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近年来中国FDI数据与国侨办侨资企业数据库进行全面比较和深入研究发现,近年来的中国侨资企业发展大大超过外资成长:新批侨资企业数量连续大幅度增加且大大超过外资成长;新增侨资在全国FDI中的比重逐年提高;侨资企业平均投资额大增,并且在制造业中比重下降;新批侨资企业主要来源地分布较广,位次变化显著.这一转变根本的原因在于,大多数侨资企业在一二十年的中国经济高速快车上不断壮大,经营规模与产业层次得到提升,与世界企业的差距大大缩小,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这一重大转变在这次研究中首次被揭示,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政策取向必须随着新的形势变化应适时调整,高度重视侨资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资源获取与国家责任:侨资性大学办学特色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资性大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的一个独特类群,她们的创建都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侨资性大学由于侨资办学资源的投入和承担了特殊的国家责任,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为侨服务的办学理念、多元包容的办学文化、各具特点的治理结构和开放进取的办学实践等特点。侨资性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历史经验也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侨资性大学校园文化既受社会大文化系统的影响,又受海外华人华侨文化的影响,这是侨资性大学区别于普通大学的文化特征.文章从探讨侨资资源对侨资性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入手,分析侨资性大学校园文化侨性特色的表现与功用,并对侨资性大学侨性校园文化的凸显提出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社会捐赠:侨资性大学办学资源多样化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利用社会捐赠是侨资性大学创办和发展过程中的最大特色.在多渠道筹集办学资源已经成为国内高校必然选择的现实情况下,侨资性大学利用社会捐赠的实践更加值得参考和借鉴.文章总结了侨资性大学利用社会捐赠的实践经验,从捐赠人、政府、侨资性大学三个维度提出了改进社会捐赠工作的对策建议,借以探索我国高校多样化资源筹措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侨资性大学的治理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资性大学因侨设立,受侨支持,为侨服务,有着各具特色的治理结构。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侨资性大学可以构建一种以党委为政治核心,政府、侨资、大学内部三角制衡的委员会为决策组织,校长为最高执行者的新型治理结构,这可以提高侨资性大学资源获取能力,加强政府对侨资性大学发展的扶持,为侨资性大学的自主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侨性资源是侨资性大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也对侨资性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侨资性大学因为拥有侨性资源,在发展战略上可以更多地运用资源观理论,以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宁波大学为例,通过对学校获取资源实践活动的回顾,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明确提出侨资性大学深入实施资源观发展战略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青田基本情况及十一五期间青田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对十二五期间青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展望,即坚持科学发展,使青田继续保持走在丽水各县市前列的势头,为此,要通过"工业强县"、"农业富民"、"商贸活县"来打造"实力青田"。  相似文献   

8.
侨资性大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的一个独特类群.她们的创建都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侨资性大学由于侨资办学资源的投入和承担了特殊的国家责任.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为侨服务的办学理念、多元包容的办学文化、各具特点的治理结构和开放进取的办学实践等特点.侨资性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历史经验也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田华侨在国外吸收了发达市场的精髓,也接受了优质教育,其中不乏行业骨干精英。我们要努力引导这部分人才回国发展,让他们在报效祖国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劳动经济学的理论探讨人才要素回流的动因,从人才价值收益和人才流动成本的角度探索促进青田华侨人才回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福建南部一个新侨民在家乡所创办侨资企业在与家乡的多重互动中,对侨乡地域化的产业形成起了关键的作用.透过乡土-海外网络所产生的特有效应,侨村大小企业如雨后春笋出现,尤以制伞行业迅速崛起.在此一过程中,侨资企业对村庄的影响,不仅表现为一种经济方式,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村庄治理的社会结构和组织结构,这里既有现代化工业的建设和新式公共事业的兴办、也有侨村组织形式和权力格局的重新建构,以及传统文化价值在侨村的接续.  相似文献   

