,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这种转向,是社会发展和时代所要求的,而舞台型、表演型和现代型的陕北秧歌则是陕北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所以,要以陕北秧歌文化变迁为契机,做好陕北秧歌的转向工作,努力建设陕北文化,把陕北建成一个文化的陕北。  相似文献   

9.
陕北民歌通过国际之间的产业化传唱,从而使得陕北民歌的文化艺术价值进一步发展。由于受到地域语言、文化的限制,陕北民歌被大量翻译成外文进行传唱。本文通过阐述陕北民歌的文化产业价值,分析当前文化产业背景陕北民歌的艺术传播,进而对陕北民歌的英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杜鹏举 《亚太教育》2019,(9):175-176
本文分析了陕北地区地方语言的特色,并对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之间的关系做了简要分析,阐述了陕北地区地方语言保护的重要意义,总结了陕北地区地方语言保护的措施,主要从政府保护政策、社会群众的交流与传播以及方言的留存方式上对陕北地区地方语言保护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对陕北地区地方语言特色及其重要性的分析,使人们能够重视陕北方言的保护,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陕北信天游是世世代代陕北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表达了陕北人民对人生的真实感悟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陕北信天游旋律风格异彩纷呈、曲式结构灵活多变、修辞手法质朴形象、歌词韵律妙趣横生、歌曲题材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鲜明的地方特色,凸显了陕北人民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陕北民歌语言质朴、旋律独特,字里行间描绘了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风貌,体现了陕北劳动人民的人生理念和人文情怀。同时,陕北民歌也是中国民歌的一个重要分支。如今,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音乐魅力,吸引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使陕北民歌走出国门,唱响世界,对其的翻译迫在眉睫。本文将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几篇陕北民歌翻译习作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改正,并为日后陕北民歌的翻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陕北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一代代顽强的陕北人。在这里伴着嘹亮、高亢的歌声,顽强的陕北人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勇敢的精神直面生活的困难,同时又改变生活、创造生活、享受生活。陕北民歌这古老而又神奇的艺术形式,积淀了丰厚的陕北文化,传承了陕北人民不怕艰难困苦、勇于改变现状的伟大精神,表达了陕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4.
指出陕北民歌与陕北说书都是陕北的主要民间艺术。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起源、表现形式、功能和表达方式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二者既相对独立,又互为借鉴,主要表现在二者对陕北方言的运用、表现手法、相互借鉴及民俗文化的运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试论陕北古代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北文化是陕西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引起研究者的关注.陕北文化的特点,是在陕北独特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诸因素下形成的.陕北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地区.在周秦汉唐等朝代,陕北是周京沣镐、秦都咸阳、汉唐长安的屏障;就是在宋金元明等时期,陕北也是军事要冲、边防重地.历代王朝为了经略陕北这块土地,曾付出了很多代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陕北的开发并不算迟.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统治者只顾在这块土地上征伐讨略,致使战  相似文献   

16.
近代陕北地区的石油工业的开发和其他民族工业一样,难以逃脱历史的命运。尽管其发展步履维艰,但它填补了陕北地区工业的空白,是陕北工业近代化的先驱。对陕北地区的居民在物质生活、社会意识、社会风俗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陕北民歌真切的反应陕北人们的愿望和要求,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千回百转的历史长河之中流传至今,成为千锤百炼的艺术精品。陕北民歌作为陕北风土人情和,民间习俗中的重要角色,描绘和反应民俗事象。陕北民歌是陕北民间的歌,它散发着人间的烟火,它用自己的语言抒发真挚的情感,它的发展从未脱离过这片富饶的黄土地。陕北民歌通过唱词来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它能让人们的生活丰富起来,用艺术的语言形式来传达情谊,陕北民歌表达得不仅仅的歌词的内容,还讲究着语言的韵律。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它独具特色的演唱技巧,植根于陕北的特殊地理环境中,它拥有悠长的光荣历史,陕北民歌更多的注入的是革命精神,充分的展现出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8.
陕北方言与陕北生活习俗关系密切。陕北独特的生活习俗孕育了个性色彩十分明显的陕北方言词语;这些方言词语折射出了陕北人在礼仪、饮食、服饰起居、岁时节令等方面独有的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19.
传承和发展我国多地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提高普通中学生的民间音乐文化知识素养,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责任。在调查分析陕北地区陕北民歌融入初中音乐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陕北民歌有必要融入地方音乐课程,并从教育的理念、领导的重视、教材的编制、师资的培训、课内外实施策略以及健全的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陕北民歌进课堂的的具体实施策略,已期丰富陕北地区普通中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发展传承陕北民间音乐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陕北信天游是我国流传在陕北黄土高原的一种山歌,是陕北劳动人民最为热爱的一种民歌表现形式,在陕北也被称为"山曲"或"酸曲"。陕北信天游来源于黄土高原,属于民歌的山歌体,在陕北劳动人民狂放不羁的歌声下,让聆听者似乎体会到黄河的奔流声,长城的嘶吼声,体会到陕北人民淳朴热烈的感情生活和对这片土地的乡土之情。本文就陕北信天游的独特艺术特色进行探讨,并浅析其中演唱处理方法,以冀能让人了解陕北黄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