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分析了制造类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岗位需求的变化;结合智能制造的特点及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探讨高职机电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更多适应产业新要求的创新性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RFID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能够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智能制造能力。针对目前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的不足,提出基于RFID技术的工业机器人分拣实训装置的设计,以实现几种不同形状、颜色工件的分拣,对提升学生新技术应用能力和拓宽专业视野以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智能制造是传统纺织服装制造业转型升级必经之路,企业将智能化设备与信息技术、工艺模板技术等的集成,能够改变传统纺织服装制造业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减低生产成本。工艺模板技术的开发充分利用IE手法,通过优化智能生产线上的工序、设定智能生产线的节拍、加强工序作业标准化管理等一系列的作业研究,最终开发出科学合理的智能化服装工艺模板,应用于企业制造生产中,以此助推了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同时,为企业解决诸多生产管理方面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智能制造产业及人才需求现状,提出了"专业+机器人"的建设思路,通过校企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基地、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队伍等措施,旨在实现先进制造装备技术类专业群协同升级,以适应智能制造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明显制约着我国智能制造业发展的规模与水平.湖南智能制造业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调研"湖南智造2025"计划实施以来湖南省智能制造重点企业和相关高职院校的情况,了解湖南智能制造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现状以及产业发展新需求,系统分析因专业布局不合理、人才观念落后、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定位不精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不匹配、生源多样且质量不高、师资数量不足且素质亟待提升等诸多问题,揭示当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不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审思湖南高职院校五年来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应基于"大工程教育"理念,更新人才观,科学确立人才定位,重构"双融合"课程体系,升级专业教学标准,创新"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值评价引导学生人人成才,以期为服务和引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并为其他高职院校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研84家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本体制造类、系统集成类、应用类企业及82所高职院校,根据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需求现状和产业发展规划,预测出2016至2025年产业人才需求情况,绘制出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匹配产业人才需求的路径图。基于调研结果,行政部门应引导高职院校适当增加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招生数量,同时规范专业教学标准,尽快制定职业技能标准;高职院校应根据地方产业情况确定专业招生规模,准确定位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建议国产机器人三类企业加大与高职院校共建专业的力度,提供更多的典型工业机器人应用方案,提前介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三通三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聚焦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技术领域,重点围绕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中如何优化传统专业结构、如何培养多样化人才、如何强化教学条件支撑等三个难题,打造了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三通三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即通过产教贯通、供需畅通、校企融通,实现了专业体系吻合产业升级需求、培养模式符合社会多元需求、平台技术支撑契合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成果对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以现代制造专业群为主体,进行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使之成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的专业集群平台。该创新基地使学生在完成现代制造专业群"课、证、赛"等实训教学环节同时,实现由"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换,为企业培养"无缝对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节约岗前培训成本和时间,是职业院校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对智能制造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职院校要精准对接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从岗位能力需求出发,通过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打造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而提升专业群核心竞争力,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专业群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实施大类招生,实现基础平台共享、专业方向区分、模块化课程支撑、教学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建设统筹,兼顾共性和个性化培养,更好的对接产业和学生发展;分析装备制造职业岗位群能力结构和要求、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及发展需求,按照“平台+模块+拓展”的模式,构建体现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服务装备制造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聘任制度是人力资本制度的核心,在高校其集中体现为四项关键要素:人力资本、岗位、组织目标、报酬。这四者是学校、教师团体、教师个人最关心的要素,也是在制度博弈过程中的核心要素。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度具有评价功能、区分功能、反馈功能、管理功能。这些功能的正向发挥体现为制度在保障教师质量上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的宗旨为服务学生、提升专业技能、促进就业,开展深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按需组合,共同发展,相互支持,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发展模式,在校园建立企业营销与人才储备基地。  相似文献   

13.
以佛山市2001—2011年间工业用电与工业经济增长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两者之间的回归模型.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478,说明佛山目前仍是能源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能源的充足供应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佛山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调整,产业创新的升级发展,创新创业逐渐成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与之相应的高等教育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给高校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立健全全面协同育人机制,是高职院校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语言在工业设计行业领域的主要功能在于社会交流,包括口头交流与文字交流。本文以交流作为最终目标,分析工业设计行业内交流所涉及的领域,构建相关的模块,即理论模块、调研模块、产品模块和设计技能模块,建立相应的模块库。并且具体化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以及教学方式等。  相似文献   

16.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工匠精神",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于工匠精神人才的培养。中国经济体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高新技术和现代产业的技能型综合素质人才需求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则顺应了该趋势。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对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困境及对策进行研究,总结发现高职院校和企业两方应协同发展,学生招工和招生一体化发展,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构建“大思政”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阐述的重要思想,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必要环节。本次调查以佛山市现代学徒制学生为主,通过问卷的方法对在大思政视野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困境及解决措施进行研究发现:大思政视野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出现的种种现状和现实困境;由此可知,在社会大思政学习格局的确定下,高职院校和企业必须同步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大思政背景下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拥有匠心的准工匠人才。  相似文献   

18.
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发展优秀大学生入党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当代许多高校忽视了大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导致大学生党员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浅析当代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培养新时代青年的主要阵地,承担着培养人才,知识更新,为社会服务等责任。高校学生党建又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为国家为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流通,高校党建面临新形势、新考验。如何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去适合当代国情、党情地创新传统高校党建模式,解决高校党建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0.
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是国际通行的质量保证办法,是工程师制度改革的基础,是未来工程师能力水平的保证。IEET推动的工程教育认证是一项非政府的审查机制,主旨为“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outcome-based),确保专业的教育品质”。那么结合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微课的理念,本文主要探索土力学实验教学新模式,设计出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土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期待能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土力学实验课程任课教师准备实验教学内容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同行开展相关实验及学生设计创新实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