11.
简要回顾了近30年,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学界对青田华侨华人与青田侨乡的研究,重点包括综合性研究、新华侨华人研究、侨乡文化研究、侨乡经济发展与海外华侨华人等方面,并介绍了相关研究资料的收藏现状,最后简要分析了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12.
青田是我国著名的华侨之乡,很多华侨会充分利用每年的暑假或其他假期,将孩子送回国内接受“本土”文化的教育。图书馆作为文化聚集地,在对华侨子女华文教育中有着其独特的重要性,应从抓好图书馆文献资源和环境建设以及阅读策略的指导等两方面入手做好为华侨子女服务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华侨华人的经济资源、人际资源等对于侨乡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动、辐射作用。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华侨华人的年轻一代由于受异地经济、民俗及文化的影响,对祖国的亲情感、认同感、归属感逐渐淡薄,这对于侨乡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以侨乡旅游资源作为吸引物,提高华侨华人对侨乡的认识,增强对侨务资源的培育和对华侨华人旅游市场的吸引,事关侨乡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全世界影响巨大,华侨主要聚居地区东南亚也深受其害。由于深受所在国经济环境的影响,东南亚华侨经济本身存在着经营分散、产业落后的弱点。东南亚各国早已成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在国际贸易中,只能被动地接受帝国主义的裹挟,因而经常牺牲华侨的利益,以维系其统治。在经济危机波及东南亚地区时,东南亚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排华的经济、移民政策。华侨经济深受其害。尽管国民党政府对华侨投资极为重视,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若干地方政府对华侨投资也采取了积极鼓励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华侨投资国内,也受到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1928年以后,由于官僚资本的垄断扩张,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压缩了其发展空间,并在客观上对华侨资本产生了排挤、制约的严重后果。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华侨转变其经营方式,在生产经营上开源节流,在资本经营上越来越多地采取资本联合,并通过侨汇转移财产、直接投资国内等措施,力图减少损失。但因诸多因素的影响,最终未能摆脱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5.
从殖民时期、争取独立时期和独立后到21世纪改革与发展时期,华人华侨在牙买加经济发展中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在未来新的发展阶段中,华人华侨可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期,发挥熟悉牙买加国情、政治、法律、民俗等优势,引导中国资本参与牙买加经济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人文交往、电信、旅游等方面加强合作,为牙买加经济发展的引擎加入更多的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16.
江门五邑华侨在海外从事华文报业的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成就卓著。在近代,其发展可分为19世纪50年代中的萌芽与创始期和19世纪90年代中至20世纪40年代末的大发展时期。在这两个时期里,五邑华侨不仅对海外华文报业的创办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而且对华文报业的发展,尤其为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7.
分析当前华侨华人研究存在的认识误区,认为研究者过于依赖现成的理论模式和概念工具,未能真正把华侨华人作为研究主体,忽视了对华侨华人具体生存环境与生存策略的研究。指出应在历时性的视野下,动态考察华侨跨国生存的历史过程,审视华侨与侨乡的内在历史联系,揭示侨乡社会文化变迁的内在机制。同时倡导在未来的相关学科的建设过程中,必须继承以往的学术传统,系统收集海内外的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建立华侨华人社会生活史研究资料库,建构以人为本的华侨华人社会生活史。  相似文献   

18.
在华侨华人美术研究中,移民意识是解读华侨华人美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文化漂移性是移民文化的重要内涵,移民意识决定了华侨美术既有"传统性"又有"异域性"的文化特征。华侨美术在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民族性、异域性、漂移性相结合的独特的美术文化现象。这种文化融合是故国文化基因与移民意识相融的结果,是中国传统美术形态和西方美术形式意韵的融合。华侨华人美术的发展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对强化国家文化影响,促进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于华侨史的研究关注较晚,大约起步于民国时期。此后的研究成就体现之一是对华侨贡献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中国革命与抗战、经济建设、教育建设和侨乡建设四个方面;之二是对华侨国外生存状态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华侨同化、华文教育、国外待遇及政府政策四个方面。至于其中所存在的诸如研究理论、内容、史料、研究人员等方面的不足,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来自海外各地的华侨华人学生回到祖(籍)国来求学的人数不断增加,我们应大力发展华侨华人学生教育,并通过成功的华侨华人学生教育凝聚世界侨心。成功的华侨华人学生教育应处理好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认真研究华侨华人学生的特点,全面把握华侨华人学生的思想状况。二是培养华侨华人学生的学校要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从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高度,把华侨华人学生培养好。三是要树立全方位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华侨华人学生对祖(籍)国的感情,从而起到凝聚侨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