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求曲线上任意一点到直线间距离的最值问题,常用两种方法——切线法和动点法.所谓切线法就是将已知直线平移,当直线与曲线相切时,距离达到最大或最小,然后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求得最值;所谓动点法就是将曲线上的任意点设为P(x,f(x)),然后利用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公式,讨论点P到直线间距离的最值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函数值域求法很多,如配方法,导数法,单调性法、不等式法等等.数形结合法就是其中一种,即充分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构造数学模型,使问题得以较快速地解决.1构造斜率模型借助斜率求函数值域就是将问题转化为某曲线上的动点与一定点连线的斜率的范围问题.例1求函数sin3cos1yxx=++的最值.分析原函数可化为sin(3)cos(1)yxx=????,所以函数值表示过圆x2+y2=1上的动点和定点A(?1,?3)的直线的斜率,如上图,过点A的直线与圆O相切时,取得最值.设切线方程y+3=k(x+1),则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有2|3|11kk?=+.解得3k=3,所以函数最小值为33,无最大值.点评形如商…  相似文献   

3.
在解析几何中,曲线上的点到直线的最短(长)距离或求动点到直线的最短(长)距离,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它,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可归结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可借助于图形的性质。以下是我针对以上两点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一、对教材的分析与思考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坐标平面上的直线”一章的最后一节内容.作为直线方程和向量方法的应用,在上海教材中,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公式的推导经过了以下过程:(1)作出点P到直线l的距离PQ;(2)利用向量的数量积以及|PQ→|=|PQ→·n→|/|n→|(其中|n→|是直线l的法向量),再利用Q点坐标满足直线l的方程,求出|PQ→|,得到公式d=|ax0+by0+c/√a^2+b^2|.推导中有两个要点:一是应用数量积的几何意义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二是应用“若点在直线上,则点的坐标满足直线方程”进行整体代换.  相似文献   

5.
日常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运用相应的学习策略.点到直线距离与数轴上两点距离联系密切,也与函数最值有关系,因此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探究中,可以在激活旧知中渗透先行组织策略,在点到直线一般方法探究中渗透简化策略,在点到直线距离的不同解法中突出化归策略,也可以回到定义(性质)中得到求距离问题的通法.  相似文献   

6.
高中数学教材介绍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但只介绍了它在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求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以及求圆的切线等方面的简单应用。实际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介绍这个公式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朋 《高中数理化》2011,(21):19-20
以圆x2+y2=r2上一点P(x0,y0)为切点的切线公式可以通过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推导得到:xx0+yy0=r2,也可通过两边求导,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斜率推导得到切线公式,  相似文献   

8.
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有三种:(1)和圆有唯一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方法(l)是从“定性”的角度去描述相切的特点,从而说明什么叫直线与圆相切;而具体问题一般只有通过“定量”的分析,才能判定直线与圆是否相切.因此在实际应用时使用定义判定的方法是不方便的.方法(2)和(3)就是由“定性”转化为“定量”的最可行的方法.在判定圆的切线时,常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①直线l和OO有一个确定的公共点P,则要连结OP,证明l上…  相似文献   

9.
函数y=f(x)在x=x0处导数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y=f(x)在点P(xo,f(xo))处切线的斜率.运用变化的观点,曲线在某点P(x0,f(x0))的切线就是曲线的割线PQ当Q无限趋近于P点的极限.由此我们发现,函数y=f(x)图像上任意两点P(x1,y1),  相似文献   

10.
最值问题是数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在变化中寻求不变,是数与形之间的完美结合.对于一类求一定点和一动点这两点间距离的最小值,可以先找到动点的运动轨迹,再利用一些最值模型解决问题.如当动点在定直线上时,可以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当动点在定圆上运动时,可以利用圆外一点与圆上一点距离的最值模型解决,(如图1,P为⊙O外一点,...  相似文献   

11.
浅议用最值法求两条异面直线距离的可靠性吕永藩(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高中722201)用“最值法”求异面直线的距离的理论根据是: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是连接两条异面直线上任意两点的连线的最短者.具体作法是,先在两条异面直线上各选一点M、P,构造三角形来建立函数...  相似文献   

12.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全一册(必修)64页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写出过圆x2+ y2= 10上一点 M(2,6)的切线的方程’。本题解法较多,下面给出六种主要解法,供参考。 解法1:(利用课本62 而例 3的结论解) 过圆上一点M( xo,yo)的切线方程为xox+yoy=r2 过(2,6)的切线方程为 解法2:(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解) 设过,的切线方程为,即kx 如果直线与圆相切,则原点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则解得所求的切线方程 解法3:(利用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解) 又过M点的切线与OM垂直,则切线…  相似文献   

13.
问题 已知点P(x0,y0)是直线l:Ax+By+C=0外一点,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思路1 先由方程思想求出过点P向直线l作垂线时垂足Q(m,n)的坐标,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PQ|.  相似文献   

14.
与由椭圆的最基本因素a、b、c所衍化出的c/a、b~2/c、a~2/c等主要参数相比,椭圆的另一个参数c~2/a独具意义,应用别致,为我们解决有关椭圆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些看上去复杂抽象,计算冗长的问题,运用它后,解答过程将显得直观简捷,清晰明了.问题1已知P是椭圆0)上动点,M(m,0)是椭圆长轴上的定点,其中m≤a,求P、M两点间最短距离.设动点P的坐标是(acosθ,bsinθ),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从上面的解答可以看出时,与定点M(m,0)距离最短的点是椭圆的长轴的端点.也就是,圆心是M(m,0)的内含于椭圆的最大圆与…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对求一定点到二次曲线上的动点间距离的最值问题,还觉得有章可循,但对求两动点间距离的最值问题,往往束手无策。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退化”的观点去考察这类问题,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当其中一点在圆周上移动时,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现将一般解法综述如下。设点P在曲线y=f(x)上移动,点Q在圆周(x-x_0)~2+(y-y_0)~2=r~2上移动,求点P、Q间距离的最值。当圆的半径很小时,距离|PQ|与|OP|近似相等。当半径逐渐缩短到0,圆退化为一点,此时|PQ|=|OP|。问题转换成求定点O到动点P的距离的最值。现在再回到原来的问题,寻找|PQ|的最值与|OP|的最值问题间的联系,容易猜测,  相似文献   

16.
运用射影思想探索解几综合题李若芬(青海省西宁十二中810001)《解析几何》、课本中介绍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直线斜率公式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都是通过作点或线段在坐标轴上的射影,化二维空间的问题为一维空间的问题,利用平几的有关知...  相似文献   

17.
求动点与定点距离的最值问题,如果能巧妙利用曲线的几何性质,便可将问题大大简化.同时有些代数最值问题,如果能将它“形”化,也能汰到怏涑解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证明方法很多,下面利用单位向量介绍一种较简捷的证法. 设P(x0,y0)是直线l:Ax+By+C=0外一点,设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d,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P1(x1,y1),如图1示,则有4x1+By1+C=0,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第24题:如图,给出定点A(a,0)(a>0)和直线l:x=-1,B是直线l上的动点,∠BOA的角平分线交AB于点C,求点C的轨迹方程,并讨论方程表示的曲线类型与a值关系.该题主要考查曲线与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等基础知识,以及求动点轨迹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标准答案给出了两种解法.解法一是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和点C在直线AB上,列出两个含同一参数的方程,然后通过消参得到点C的轨迹方程.该解法思路自然,学生易于想到,但消参过程较繁,稍…  相似文献   

20.
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是立体儿何重、难点之一.常有直接法和转化法:直接法是利用图形性质,直接找出该公垂线,然后求解.转化法是通过空间图形性质,将异面直线距离转化为直线与其平行平面间的距离,或转化为分别过两异面直线的平行平面间的距离,或转化为求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或用等体积变换的方法来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